用工单位视角下劳务派遣员工的激励探微

2015-01-03 15:28张质瑶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22期
关键词:薪资劳务用工

张质瑶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用工单位视角下劳务派遣员工的激励探微

张质瑶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员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进而产生了劳务派遣行为,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的劳务派遣的现状,从用工单位的视角对劳务派遣员工的激励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能够解决派遣员工过程中出现的有关管理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有效的对派遣员工的激励策略。

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员工;激励

学术上对于劳务派遣的定义为:用工单位根据自身的需求向用人单位(包括劳务派遣公司和职业介绍机构)提出用人要求,并签订相关的劳务派遣协议。在签订协议后,用人单位即将同该公司建立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被派遣员工)派往用工单位,劳务派遣的员工需在用工单位的指挥和监督下工作,而关于报酬的支付,是由用工单位向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派遣费用,用人单位再向派遣员工支付报酬。

1 我国目前的劳务派遣情况

1.1我国劳务派遣的经营单位情况

目前在我国的有劳务派遣情况的经营单位,其前身一般是劳动部门下属的职业介绍中心及单位,或者是一些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在经过规范管理和发展后成为劳务派遣公司。这些经营企业为用工单位提供所需的人才,为企业内部的人才输出及使用做出合理安排。

1.2我国劳务派遣的行业发展情况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东部地区要明显比西部地区快速,在这一特殊的经济发展状态下,有关劳务派遣的情况也是东部相较于西部要更加完善和规模更大,东部地区的兴起时间也比西部地区要早很多。劳务派遣的行业主要是在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事业单位、医疗机构、教育领域、国有企业等地方都在使用劳务派遣。这些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并且可以适度调节,非常适合劳务派遣的开展。

1.3我国劳务派遣的人员构成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劳务派遣的从业人员主要是以城市外来劳动力为主,也有一些是企业下岗分流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对某些行业有专业技术的人员。现在,尤其是一线城市,越来越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劳务派遣的队伍中,不仅是城市外来劳动力,城市当地的求职人员也非常多。这些员工的文化程度明显提高,逐渐完善的个人能力和综合水平为用工单位提供劳动力。

2 目前劳务派遣员工中存在的问题

2.1员工对于薪资待遇不满意

在用工单位,接收了派遣的员工后,该企业则有了正式员工和临时派遣员工。最为常见的情况是正式员工工作轻松的同时还能够有高薪资,而派遣的员工往往要在一线做最辛苦的工作,却只能拿到比正式员工少很多的薪资。在这一不平衡的工作状态下,很容易让派遣员工产生心理失衡,工作状态受到影响,效率降低,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2被派遣员工对自身的发展和前途产生怀疑

由于薪资、工作量的不平衡,容易让员工产生自我怀疑心理,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一定质疑,无法看到自身发展的前途,整体工作情绪低下,无法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益也会受到影响,造成用工单位对员工的工作情况不满,两者之间的协调不能很好体现。

2.3被派遣员工对工作丧失信心,离职率高

劳务派遣员工在用人单位的资源和薪资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能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能够转正的几率也比较渺茫,从而丧失了对工作的信心,很容易产生员工离职的情况,企业也会受到影响,经济效益有所损失,这样的情况对派遣员工和用人单位都是不利的。

3 对派遣员工进行激励的探究

劳务派遣员工是企业中的一种特殊群体,要鼓励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提高派遣员工对工作的信心。

3.1结合员工的具体特点,展开针对性的激励

派遣员工的压力与正式员工不同,他们渴求的是能够有公平的薪酬和可以提升自身工作技能的机会。因此,用工单位要针对其特点,建立合理的薪资分配,在工作中为其增加学习和进步的机会,鼓励派遣员工的积极性。

3.2用工单位要适度同派遣员工进行沟通

员工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用工单位的整体效益,用工单位如果不了解员工真正的需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的困难,是无法改变派遣员工的心理状态的。要在用工单位努力建立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让派遣员工心理上得到平衡。

3.3适度对表现优异的派遣员工进行奖励

派遣员工在用工单位想要得到更多的认可,除了自身的努力,还要用工单位给予回应,观察派遣员工的表现情况,适度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让派遣员工感受到用工单位的人文关怀,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为用工单位作出贡献。

4 结 语

对派遣员工的规范、管理和激励问题,一直是许多企业研究的重点,要在派遣员工的过程中实现企业与派遣员工的利益最大化,并且让员工与用工单位的工作能够得到良好的协调,需要用人单位在对派遣员工的激励上作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保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受到派遣的理解。对派遣员工的激励,一直是用工单位要进行的重点。要针对其特殊的身份和工作性质来给予激励,提升派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自身工作的信心。用工单位要从沟通、奖励等方面来进行展开,为员工的受益考虑,实现共同的发展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雪莲.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工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

[2]张爽.用工单位劳务派遣问题的调研[J].人力资源管理,2012(8).

[3]王少波.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2(8).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68

F249.2

A

1673-0194(2015)22-0081-01

2015-10-19

猜你喜欢
薪资劳务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不简单以“住房薪资”引才——遵循“一步一重天”的人才发展规律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上半年全省实现劳务收入同比增长23%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