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阶段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探讨

2015-01-03 15:28孟玉芬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22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职工情绪

孟玉芬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对现阶段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探讨

孟玉芬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退休职工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逐渐引起对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关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离退休职工管理问题必须从了解离退休人员的心理特点入手,结合当前管理工作的现状,紧抓对离退休职工的心理关注和精神服务,才能让离退休职工在晚年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安度晚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离退休职工;管理;心理;精神

随着养老保险的社会化进程发展,离退休职工逐渐摆脱了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要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最关键的还是要关注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状况,调整其退休后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离退休职工的心理及思想特点,发现管理工作中的弊端和不足之处,探索新颖的离退休管理工作方式,并提出改善措施,让离退休职工能安度晚年,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1 现阶段离退休职工心理特点分析

多数离退休职工在离开工作岗位后,由于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经济收入的变化,导致其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生活模式中逐渐丧失主导性,逐渐出现某些心理的落差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离退休职工常常具有心理失衡的心理特点。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带来的身份变迁,会让离退休职工在晚年的生活感受到极大地改变和冲击,导致心理的不适,渐而产生失衡的心理现象,这也给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困惑。心理失衡的情绪让离退休职工形成较为消极的思想认识,并常以病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一旦出现合适的导火索,极有可能导致离退休职工产生集体性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情绪的稳定。离退休职工之所以出现不平衡的心理,究其原因可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能正确积极的看待自我的得失。退休职工在离开本职工作后,无疑会面对收入、福利等物质条件的落差,无法在退休生活中向前看或者无法全面客观地看待退休。在物质方面,难以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不肯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其失衡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极易导致怨气和牢骚情绪。此外离退休职工在晚年自由时间较多,日常生活中接触其他单位职工机会较多,产生严重的攀比现象,如在退休金方面,某些私企职工和公务员及其他企业职工相比,尤其国有垄断企业退休职工有着较明显的差距,也易导致心理的失衡。

其次,离退休职工大都易产生抑郁情绪。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退休职工在环境和地位的巨大落差容易使得他们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抑郁,这种负面情绪一般出现在工作时间较长的离退休职工身上。退休后,工作目标转化为生活目标的过程中,无法主动的适应空闲而又相对孤独的生活环境。同时退休生活无法满足其对于交流和沟通的心理需要,阻碍了其思维活动的能力延续,这种需求的阻碍容易导致其行为和情绪走向一定的极端,进而压力心理会逐渐出现,忧虑、烦恼会困扰离退休职工正常的心理环境。离退休职工常见的心理抑郁表现为对事物缺乏兴趣和缺乏自信,感到自身能力和健康程度下降,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体会乐趣。虽然这种抑郁情绪与离退休职工自身的人格特点、生理特点乃至遗传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社会因素的影响。退休后缺乏适当的心理疏通和满足感,尤其是工作满足感非常容易导致某些固定习惯和行为无法实现,进而导致离退休职工丧失生活激情,形成沉默寡言的恶性习惯,久而久之必然导致他们失去对生活价值的求索欲望,便可能就放弃生活追求,厌烦或者厌恶情绪滋生,甚至负罪感、危机感的情绪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进而自我封闭,据统计我国因离退休抑郁自杀或者死亡的人数至今已超过500万人,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总之,离退休职工的心理问题已逐渐凸显出来,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离退休职工的日常生活及管理工作的进展,而目前我国离退休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点。

2 现阶段我国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虽然保障了离退休职工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对离退休职工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目前我国对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程度不够。目前大部分单位为了保障自身事业发展,将主要的经历了集中在本单位的技术研发、项目申请及成果开发环节上,对本单位的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在思想上没有完全的重视,尤其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某些单位经常出现对该群体社会保险的重叠化管理,社会和单位在社会保险方面时而互相干涉,时而互相扯皮。在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方面,单位与社会福利之间的衔接明显不足,导致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出现了一定的真空,导致了离退休职工矛盾及复杂心理的变化。甚至某些单位,将退休职工的管理等同于职工子女的看护,甚至认为只要定期发放工资待遇就尽到了管理义务,甚至部分单位对某些无编制的离退休职工的管理较为漠视,克扣其应有的物质保障,造成编外离退休职工在生活中面临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压力。

其次,现阶段我国的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有着方向性的偏差。目前部分单位的离退休管理部门对离退休职工的相关管理工作误认为就是加大物质投入,对离退休人员的心理研究、工作方向及工作方法研究极少,常以狭窄和错误的眼光看待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很多单位将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物质的层面,而在精神文化、思想方面,甚至心理健康方面没有任何的关注,更不用提建设和创新,因而导致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形式,难以达到应该有的管理目标和质量。部分单位的离退休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保险金、养老金管理,将一切工作推向社会管理,对离退休职工的心理及文化生活不闻不问,让离退休职工完全的变为“自由人”。还有一些单位的管理虽然有涉及退休职工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设计,但是大都就是为“退休文化活动中心”“娱乐中心”“老年大学”提供物质场地而已,既不提供引导和帮助,也不监督和管理,更不为退休文化生活的开展解决问题,让退休文化生活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离退休职工的参与度。

3 现阶段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探讨

根据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点及现阶段管理工作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想改善和提高离退休职工的相关管理工作,必须先从关注该群体的心理特点入手,将心理辅导贯穿于管理工作之中,为离退休职工提供精神服务。

首先,在管理工作中引入心理学知识。在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中,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离退休职工的认知变化特点。离退休职工大都是老年人,生理器官的逐渐衰退,思维活动能力也会逐渐下降,容易出现情绪的焦虑和抑郁。尤其是在社会信息心理提取的过程方面,离退休职工的年龄及记忆障碍会有明显的显现,这些都会对退休职工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易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也就容易滋生。同时在管理中,管理工作还要关注离退休职工智力和心理的可塑性,这与很多方面密切相关,包括关注离退休职工的文化、思想、生理健康等因素,必须让离退休职工在老年时期保持较高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这对管理工作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管理工作者还要关注离退休职工的某些心理动机和需求,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离退休职工各个层次的需求及其特殊的思想内涵予以感知和关注,尤其要关注他们对于生活保障及社会参与程度方面的渴望和权益要予以关怀,同时还要从社会和家庭方面挖掘可利用的资源,让他们参与各种活动中,融于各种渴求中,满足其归属感。对某些离退休职工的情感特点和态度要予以客观的分析,对离退休职工积极的情绪要加以引导,如自主感、自尊感、愉悦感等,而对消极负面的情绪,如孤独、寂寞、恐惧等要予以帮助消除。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在研究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同时,更要关注其个性在老年化演变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尤其是面对周围同时代离退休职工时,管理工作者要注意对社会文化及思想的筛选,创建更加适合老龄化职工思想及人格保持的思维环境,让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动态、变化与社会的信念、价值观、动机、理想保持一定的同步性,同时更要考虑大环境的因素,向离退休职工传递国际、国内动态,社会的思潮变化、舆论的影响、风尚等等因素,保持离退休职工对于社会的敏感度,可以说重视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心理变化也是相关工作的重要心理目标,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对离退休职工的行为和思想会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集体或者社会的习惯、趣味、行为、观念、行为都会引起离退休职工的效仿,对离退休职工的感情、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管理工作要想取得一定进展,就必须将社会风气的具体内容及特点与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结合在一起,采取积极的对策,利用适合的健康的因素来影响离退休人员,减少或者消除不利于离退休职工心理健康的消极负面因素。

其次,在管理工作中要强化对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服务意识。管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所以在对待离退休职工时,要提倡鲜明的人性化精神服务意识,做到以人为本。离退休管理工作要从离退休职工的精神需求出发,尊重离退休职工的权利和人格,关注精神层次的服务,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文化氛围的创建入手,尽力让消极情绪的离退休职工和积极情绪的、健康的职工融合在统一环境中,让老年人在互动中主动的、积极的交流,使之感受到精神的安慰和满足感。另外在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中,也要求各级的组织和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饱满的感情服务意识。精神服务的本质就是从精神上做到为离退休职工全心全意的服务,这是一种感性的服务,以情为核心和标准,要求工作中必须具备使命感和责任心。在实际的情感服务中,换位思考、爱心、体贴都具有异常重要的精神价值,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疑惑如果能做到耐心解释、倾听、不回避、不推脱则会让管理工作变得较为轻松,克服物质等外在的困难。除了以精神服务等抽象内容外,管理工作中还要关注离退休职工对社会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创造条件让离退休职工重新走入社会,让其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保持密切的联系,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更是对其价值的实现,这是离退休职工最高层次的追求和需要,只有让他们享受到其应得的社会福利、接受到社会需要的强烈信号,才能让其发挥在活动中潜力和能动性,不会被负面情绪所感染,走出心理阴影。简言之,离退休管理工作必须贯彻精细化的精神服务,将为离退休职工服务的信念融于日常的活动之中,以爱老、敬老之心,担负社会职责。除此之外,离退休管理工作也可充分借助现代科技的快捷传播能力,建立适合离退休职工需要的电子交流群或者微信群,让离退休职工能够在线上勇于发表观点或者抒发自我情绪,甚至提出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以促使离退休职工能长期的支持和关心社会、国家和单位的发展,同时才能达到对离退休职工管理的既定目标,完善自身的精神服务的综合技能。

4 结 语

经过对离退休人员心理特点和现阶段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证明必须将离退休人员的心理服务及精神服务融于日常的管理中,才能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到以人为本,促进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在今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中,还应该结合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点,积极主动对离退休职工进行心理的干预和引导,来消除离退休职工的负面心理情绪,也为缓解我国老龄化社会压力及促进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真正的做到让离退休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莉.浅谈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离退休工作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0(8).

[2]马美艳.探讨如何强化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J].电子制作,2013(11).

[3]黄荣辉.浅谈加强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几点建议[J].企业研究,2013(8).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73

F276.1;F272.92

A

1673-0194(2015)22-0087-02

2015-10-19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职工情绪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