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马鞍山市生态文化建设思考

2015-01-03 15:28江春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22期
关键词:马鞍山市美丽中国马鞍山

江春明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马鞍山市生态文化建设思考

江春明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本文概述了在“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马鞍山市生态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从相关概念的提出到对马鞍山市生态文化建设现状的阐释,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美丽中国;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优势

生态文化建设作为衡量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指标,是“五位一体”建设的主要内涵。世界各国以及中国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后普遍都在思考,如何让本国人民真正过上幸福生活的问题,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有益尝试。马鞍山市作为安徽省乃至长三角的重要地域城市,伴随合县并区工作的完成,有着突出的地理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正在向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正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对建设“美好马鞍山”具有重大意义。

1 “美好马鞍山”概念的提出

我国古往今来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一直充满浪漫情怀,提出“天人合一”以及和谐的理念。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人与社会需要和谐共处。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社会对环境治理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做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等分别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基于此,“美丽中国”概念破茧而出。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一直在为江淮大地面貌的改变做出各种努力。在制定2012-2020年生态建设规划中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和谐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美好安徽建设,以增强生态竞争力为核心,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把其上升到与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相并列的高度。

马鞍山市从2004年开始连续进行生态建设规划,并于2014年12月召开了《2014-2020年马鞍山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论证会,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了安徽省生态建设规划的有关要求,体现了工业城市生态建设的特色和内涵,“以增强生态竞争力为核心,以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为主线”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分“三步走”,计划到2016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创建省级生态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和力争全市生态竞争力综合指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此次规划的提出,对继承“美丽中国”和“美好安徽”战略理念和建设“美好马鞍山”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 马鞍山市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东南岸、安徽省东部。现辖3县(和县、含山县和当涂县)3区(雨山、花山和博望),总面积4 049平方公里、总人口230万,城市化率达61%。马鞍山城市生态环境优美,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城市风光,有“钢城”“诗城”等美誉。历史名人古迹旅游资源丰富。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马鞍山市建市伊始就定位为工业化城市,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事业取得瞩目成就,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 3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2万元,均稳居安徽省内城市榜首。2014年,马鞍山在面临各种压力的情况下,经过各方巨大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 300多亿元,名列全省前列。马鞍山市作为“钢城”,工业小城市,一直聚焦工业发展传统,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力争深化服务企业,加快调整工业项目建设,取得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但是,遇到的问题也是前所未有。马鞍山市作为工业城市,发展中的环境欠账不少,加快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生态文明建设遇到诸多挑战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有的产业政策距离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很远。主导产业如钢铁、汽车、化工、冶金、建筑等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目前还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

其次,生态环境法治化程度比较低。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马鞍山工业发展瓶颈明显暴露出来,表现为市场后劲不足,发展乏力,主要是以利用消耗资源、能源和污染密集产业及产品,资源环境压力和治理难度大大增加。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虽然相对完善,但可持续发展理念尚未形成,生态保护立法更多体现是应急立法和滞后管理。

再次,领导干部考核制度侧重于经济发展方面,轻社会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成了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使GDP增长率成为衡量地方发展与干部政绩考核的唯一指标,这也是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之一。这种扭曲现象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最后,公众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较弱。表现为公众总体的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还比较低、法制观念较淡薄、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生之后的被动参与、各级政府和普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方式匮乏,社会缺少对公众参与的激励性规定等。

3 马鞍山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思考

马鞍山市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以“美丽中国”的战略思维为指南,通过包括生态精神、生态物质和生态制度等在内的生态文化建设,在思想上先人一步,坚持“五位一体”理念,谋划好“美好马鞍山”建设,提升发展层次,加快发展步伐,迈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文化建设从人类发展规律来看,最终是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共建人类与其它物种和平共处美好世界。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肯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因此,生态建设的首要前提就是利用科学的生态理念,逐渐引导转变公众的价值取向、生活内容和消费行为,同时逐步影响和指导政府管理行为和企业决策行为。

目前,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马鞍山市面临危机,按照生态立市规划建设,但要使生态建设理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还任重道远。要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始终围绕提升生态力、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这一目标,提高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水平,普遍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为此,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引领和推动。要以人为本,造益于人民,管理好绿色生态开放式格局。二要加强教育和普及公众和社会生态科学观。特别要加强对各级干部、企业经营者生态文化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将生态要求融入政府管理文化、企业文化和市民文化之中,使生态保护成为政府决策和企业行为和个人行动的自觉行为,从软件和硬件条件着手, 做好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三要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继续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范围持续开展全面、深入、系统地传播生态文化。

物质文化是生态文化的外在表现,其主要体现在生态经济产业化和生态资源产业化。首先,经济生态化是弘扬生态文化效果体现最明显。在经济发展各个环节,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带动提升生态生产力,是今后马鞍山弘扬生态物质文化的主要切入点。

其次,发挥生态优势,促进生态资源产业化。马鞍山市生态资源非常丰富,采石矶、陋室、霸王祠、太白墓、朱然墓、褒禅山等具有历史典故的古迹,以及竹海、古树、清泉、钟鼓等以“四绝”著称的濮塘,新近发现的濮塘怪坡更为罕见,现被列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小九华”、濮塘烈士陵园、香泉、含山老鹅等均为老百姓津津乐道。要加强生态能源的开发和保护;针对生态休闲的主题,全速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旅行作为发展中心环节,依靠“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潜力资源,做好生态旅行,全力开发并利用当地人文底蕴,逐渐建立本区域发展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马鞍山市北靠南京都市圈,黄金水道贯穿区域,要利用好现有城市发展规模, 增加在长三角经济带发展的影响力,走规模效益之路,加快皖江开发,以科学发展生态发展为指导,使马鞍山市真正成为长江三角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城市。

主要参考文献

[1]余齐斌.马鞍山吹响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号角[N].马鞍山日报,2014-06-30.

[2]龚建.大力建设生态文化[N].江西日报,2011-03-07.

[3]魏进平.文化生态系统建设的几个原则[N].河北日报,2008-08-06.

[4]孙江.扬州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J].科技与经济,2003(4).

[5]李晓菊.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制度缺失及其构建[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5).

[6]李晓.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57

TU985.125

A

1673-0194(2015)22-0199-02

2015-10-09

猜你喜欢
马鞍山市美丽中国马鞍山
马鞍山市中医院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成自泸高速马鞍山隧道机电工程维护浅析
“诗城”马鞍山 魅力黄梅戏
秋果飘香
——马鞍山市老年大学校歌
马鞍山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