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2015-01-03 17:58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6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李 哲

(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贵阳 550025)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李 哲

(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贵阳 550025)

日益突显的环境问题制约着国家的发展,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伤害延续至今。面对这种形势,各国纷纷制订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以期在新一轮的经济复苏中取得发展先机。我国同样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支持性及先导性产业。本文在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和特征,并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发展现状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工业化经济为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人们对高度工业化发展的负面影响预计不够,造成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日益突显的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等环境问题也愈发制约各国发展。针对这一形势,世界各国相继采取了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变革产业技术体系,开发新能源产业等措施。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由此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构成了延续至今的巨大伤害。在后危机时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创新与突破,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及产业结构的整体转型。为消除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系列问题,使本国经济在危机过后快速繁荣发展,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新兴技术的培养力度,以期借助新兴技术加快传统经济产业结构的变革,获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然成为各国抢占新科技乃至新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手段。

2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2.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

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概念目前在学术界还比较新,其概念界定仍然存在争议。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最早提出了主导产业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对其扩散效应最强的产业或产业群进行重点扶持,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罗斯托的观念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提供了基础。Andrea Bassanin和Stefano Scarpetta提出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OECD)战略产业选择的基准。Berger和Udell将战略新兴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相结合,提出了战略新兴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他们认为战略新兴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采取不能的融资安排。

在国内方面,朱瑞博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国家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命脉,具有引导科技进步的能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是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导产业。刘文军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是以重大发展需求和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并且具有巨大的成长潜力、物质资源消耗少、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的产业。牛立超则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并且是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建立起来的产业。贺俊和吕铁分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分析,提出了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的“要素、匹配、层次”分析框架。姜秉国和韩立民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界定,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海洋高科技发展为基础的,目的在于将海洋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带动相关的海陆产业。孙国民从“战略性”和“新兴”两个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阐释,他认为“战略性”体现在其关系到国家的产业安全、关键技术突破、国家安全和产业的制高点,从而影响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新兴”体现在与传统产业、成熟产业、旧产业有所不同。

2.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从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讨论中可以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导向性、高风险性等特征。

2.2.1战略性

战略性体现在国家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上。战略性特征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全局发展,它在国家的安全稳定、发展方向、综合国力的提升上都有所表现。

2.2.2创新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就是科学技术的创兴与突破,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

2.2.3导向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反映了国家未来的发展重点和政策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性这一特点在国家未来的科技研发、政策制订、人才培养以及资金投入等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2.2.4高风险性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存在不确定性,无法预测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由于科技突破而产生的新企业、新产品在对新市场的开拓和适应上存在不确定性;政策的制订、标准的改变、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了其外部坏境的不确定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诸多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业的高风险性。

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015年国家经济表现低迷,增速放缓,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表现令人瞩目,在并不好的经济形势下实现逆势上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累计实现39 643.7亿元。其中,工业部分营业收入增速比2014年同期增速高0.4个百分点,达到了工业总体增速的5倍,增长了10.1%。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工业总体利润增速出现负增长,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同比增长17.7%,达到利润1 631.7亿元。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很多行业呈增长趋势,其中,新型计算机产品、视听设备、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有9个行业呈现逆势加速增长。风能原动设备制造行业一季度达到47.3%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27个百分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行业达到34%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19.6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发展快速,提升显著。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新能源、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铁技术、生物燃料、电动汽车、基因技术、关键材料与电子商务等技术产业接近或处于世界创新前沿。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基础能力也在稳步增强。如以中芯国际为龙头的一批集成电路企业健康发展,使我国的IC产业增速高于全球的集成电路产业增速。此外,我国的克隆技术和品种改良等方面同样成果显著。而在新能源领域,我国的生物质能发电量约占全球生物质能发电量的4%。

虽然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巨大,但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差距。如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政策不健全的问题。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仍然不足;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能力仍需加强;行业不够细分,以致发展目标不明确;市场发展不完善,市场活力并未完全激发;人才政策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人才激励不够。整体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自主创新力薄弱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核心、前沿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具有核心技术支撑及知识产权的成果。国外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而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5%左右,我国科技转化率很低,缺乏对科技成果的成功孵化,不能将很多科技研究转化为生产力,不利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3.2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资金供应不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支持。我国不仅在高科技人才方面相对较为缺乏,还存在大量人才流失问题,以致于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受到削弱,制约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我国每年的研究与发展试验投入经费较低,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规模偏小、融资机制不灵活。

3.3相关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创新创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的政策还不完善,且现有的一些体制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相匹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4 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将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形势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有问题,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制订相关政策,全面支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方面的问题,国家可制订相关政策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加大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对该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改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投入不能与产业技术有效结合的现象,提升其基础研究能力,提高技术能力、技术标准化及企业家创新的能力,同时,出台相关政策以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模式创新。当然,要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提高其技术创新和人才保障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丰富经验的优秀管理人才和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解决人才的开发问题,要从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的激励机制上着手。创新培养模式可以培养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完善激励机制以防止人才的流失。可见,要大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以保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4.2加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创新力

首先,要增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提高其生产技术、打破技术壁垒,从而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环境中的竞争力。其次,要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相关的研究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鼓励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科技实验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上的实际生产力。当然,还应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示范园区,以产生模范带头效应,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水平提升。

4.3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效率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发展不均衡,整体效率偏低。要更好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效率。因此,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企业主体而言,应努力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及盈利能力,提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益,以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行业的效率提升。此外,针对我国政府而言,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有效地进行对外交流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及经验,充分利用全球优势资源及先进装备,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贺力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Andrea Bassanini,Stefano Searpetta.Growth,Technological Change,and ICT Diffusion:Recent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2(18):324-344.

[3]Berger A. N.,Udell G.F.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613-673.

[4]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改革,2010(3).

[5]邓龙安,刘文军.产业技术范式转移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自适应创新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2).

[6]牛立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演进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7]姜秉国,韩立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趋势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1(5):76-82.

[8]贺俊,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政策概念到理论问题[J].财贸经济,2012(5):106-113.

[9]孙国民.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界定:一个文献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14(2):43-46.

[10]张于喆,杨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新态势[N].上海证券报,2014-12-17.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16

F124;F121.3

A

1673-0194(2015)16-0161-02

2015-06-13

贵州大学喀斯特发展战略研究中心2014年规划项目(KST2014X02)。

李哲(1990-),男,山东济宁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与管理。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