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推动下的金融创新—在宁夏金融改革创新高层系列讲座上的演讲

2015-01-05 07:03
新商务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金融

科技进步推动下的金融创新—在宁夏金融改革创新高层系列讲座上的演讲

2014年12月19日,宁夏金融改革创新高层系列讲座在银川隆重举办,与会专家、企业家围绕“推进宁夏互联网金融发展,拓展资本市场,促进资源融合”等主要内容展开研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人黄震教授就《科技进步推动下的金融创新》这一话题展开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有人说: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所做的金融活动;有的说: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新的金融方式;还有人说:互联网金融是既不同于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的第三种融资方式。这些说法都不全面准确。因为互联网金融形态才刚刚开始,新金融将来会发展成为一种什么样的成熟形态不是我们现在所需要定论的,我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推测。

来到宁夏,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越是传统金融服务不发达的地方,对新金融的需求越强烈。这也是国际经验,现在互联网金融最发达的地方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是非洲的肯尼亚,他们借助中国的华为手机,让没有见过固定电话什么样也没有用过“大哥大”的肯尼亚人直接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比中国早5年就开通了手机支付、手机钱包。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传统金融的服务,才不得不“穷则思变”,寻找一种通过无线覆盖的,由智能终端支持的,以手机为载体进行的支付、借贷、融资等等一系列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爆发,不是因为中国的金融有多么的发达,而是因为中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金融抑制现象,中国的金融还相对落后,传统金融在服务领域和覆盖人群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才需要创新发展。事实证明,我们借助最新的科技有可能产生“后发优势”。

从去年倡导互联网金融以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习近平主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的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大家可能在应用层面会忽视互联网金融背后科技创新的力量,但是,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就是源于科技的创新。同时它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就是因为它适应了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爆发,不是因为中国的金融有多么的发达,而是因为中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金融抑制现象

为什么要发展互联网金融

现在,互联网金融在最高层有几个提法值得大家关注:第一是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强调,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里边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要促进发展,这是主基调。第二,在发展过程中强调“健康”。所以,我做了这样的解读,当互联网金融“发烧,有虚火”的时候,我们就要给它“去火”;当有“病菌”入侵的时候,我们就要“杀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越快,我们越要考虑如何让它健康发展。

第二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展普惠金融。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过去一直停留在政府文件、口号、规划、要求、原则等上,但有了互联网金融之后,发展普惠金融就有了抓手、有了实现的渠道和具体落实的技术载体,尤其是对于过去实体网点无法覆盖的区域基本进行了补充覆盖。

以前,为了将金融服务向基层覆盖,采取过建立基层网点、设置村镇银行、推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方式,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实践,由于运行成本高,手续繁杂,利润率低,监管困难等原因,国家的政策很难在农村或小微企业等基层地区或行业落地。当互联网从Web1.0时代进入Web2.0时代之后,手机从过去的“手提电话”成为的“移动智能终端”后,就给我们提供了实现金融普惠的机会。

新技术的“普惠”使得金融业务的渠道和设施实现了巨大的改变,使得过去无法接触到金融业务的人群可以借助新的技术接触到其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过去实体网点无法覆盖的地区和人群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达到覆盖。所以,互联网时代的银行已经不再仅限于实体网点,而是办在网络上,让每一台手机都成为一个银行网点。这样的变革,银行已经意识到了,并且已经开始行动了。互联网金融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在做,越来越多的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也纷纷介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过去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也在纷纷切入,还有农民,也在借助互联网金融谋划新的融资方式和支付、借贷的新方法。所以,互联网金融激发了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大众的创业精神。

当互联网从Web1.0时代进入Web2.0时代之后,手机从过去的“手提电话”成为的“移动智能终端”后,就给我们提供了实现金融普惠的机会

科技创新驱动互联网金融演化

创新驱动有很多的层面,但是它的源泉一定是科技。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演化,我画了一张图,展示创新的力量如何驱动变革。这个四向图里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是我们的正规金融,它和互联网的结合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是,那时是互联网技术的1.0时代,那时候的网站是用钱砸出来的,无法跟用户互动,只是一个宣传展示、采集数据的平台。那时候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是有能力引进和使用这个技术的,所以,中国电子银行发展是拜互联网技术之赐。中国银联能够打败万事达和VISA(维萨),把中国的市场牢牢把控住,也是有赖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中国的证券交易所之所以形成了与西方以机构为主不同的以散户为主的交易所,也是基于个人手机炒股软件的应用。互联网1.0时代的技术需要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支持,这些大机构采用了这些基础设施以后就形成了路径依赖,被这些基础设施束缚住了。

进入互联网2.0时代,新的技术是以移动互联、移动wifi、智能终端、语音平台、大数据、社交媒体、垂直搜索等等这些技术集成,Web2.0时代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它的基础设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出现了移动化、灵活化,这时候,传统金融机构被那些大设备固化在那里,“移动”不起来,做基础设施的改造成本太高,周期又长。而新兴业态的出现,选择跟民间金融结合,如:第三方支付、P2P借贷,都是开始于民间金融领域。船小好调头,他们很快用上的新技术,直接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借助社交媒体实现了直接沟通,借助这种直接交互的技术实现了直接金融服务,产生了P2P技术支持下的个人对个人的直接金融交易,这就使民间金融升级成为互联网金融。此外,政府融资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前融资需要去交易所,现在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消息,很快就能得到回复,融资过程非常迅速。所以,互联网2.0时代这种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金融、新平台、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就是互联网金融爆发的表现形式。

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那么,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的移动互联是从“手提电话”变成了“智能移动终端”,今后,我们的一切都在互联之中,尤其是类似谷歌眼镜、,iWatch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意味着一切跟人接触的都会智能化,都会变成感应器,都会变成数据的传输源。过去,技术的价值在硬件上,会不断的产生衰变,互联网技术最初是以计算机这个笨重的家伙出现的,价值体现在硬件上,后来微软的崛起,大家发现更有价值的是软件,再后来,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的出现,导致用网络吧连接起来更有价值。今天,大家看到的是数据的价值。硬件不值钱了,软件不值钱了,网络不值钱了,数据值钱了。这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的价值的转移。

移动互联的未来就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家要高度重视:

“端”—智能终端。现在的手机集成了通讯、音乐播放、拍照、游戏、定位等多种功能,就是一台微缩而功能强大的电脑。

“云”—数据存储。当智能终端搜集的数据自身已经无法存储处理的时候,就需要“云技术”来进行存储和处理,形成“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无线宽带—连接“端”和“云”的克林顿时代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是基于有线,建设难度很大。奥巴马于是提出建设“无线宽带”的国家战略,这也是中国现在需要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

以上三方面很重要,但是,未来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以上三方面之外的衍生—感应器。万物互联,重要的是随时随地能把数据进行交互处理。当然还需要机器人、人工智能来处理这些,只要把数据提供过去,机器人就会办妥。

所以,未来的金融基于这样的基础设施,这样的技术,就必然会出现智能化!以后的金融将是智慧的金融,移动的金融。智能设备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也就带来了每个人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普惠金融才不再是口号,不再是政策,不再是文件,而是实实在在的让老百姓能享受到的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改进,其成本应该是在逐渐降低,向着节省能源的方向发展,成为生态环保的绿色金融。

之前我跟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交流时,他写的《新金融秩序》这本书里就提到:好的金融秩序会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而不是让权贵们越来越有钱。他特别注重信息技术对金融的影响,他说:信息技术取得的进步肯定能帮我们取得激进的金融创新。过去的金融是保守的,互联网是激进的。所以,我们说:金融向右,互联网向左。如何将向左向右的金融和互联网弥合到一起呢,我这些年做了一些探索。

技术驱动下的信息化浪潮

全球信息化潮流,浩浩荡荡,互联网金融已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信息化改造金融业态和金融生态处于正在进行时。孙中山先生有句话说得好: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今天世界的潮流是由5股潮流组成的。第一股是工业化潮流;第二股潮流叫做市场化;第三个潮流叫做城镇化;第四股潮流叫做国际化(或全球化);第五股潮流就是信息化。五股潮流依次展开,推动了世界的现代化。

今天,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用3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用了300年时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中国经历的是一种“时空压缩”式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将“信息化”在这种种潮流中叠加是中国所独有的和具有优势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西方在工业化过程中造成了很多的弊端,如:原材料的粗放使用,大规模的生产造成产能过剩等等,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而中国很快发现这个问题很快就能进行改造,所以中国的工业化叫做“新型工业化”,如何实现这个“新型工业化”呢,这就需要加入“信息化”,进行两化融合。由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借助现在的互联网技术,通过对大数据的搜集分析,我们就有可能减少这种波动带来的损害。所以我们在推进“新型市场化”,中国现在还在为实现“市场化国家”而努力,要逐渐引进数据分析等智能化的东西来支持我们的市场化。

过去的10年,是城镇化的黄金10 年,很多大佬就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发财的,但是城镇化很快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空城”、“鬼城”,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的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预测,统计预警。信息技术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推广导致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的出现,城市化的建设与传统有了很大的区别。工业化之后,西方所谓的全球化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掠夺原材料,然后生产产品向全球销售。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角度跟西方不一样,中国正在占据信息化的制高点。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来引领,而不是重复传统的手法。

信息化是这5化潮流中最具有时代感、最具有影响力的新技术,它的影响让地球融为一体,而不再是所谓的地球村,而是“天下一家”,天涯若比邻。只有顺应这个趋势,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现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正在进行中—全人类都要迁徙到互联网中去。不上互联网,你就是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

在计算机技术开始的时候,设备是非常笨重的。如今,已经是全民普及了,越来越美观,越来越轻便,越来越便宜,这个过程就是技术的普惠化,从而为金融的普惠化打下了技术基础。技术的发展从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终端、云端一路走来,现在,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技术最终的应用场景,没有应用场景,一切技术都是纸上谈兵。所以,今后的金融创新一定是基于某个场景,某个场景下的用户需求的实现才是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享受的是技术创新的红利。到现在为止,我们缺乏真正的金融创新,只是一种技术创新下的驱动和适应,离主动的金融创新还很远。有人说,我们已经站到了新金融时代的起点,其实没有,我们只是看到了新金融时代的起点。新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种种的可能,但是金融创新还没有能很好的利用这些技术。

越是传统金融服务不发达的地方,对新金融的需求越强烈。这也是国际经验,现在互联网金融最发达的地方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而是非洲的肯尼亚

技术创新引发互联网金融产业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会在这几年爆发,这个节点是如何出现的呢?在2010年,智能手机的销售量超过了电视机和PC机的销售量,意味着手机成为了主导,这是一个转折点。说起来,这个“奇点爆发”还是要感谢乔布斯,是他将手机从“手提电话”变成了“手持电脑”,再与无线wifi、社交媒体、云技术、大数据等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互联网产业革命。随着技术的渗透和快速普及,互联网已经颠覆了一个又一个产业—马云的淘宝颠覆了传统的零售业,马化腾的QQ颠覆了传统三大运营商的通讯产业,微信的公众号颠覆了传统的媒体产业。

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渗透率急剧加速技术普惠化。移动互联无处不在,连接一切,随时互动,技术普惠化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商机。移动互联协同合作的五性:

一是用户的同一性,最终消费主体是个人和企业,

二是需求的多样性,用户需求多样让不同服务商的联合。

三是产品的差异性,有了合作跨界联合的动力。

四是渠道的覆合性,各界创新才有协同合作基础。

五是数据的共享性,基础数据对各个单元的支持。

最终,互联网时代最有价值的是数据,数据是未来新商业生长的土壤,是未来商业争夺的资源,是未来的信用基础,是未来商业的本质,是未来金融的根本,得移动支付者得天下。

互联网金融创新十大基础业务

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进行的金融活动,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金融和重塑金融。

货币:实物货币—数字货币

支付:现金支付—网络支付

凭据:实物凭证—电子凭证

银行:实体银行—移动银行

证券:现场交易—在线交易

保险:见面推销—网络服务

基金:渠道募集—平台销售

借贷:熟人借贷—网络借贷

筹款:现金筹集—网上众筹

客服:人人对话—人机对话

万物互联、智能终端的未来愿景

移动互联时代 得用户者得天下

1.以牢牢把握金融消费者为中心(需求驱动是中国金融创新的真正起点)

2.深度精准瞄准用户需求痛点(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只是在搭技术的“便车”,今后,能满足多少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金融创新的目标)

3.抢占未来移动终端流量入口(控制大数据产生的源头入口,获取第一手的源数据)

4.高度重视数据资产开发利用(大数据一是说它的量大来源广泛,是海量的,一个是说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再就是它是可量化的、可进行精确计算的,这才具有开发的价值。)

5.开发灵活多样服务的A PP(过去,我们是建网站,现在是开发APP。比如微信红包的出现意味着互联网金融从消费金融转向了社交金融。微信红包就是社交金融的里程碑)。

6.借力搜索引擎优化金融决策(现在的金融决策流程特别长,以后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随时随地的搜索和连接来优化这个流程)。

7.定位导航提高数据质量和价值

8.连接更多移动金融应用场景

在今天这个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金融基础设施,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是一种资源条件,成为了如阳光、空气、水一样的让我们无法离开。互联网不仅是一种保障,更赋予了我们种种的权利。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技术创新来推进更多的金融创新,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有知识产权和制度的保障,法制化是互联网金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猜你喜欢
金融
现代金融征稿启事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实践探索
金融开放应在审慎中阔步前行
中国金融开放新高地
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
祛魅金融衍生品
金融与经济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