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y及sTM与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探讨

2015-01-05 06:36杜俊芳赵建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内皮血栓脑梗死

杜俊芳,赵建国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Hcy及sTM与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探讨

杜俊芳1,赵建国2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观察Hcy与sTM变化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重症监护(ICU)急症病房、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共74例,选取健康体检者20名为正常组,检测血Hcy及sTM,对比脑梗死组与正常组两项指标的变化,分析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与Hcy、sTM的相关性,Hcy与sTM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Hcy及sTM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Hcy及sTM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Hcy水平及sTM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sTM含量明显增高,血清Hcy及sTM的联合检测对于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及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有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Hcy血症可能参与了炎性反应过程,促进了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并最终导致脑梗死发生[1]。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在伴有内皮细胞损伤的血管疾病中,其水平检测已广泛作为诊断病情与衡量治疗标准的一项指标。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及sTM水平,观察Hcy与sTM变化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联合检测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并快速、准确评价内皮损伤程度,以利于临床对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从而降低脑梗死发病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纳入标准 急性期脑梗死发病3 d内患者,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严重心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低、痛风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患有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的全身感染或发病前4周内有外科手术和创伤史;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类激素、抗炎药、抗癫痫药;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2年3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ICU)急症病房、针灸科门诊及病房收集急性脑梗死发病3 d患者74例(脑梗死组)。年龄54岁~76岁,平均65.23岁;男48例,女26例。选取同时期我院健康体检者20名为正常组,年龄、性别与脑梗死组均衡可比,且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无心脑血管疾病及家族史,排除重要脏器疾病,无急慢性感染、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方差齐性检验均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 健康体检者及急性脑梗死发病3 d患者入院后空腹8 h~12 h于次日晨起采静脉血2 mL,尽快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待实验,置于-80 ℃冷冻保存,溶血、脂血、黄疸标本应剔除。待标本收集完备后,检测各项指标。

1.3.2 Hcy检测 试剂:台北台塑生医科技股份公司试剂盒;仪器设备:HITACHI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方法:采用酶转换法定量检测,660 nm波长下OD值变化。

1.3.3 sTM的检测 检测方法:双抗体夹心 ABC-ELISA法;检测仪器:酶标仪型号:芬兰Thermo 公司生产的DENLEY DRAGON Wellscan MK 3。

2 结 果

2.1 正常组与脑梗死组年龄、性别、血糖、血脂比较 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正常组与脑梗死组年龄、性别、血糖、血脂比较

2.2 正常组与脑梗死组患者Hcy、sTM的比较 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Hcy、sT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正常组与脑梗死组Hcy、sTM水平比较

2.3 脑梗死患者不同性别之间各项指标比较 脑梗死组患者不同性别之间Hcy、sTM、GLU、纤维蛋白原(FIB)、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HDL-C、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脑梗死患者不同性别之间各项指标比较

2.4 脑梗死组患者不同年龄组之间生化指标比较 脑梗死组患者不同年龄组之间Hcy、sTM、GLU、TC、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脑梗死患者不同年龄组之间生化指标比较

2.5 脑梗死患者sTM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见表5) sTM水平与Hcy无明显相关性。

表5 脑梗死患者sTM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心脑血管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Hcy与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3],sTM升高可作为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标志[4],sTM可作为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敏感标志[5]。Blann和Salomaa等认为sTM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6,7]。血液内血栓调节蛋白的增加可能与内皮细胞膜结合的血栓调节蛋白脱失有关,而血栓调节蛋白脱失,可能和血液内各种炎性因子增加有关[8,9]。无脑血管病史的患者,高浓度的血栓调节蛋白可以预防脑死的发生,而对于已患脑梗死的患者,高浓度的血栓调节蛋白预示死亡率的增加。

本研究中,急性脑梗死期患者血清Hcy和sTM含量明显升高,Hcy及sTM在急性脑梗死呈正相关。Hcy和sTM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脑血管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Hcy及sTM作为有价值的评价内皮损伤的自变量指标组成,临床中如果能动态监测各类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以此评价内皮损伤严重程度,并判断对疾病影响程度,将更全面地认识内皮损伤机制内皮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脑梗死等诸多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从根本上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1] 鱼海,杨金锁,张建军,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4):219-221.

[2] Ludvigsson JF,Bergquist A,Montgomery SM,et al.Risk of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J].J Hepatol,2014,60:802-808.

[3] 万敏,李冰,李必生,等.中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84-3185.

[4] Woywodt A,Streiber F,de Groot K,et al.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asmarkers for ANCA-associated small-vesselvasculitis[J].Lancet,2003,361:206-210.

[5] 章宏祥,毛建华,段宝祥.血栓调节蛋白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1):15-16.

[6] Blann AD,McCollum CN.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soluble thrombomodulin as predictors of adverse events among subjects with peripheral or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J].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1999,10(6):375-380.

[7] Salomaa V,Matei C,Aleksic N,et al.Soluble thrombomodulin as a predictor of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ymptomless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 Study:A case-cohort study[J].Lancet,1999,353(9166):1729-1734.

[8] Utsugi M,Ishizuka T,Hisada T,et al.Hypoxemia with high alve-olar-arterial oxygen gradient but no lung involvement in a patient with Churg-Strauss syndrome:Case report[J].Int J Immunopathol Pharmacol,2008,21(1):251-253.

[9] Esmon CT.Crosstalk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thrombosis[J].Maturitas,2008,61(1-2):122-131.

(本文编辑 郭怀印)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赵建国,E-mail:13502026789@163.com

R743 R255.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4.035

1672-1349(2015)14-1677-02

2015-02-01)

猜你喜欢
内皮血栓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