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2015-01-06 06:31张新红
现代情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大学生

张新红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南焦作454003)

MOOC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张新红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南焦作454003)

〔摘要〕将MOOC与传统的文献检索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协作教学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该模式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基础和个性化需求,能够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大班上课与个性化培养、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协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相互结合与补充。

〔关键词〕MOOC;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文献检索课程

2012年,由美国兴起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网络教学与学习革命浪潮,给网络自主学习者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使其面临更大的挑战。Valerie Hill指出由于缺乏质量控制,由用户产生的大量内容使MOOC信息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学习者的信息发现、筛选和评价的能力要求更高[1];而发布MOOC课程的知名高校,由于拥有更多的教学与辅助学习资源,对普通或缺乏信息资源环境中的学习者来说,则更需要加强其信息素养教育和自我评估,以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2]。因此,MOOC环境下的相关支持服务例如咨询、辅导、信息资源、辅助工具和技术支援都成为影响MOOC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些均为普通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更多机遇。

Katy Mahraj指出,在MOOC环境下图书馆最直接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就是开设自己的MOOC课程[3],例如维克森林大学图书馆就于2013年陆续开设了包括信息素养教育在内的一系列终身教育课程ZSRx,但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每个学校、图书馆或相关机构都能够发布自己的MOOC课程。因此,将MOOC引入传统课堂教学、嵌入用户学习环境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受到越来越图书馆员的重视:袁永旭[4]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出发,提出借鉴MOOC优势进行医学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和平台建设的策略;秦静茹[5]提出了图书馆通过开展基于MOOC模式的《文献信息检索》选修课来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肖丹[6]则进行了MOOC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程设计的创新思维。到目前为止,将MOOC嵌入传统文献检索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还处于思考与引入的初始阶段。本文充分考虑到大学生信息素养基础和发展目标的个体差异性,将优秀的MOOC课程与传统的检索课程进行深度融合,采用教师协作教学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模式,借助于Sakai网络教学平台,以满足MOOC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全程化、阶段化和个性化方面的需求。

1 基于Sakai平台的教师协作教学模式构建

协作教学亦称“小队教学”或“协同教学”,由若干教师组成教学小队,共同研拟教学计划,并根据各人所长,分工合作,将学生安排于最适当的教学环境中,共同完成一项(或一班)教学任务的组织形式[7]。该教学模式以大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体的信息素养基础和发展需求,根据文献检索课程大班上课和MOOC课程大规模、开放性和网络化的特点,充分地发挥教师个人特长和集体力量,使教师成为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引导者、辅导者和知识传授者。而教学目标则在于构建符合大学生个人发展和需求的知识体系和信息素养,重点在于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基于此,引入当前优秀MOOC课程与文献检索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各教师成员根据课业需要和个人特长轮流主讲、发布作业和批阅作业,并负责主讲主题范围内的答疑和讨论,这样不仅能提高授课内容的质量,还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的辅导、信息资源的收集、课程内容的扩展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构建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师协作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Sakai平台的教师协作教学模式

教师协作教学模式的实现要依托于Sakai平台,借助于Sakai平台可以实现以上协作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1)整合教学资源,协作小组的各成员教师协同和分享教学行为,共同设计和实施教学程序与方案、作业测试与考核,以达到教学的合作与协同;(2)扩充学习资源,提供国内影响较大的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网站、博客和图书馆的相关培训信息,用于学生的补充和扩展学习;(3)问卷调查,以便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基本状况、MOOC学习、课堂教学和后续信息需求与发展情况,以实现个性化、分阶段和大学全程化的教育目标;(4)作业批阅,实现个性化的意见、建议或指导;(5)建设聊天室,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互动和答疑。

1.1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之前,首先利用Sakai平台的调查工具对选课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和个人发展目标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基本状况和预期目标。教学协作小组各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合作,共同、轮流地对所有班级进行课堂教学,每位教师负责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并长期关注该项内容的发展和更新,提供丰富的相关信息资源和更为细致的辅导。

课堂教学的内容将紧密围绕所选MOOC课程开展,主要包括MOOC课程学习所涉及的检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据库基础和相关软件与工具。由于MOOC课程大都来自有国内外名校,这些学校往往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MOOC课程所涉及的一些数据库或软件很多普通本科院校都没有购买,因此课程内容还要以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为基础,兼顾学生的专业特点,对部分内容进行功能性相似的替代和补充。另外还补充了文献传递的信息获取方式。总之,线下的课堂教学以MOOC课程为主体,以图书馆信息资源为基础,兼顾网络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机构的利用;以本科生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为起点,也为深度的科学研究和终身学习提供发展空间;以信息检索为重点,也培养学生对各种软件和工具的驾驭能力,目标在于个人信息素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2网络自主学习

在完成基本课堂教学环节之后,教学协作小组将所选优秀MOOC课程的网络资源及其相关资源和知识上传到Sakai系统,并引导学生进入MOOC的网络自学过程。MOOC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具有信息量大、内容跳跃性大、工具和资源多元化、受众面广和随机性强等特点,方便学员自主性地随机进入课程学习。一般来说,具备一定信息素养基础的学员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此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之后,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容进入或多次进入MOOC课程进行独立学习。以课堂案例、MOOC课程中的测试题和单元练习为载体,通过学习、思考、测试、实践和分析来解决问题、提高技能,遇到疑难问题或困难可以通过QQ、微信或聊天室咨询任课教师,也可以参与线上和线下的讨论与交流。根据随机通达主义教学的核心理念[8],对于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下、带着不同目的以及从不同角度多次进行,以达到高级知识获取的目标,而MOOC课程的学习正迎合了随机通达教学的主张。

1.3上机实践

在完成基本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阶段之后,利用Sakai平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MOOC课程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以便教师在上机实践环节能够更好地辅导学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一些实验题目用于上机实践,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学科背景,对选课学生首选专业分组,设计一些与之专业密切相关的题目,也可以和某专业课程相结合,完成相关课程作业;(2)社会热点,针对近期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转基因食品、养老问题和创客等问题设计实验题目;(3)个人兴趣,学生可以按兴趣自行选题,也可以是手头正在进行的课题例如申请专利、数学建模或大学生步步高创新计划等;(4)其他自选题目。要求学生把检索和分析的过程与结果以PPT形式呈现,这样能够发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细节。教师则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按照实际班级对学生分组,集中、轮流进行上机实践,并负责现场和网络的指导与答疑。

1.4讨论与分享

由于MOOC平台的学员数量庞大、来源广泛和结构复杂的特点,具有较高退课率,在交流和互动方面很难做到针对性强、层次上互为补、真正的知识学习和思想交流。以2015年春季好大学在线开设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为例,网上讨论交流的发帖数为131个,但大部分是咨询和建议,QQ交流群和MOOC沙龙&课程答疑群的信息多、杂、乱,由于缺乏管理和专门的话题整理,很难形成有效的讨论和交流。而课堂教学则不同,针对具体实验题目或问题,大家可以在QQ群、Sakai讨论区进行交流、可以在微机室开展小范围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作品分享,由于学科背景相关性较高,对课题的理解、交流和讨论则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这样通过课堂学习、网络自学上机实践和教师指导,学生能够选择合适时机次进入MOOC学习,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大学生提出问题——学习与测试——分析与实践——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模式。

2 教学实践与评价

基于上述教师协作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针对本科生的公选课和专业必修课进行了教学实践。河南理工大学《文献检索》有20个学时,其中理论课16个学时,上机实践4个学时,均由教研室的四名任课教师承担。2014年秋季有3个校公选课,选课人数均达到最大容量为150人,2个必修课由安全学院13个不同专业组成,包括一个本硕连读的班共计212人,均属于大班上课。针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MOOC课程,学校信息门户又整合了大部分国内外的优秀MOOC平台,文献检索课程内容更新快、变化大的特点,教研室针对公选课、必修课和本硕连读3个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将优秀MOOC课程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传统以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大学生个人信息素养体系构建为核心,改变传统教师的传授知识角色,以引导、辅导和信息提供为主导,进行了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式教学与学习模式。

2.1MOOC课程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开设的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有30余个,内容主要涉及传统信息素养、数据素养、媒介素养、视觉素养和新时代信息素养[9]。考虑到语种、课程内容、适用对象等各方面因素,选择国内影响较大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为融合对象,主要因为:第一、该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UOOC联盟、顶你学堂、学堂在线及网易云课堂等多个发布平台;第二、该课程的主讲教师罗昭锋在科学网、新浪和腾讯分别开通了个人博客、微博,长期致力于信息素养方面的交流和信息传播,信息资源丰富;第三、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获取、文献与知识管理、信息分析软件与工具、思维导图和团队协作等,涉及广泛、层次性强、具有较广的普适性。

2.2《文献检索》与《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的深度融合

《文献检索》与MOOC《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的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相互补充。《文献检索课》注重检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图书馆资源为基础进行展开,而《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起源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选修课,补充了RSS订阅、为知笔记和思维导图的内容。二是教学层次逐步提高。《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部分内容更适合于深度科学研究,再加上MOOC时间短、内容精炼、技巧性强,在层次上有所突破,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三是丰富实用的课程信息资源。为了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个性化培养目标,利用Sakai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源的补充与共享,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而罗昭锋个人博客和微博,则可以扩充学习资源,传递更多相关学术信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2.3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该教研室教师同事负责图书馆的读者咨询、数据库常规培训和专题讲座等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大家平时都相互旁听对方的培训或讲座,对彼此擅长的内容和方法都比较熟悉,在教学中负责自己最熟悉、与常规性培训内容相关的部分,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的辅导中,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优化。

教学实践以大学生的个体信息素养发展目标为核心,《文献检索》课程中的选修课学生来自不同年级的不同专业,必修课则为学校特色学科安全学院二年级学生,包括本硕连读的一个班30名学生。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个体的选课动机、信息素养基础和发展需求也不尽相同,其中RSS订阅、为知笔记和思维导图、团队协作与分享适合所有专业背景的学生和多样化的培养目标;而本硕连读学生将会有长期、稳定的科研信息需求,对各种文献数据库尤其是英文数据库和文献管理软件更有兴趣。即使是相同功能的软件和工具,例如文献管理软件、RSS订阅软件和知识笔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MOOC环境下具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大构建主义学习要素,教师协作教学实践紧密与专业相结合、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激励学生参或互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协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群体交流与个人思考的充分结合,在教师更多的交流、引导、辅导和帮助下,大学生逐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能力;利用Sakai网络教学系统辅助功能,能够及时、方便地与学生进行交流,随时获取其信息需求,并实现大学期间的跟踪与分阶段的辅导,帮助其培养终身学习的技能。

2.4教学效果评价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协作小组所选MOOC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由于师生接触时间和密切程度的增加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紧张而活跃;尽管个人信息素养基础和发展目标不同,但通过PPT的展示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进步,还有这种进步所带来的自信和满足。在学期末的网络评教中,协作小组成员教师的教学网络评价均为良好,并有两名教师获得学校教务处组织的“使用Sakai平台优秀课程”二等奖。在2014年度学校举行的《科技文献检索基础知识与技能大赛》中,选课学生的成绩和获奖比例都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在课程期间有个别同学参加了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专利申请和大学生步步高创新计划项目,他们均表示该课程对他们大有裨益。

3 结束语

MOOC环境下基于Sakai平台的教师协作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MOOC给信息素养教育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丰富资源,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集教师之专长、发挥网络教学与辅助教学平台的优势,在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全程化、阶段化和个性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该教学模式的顺利运行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协调和配合,由于辅导时间和内容的大量增加,对教师的时间、精力和综合能力要求更高;由于选修课人数较多,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对课程时间安排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另外,文献检索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方法课,因此,如何将文献检索课程、MOOC和专业课进行深度融合,提供嵌入式的教学、实践和辅导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Bohle S.Librarians and the Era of the MOOC[EB/OL].http:∥www.scilogs.com/scientific_and_medical_libraries/librarians-and-the -era-of-the-mooc/,2014-12-17.

[2]Creed-Dikeogu G,Clark C.Are You MOOC-ing Yet?A Review for Academic Libraries[J].Kansas Library Associatio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Section Proceedings,2013,3(1):9-13.

[3]Mahraj K.Using Information Expertise to Enhance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Public Services Quarterly,2012,8(4):359-368.

[4]袁永旭,贺培风,于琦,等.MOOC背景下的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7):13-14.

[5]秦静茹.基于MOOC模式的《文献信息检索课》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5):90-92.

[6]肖丹.MOOC环境下文献检索课课程设计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4,(2):94-96.

[7]顾明远.教育大辞典3[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8]张庆林.网络学习与教学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理念和新模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9]熊婉盈,黄如花,钟雨祺.国内外信息素养类MOOC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6):1-7.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Study on the Mod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the MOOC Environment

Zhang Xinhong
(Library,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eeply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 and MOOC in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pproach,the learner-centere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odel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has been constructed.As the model fully considered the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personalized need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it is conducive to mutual complement of larger classes and personal cultivation,classroom teaching and network teaching,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independent in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MOOC;undergraduate students;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information mode;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作者简介:张新红(1978-),女,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素养教育等。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Mooc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5-GH-400)和河南理工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Mooc和Sakai系统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KGH2015-7)。

收稿日期:2015-09-24

〔中图分类号〕G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12-0139-04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12.025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论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社会性软件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