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视角的经济院校竞争情报通识教育

2015-01-06 06:31富琳赵宝华
现代情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通识教育

富琳赵宝华

(1.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117;2.吉林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吉林长春130117)

基于职业视角的经济院校竞争情报通识教育

富琳1赵宝华2

(1.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117;2.吉林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竞争情报教育的弊端,从职业视角探讨论证了在我国经济院校开展竞争情报通识教育的必然性和实效性。强调了在经济院校开展竞争情报教育应以通识为本的观点。并对我国经济院校开展竞争情报通识教育的培养方式及途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职业发展;竞争情报教育;经济院校;通识教育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根源于在二战时期发挥巨大作用的军事情报。战后,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都将情报战从军事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增强国家和企业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在全球商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传统的情报活动和市场研究已很难满足这种需求,以竞争情报为主题的情报活动,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1]。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理事长包昌火研究员就曾提出:“实际上,竞争情报就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它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1]

竞争情报发生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范围之广,触角之深,令人瞠目。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CI必须先行。在经济院校开展竞争情报通识教育,是市场竞争的必须,是经济院校人才输出质量的保证,也是竞争情报学科发展的需要。

1 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的弊端

1.1竞争情报受教育主体力量薄弱

我国目前接受竞争情报教育的主力军,主要局限于高校的图书情报学专业,只有极少一部分分布在商学院等其它院系。承受竞争情报教育的主体又局限在图书情报学系的硕士生层次,图书情报专业的本科生和博士生居于次要地位。而图书情报专业在高校生源所占比例又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国接受竞争情报教育者属寥落人群,总体力量薄弱,没有形成规模。

图1 竞争情报学历层次分布

1.2竞争情报人才的知识结构及需求量与社会需求脱轨

竞争情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而目前图书情报专业的竞争情报教育多属研究型的专业人才教育,偏重理论、方法和技能的研究,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欠缺学以致用,实用效果不佳。

图2 竞争情报学科分布图

竞争情报人才输出方向大多发散于经济领域内,毕业于图书情报专业的竞争情报人才,鲜少有经济学方面的学科基础及学历背景,缺少扎实的经济学专业知识作支持。而少数有经济学历从事竞争情报活动的人才又缺少竞争情报理论的支撑,理论与实践应用脱节。这种人才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现象,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要。

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情报成为比资金更重要,比技术更关键的因素,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竞争情报人才来相济。曾出现“情报人才需求日益显性化,情报人才缺口达10万”的现象[2],这种大范围的需求与小范围培养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我国竞争情报人才的供不应求。

1.3竞争情报教育投入重视不足

国内竞争情报教育基础薄弱,体系不完善,师资严重不足,教材短缺,竞争情报正规教育普及率低,受教育的主体受限。竞争情报学科教育在高等教育的投入上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对此类人员的需求,这一失链现象已经持续多年,但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改观,重视不足是主要的原因。

1.4竞争情报教育在经济院校的普及率低

优秀的竞争情报人才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其中商业思维是其中的一项核心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专业的教育与训练,而接受这种专业教育与训练的主力军是经济院校的学生。因此,在经济院校开设竞争情报学科教育是培养竞争情报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有力措施。“国外竞争情报课程主要在商学院和信息管理学院进行开设,且以商学院为主。”[3]而我国只有少数一些经济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竞争情报课程,竞争情报教育的普及率低。

2 经济院校开展竞争情报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通识教育的理念之一就是“基础性和补救性。”[4]李曼丽(1999)较早对通识教育进行了阐释:“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5]通识教育是“使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6]“高等教育应当改变把学生限制在狭窄的专业领域的做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培养学生,使之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应该打破知识之间壁垒分明的界限,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其获得一个更加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6]

市场经济竞争是竞争情报发展的原动力。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中,以信息为聚焦点的竞争情报主要发生在经济领域中。作为经济领域中未来生力军的经济院校学生,应接受竞争情报的通识教育,其必要性如下。

2.1是我国财经教育发展的必要

随着我国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的逐步开展,企业对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指导的需求愈来愈迫切,而原有的经济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已无法满足其需要。作为培养经济专门人才的经济院校,理应顺应时代的变化,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竞争情报教育,树立他们的竞争情报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竞争情报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这既是信息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更是高等财经教育发展的需要。

2.2是知识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与情报正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情报已经成为继资金、技术、人才之后的“第四种生产要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竞争情报在知识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知识的消费以及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情报活动面向经济建设时,对经济活动中的经营与决策有着实际价值。竞争情报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命运,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外企业竞争情报人才需求已经相当成熟。90%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7]众多成功企业的实践充分证明,竞争情报对企业的贡献率达10%以上。而我国竞争情报的滞缓不适应知识信息社会的发展。随着企业对竞争情报的重视,企业竞争情报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导致企业对竞争情报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在依靠知识创新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在经济院校开展竞争情报通识教育,提供专门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对于弥补竞争情报人才供不应求的困境,是解燃眉之急的举措,也是适应当今社会竞争情报工作迫切发展的需要,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经济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知识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2.3是经济院校培养合格职业人才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全球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经济已纳入国际经济发展与竞争的大系统中。激烈的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为了赢得市场,我们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宽广知识面,具有跨学科合作及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财经类人才[8]。

经济院校作为为国家输送经济建设人才的主流渠道,以培养符合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己任,培养目标定位在面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经济领域中,竞争对手的管理方式、营销计划、资金状况、成本结构、投资项目、工厂布局,技术、人才、组织结构等等,都是竞争情报的来源。日常工作中的一系列相关活动,都可以获取情报。比如通过监管财务报表,得知对手资金的投入与收益。通过对手招聘网站上所要招募的职位所承担的研究项目及其学历背景要求,可判断出其产品开发方向或是该企业的下一步规划和策略。通过行业展览交流会活动了解对手的一举一动。企业在与竞争对手较量时,通过竞争情报来制定竞争策略,击其劣势,攻其优势,提升和改善自己的竞争地位。因此,竞争情报能力应被视为财经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职业能力。

在财经院校中普遍进行竞争情报通识教育,将经济管理与竞争情报科学基础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商业经济信息和数据的敏感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对公开的专利、财务、产品、市场等方面信息数据的分析整合能力,培养进一步分析竞争者的能力、弱点、市场定位、战备规划的能力,培养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能力,培养通过对竞争者的分析,挖掘现有信息中的隐含信息,为战略行动规划提供建议的能力,如此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经济人才。同时,“广大企业对有竞争情报能力的技术人才的渴求,为已经具备竞争情报意识和利用能力的高校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有更大的发展提供了契机。”[9]在经济院校开展竞争情报通识教育,使财经院校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有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

2.4是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正在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探索和转变。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既需要通才也需要专才,专才教育使学生具备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而通才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通专结合才能培养出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10]

竞争情报的通识教育是竞争情报意识的普遍教育,是基本情报技能的教育,是岗前职业教育,是博学多识的教育,是融会贯通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是通识为体,专业为用,是培养复合型经济人才的教育。在经济院校开展竞争情报通识教育,使财经院校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兼具竞争情报意识和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入职社会后,迅速具备搜集行业信息,解析行业形势,预见行业动向,预知行业最新商机,定位市场,摸准竞争对手脉搏,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等能力。这样的通才教育培养模式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方向。

3 从职业视角出发,探讨竞争情报教育对经济院校大学生的实效性

3.1从职业方向的视角

职业方向即职业定位,是职业者在众多职业中所选择的职业位置。准确地定位自己,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每一个职业者迈向职业最基本的第一步。经济院校毕业生受其专业限制,大部分都将投身于经济领域。在这个职业方向上,经济院校的大学生入职工作岗位后,面临着搜集行业信息,解析行业形势,预见行业动向,预知行业最新商机,摸准竞争对手的脉搏等种种职业实践活动。市场瞬息万变,了解市场份额,市场饱和度,帮助企业定位市场,进行决策,或对现有决策进行修改与调整,有的放矢地在职场中驰骋,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东拼西闯,这就需要有竞争情报理论的支撑。竞争情报理论的指导在某种程度上关乎着经济体的生死存亡。有了竞争情报理论的支持,就能彰显出经济院校大学生在受教育后所施展出来的本领效应。

3.2从职业发展的视角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发展就是在自己选定的领域里,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成为最好的专家。无论是职业广角还是职业长焦,毕业于经济院校的学生,要想在其所从事的经济领域内谋得发展,成为行家里手,都得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入职于经济行业的大学生,面临着产品销售与风险的防范,面临着竞争对手的模糊不清,面临着信息爆炸时代信息过滤能力的削弱,面临着种种的机会与威胁。竞争意识的薄弱,竞争情报理论的空白,在其职业生涯中,有着致命的危险,一步走错,就会断送其职业的发展。将竞争情报理论与方法融入经济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理念中,并实施于职场生涯中,是助其事业成功发展的关键。

3.3从职业能力的视角

职业能力是职业者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经济院校学生有丰富扎实的经济学专业知识,若再辅之以竞争情报专业知识,则会在经济活动中如虎添翼。建立在商业教育体系基础上的竞争情报课程教育,会使经济院校在校大学生接受到竞争情报的学历与素养教育,获得情报意识与资历,培养其较强的情报获取和分析能力、综合决策能力、竞争能力以及市场应变能力等多种能力。经济院校学生通过竞争情报的学习,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既兼顾经济专业又涉足情报专业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成为面向经济领域中的职业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这样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经济院校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3.4从职业胜任的视角

职业胜任度直指职业者的工作绩效。其中职业者的知识、技能和自我特质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接受过竞争情报教育的经济院校大学生,在其未来工作的经济领域内,便培养了较强的竞争情报意识,并将其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中,知识结构比较完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都会因此有所加强,这样便能很快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对其就业后的职业胜任度的提升也会帮助。

4 经济院校竞争情报通识教育的培养方式及途径

4.1坚持以通识教育为主

“CI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虽然是以现行的专业教育为基础,但应考虑通识教育的目的和对非专业人员的适用性、实用性,改革CI通识教学内容,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这将决定CI通识教育的成败”[11]“竞争情报通识教育就是面向普通大学生开展关于如何利用竞争情报来分析组织机构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以便抓住机遇、避开威胁、保持竞争优势的一门课程。”[12]将竞争情报的主要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授课的主干内容,采用通用的教育模式,通过它来普遍培养经济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和提升经济院校学生在未来复杂的市场中的灵便性和竞争性。

4.2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经济人才

经济院校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创建有自身特色的竞争情报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及其课程设置,将竞争情报教育有效地纳入经济专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作为经济院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或公共选修课。

在经济院校进行竞争情报教育要注重与经济学专业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使得竞争情报人才本身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这种学科相互交叉的学习来获取。要侧重案例教学,通过对个案的分析解剖,经验传授,使课堂生动化,提升学生对CI的兴趣,将CI教育从理论上的晦涩难懂转化成对其的好奇与兴味,即用生动的案例来消化理论。还要进行职业道德及其相关法律的教育以及对自身企业情报严加保护不被窃取和外泄的教育。竞争情报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情报的敏感度,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经济人才。

4.3建构竞争情报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要侧重实践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在校内实验课堂中,设计实践性、综合性、科学性较强的创新实践环节。在校外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加强企业与院校之间的联系,加强与情报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面对真实的职业环境并通过在竞争环境中,面对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竞争情报水平。在教学中,以教授竞争情报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为主,理解和掌握竞争情报分析技能和方法手段。进行竞争情报收集处理技能、分析评价技能、以及竞争策略选择分析技能等应用技能的培养。既要大面积培养具有情报意识和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又要纠偏竞争情报教育重理论薄实践的现行弊端。

5 结语

通识教育“可以拓宽创新人才的专业基础”,“矫治教育中的实用主义倾向”,“扩展多方适应的就业机会”[13]。因此,要摒弃以往竞争情报教育受众体薄弱的弊端和投入重视不足的偏颇,充分认识到在经济院校开展竞争情报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职业的视角纵观竞争情报通识教育在经济院校的实施效应,首先它能使经济院校的大学生树立竞争情报意识,掌握获取竞争情报技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学会捕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竞争情报,提升自己的职业本领。其次它也能使经济院校的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学会知已知彼,趋利避害。若将竞争情报施教的成果落实于经济院校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为其职业发展拓宽更广阔的空间,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对经济院校大学生进行竞争情报通识教育,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财经院校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应提升到战略高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财经院校竞争情报通识教育定能蓬勃开展,取得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康存辉.论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竞争情报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9):203-204.

[2]薛亚芳.招聘市场情报人才需求见涨[N].人才市场报,2005 -08-16,(A3).

[3]唐野琛.财经类高校开展竞争情报教育探讨[J].情报探索,2008,(11):83-85.

[4]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26-37,189.

[5]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2.

[6]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3):64-68.

[7]傅娜.国内高校竞争情报教育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8]裴银伟.21世纪高等财经教育内涵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9]张翠英.竞争情报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52.

[10]陈旭,刘志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关系辨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13-15.

[11]韩玺,顾萍.竞争情报通识教育:原因、价值、现状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1):141-144.

[12]韩玺,顾萍,宋敏.创业教育导向的竞争情报通识教育探索[J].情报探索,2013,(5):51-53.

[13]张翼星.我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认识[J].现代大学教育,2012,(3):1-5.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综述与述评·

The Liberal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Economics Colleges Based on Career-oriented Perspective

Fu LinZhao Baohua
(1.Library,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chun 130117,China;2.Admission and Employment Office,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drawbacks of the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China.Based on career-oriented perspective,the article demonstrated the inevitabil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for economics colleges to launch general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It also emphasized the fact that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economics colleges should be based on general,and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the ways and means of training for those schools to begin the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Key words〕career development;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education;economics colleges;gener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富琳(1965-),女,馆员,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文著录及外文原版书分编。

收稿日期:2015-10-23

〔中图分类号〕G25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12-0156-04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12.029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