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5-01-07 16:58陈明炀
物理教学探讨 2014年11期
关键词:适用范围组员教学内容

陈明炀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的特点,基于自身教学实践,探索了几种可用于实现高效课堂的物理教学辅助模式。实践中可根据文中的例子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灵活变化或应用这些形式,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用以培育学生相关的能力与素质。

关键字: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11(S)-0028-5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现状

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高、效果好,并且取得较高教育教学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1]。

高效课堂的研究基本都围绕以下思想展开: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打造出效率、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统一的课堂。因此,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即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形成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并显示出“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等特征[1]。

1.2 研究目的

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常常会感到,一些所谓的高效教学不知为何最后都渐渐沦为只为学生成绩提高的高效教学,这种一味地强调知识性接收的高效是片面的,对人成长不利。但如何在加强学生应试能力之余,同时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成就其人的发展,这又是一个双重高效的处理难题。因此,本文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可体现这种双重高效课堂的几种形式。这些形式可以具备插件类似的性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课程内容安排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用以在加强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之余,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知识获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实践实验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态和学习习惯。

2 高效课堂的几种可行形式

2.1 学生自助式演讲课

2.1.1 设计思想

对于一些低难度或生活中大量涉及的简单教学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这时就可以采取学生自助式学习。教师提前将问题或教学内容抛给学生,给予学生时间进行准备。在教师的引导和要求下,学生在课堂上按框架进行有序讲解或演讲,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信息获取、处理、表达等能力。

2.1.2 教学流程

2.1.3 适用范围

课程标准要求仅为“了解”的部分、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较清楚认识的知识,可以采取本形式(如:第一章绪论、声音的特性、乐音噪音、超声次声、小粒子与大宇宙等仅属于了解的简单课程)。

2.1.4 操作要点

若以演讲的形式为例,应注意几点:1.演讲前教师必须跟学生明确演讲范围和内容、格式要求,一定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感和可操作感;2.演讲前教师必须说明规则和要求,并明确划分时间,以防止出现混乱,使课程有序进行;3.上课前,教师最好将演讲稿收上,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摸底,有突出的作品可以把学生叫过来进行引导,使其自己把作品的优点最大限度发挥、改进或探索更好的表达模式。最后,再根据学生总体作品情况再备一次课,保证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4.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应进行简短地归纳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板书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5.优秀作品应给予表扬,可贴于班级后墙,用于鼓励学生和家长会展示。

2.1.5 实例分析(一)

课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012年版)第一章绪论第二节《进步之阶》。

实施分析:在第一节课《走进神奇》展示了物理世界的神奇之后,将“哈雷彗星的发现”定位第二天演讲主题(走读的同学回家查资料,住读的同学就写学物理的感想)。其用意有三:第一是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第二是可以通过对哈雷彗星的发现,引出哈雷是如何对未知事物的思想与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提出“兴趣是人学习的最直接的内在动力”,由此自然地引入主题,深化科学探究思想,建立学习信念。

2.1.6 实例分析(二)

课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012年版)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二节《声音的性质》、第三节《超声次声》。

实施分析:经过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声音的一些基本特点,接下来二到三节课程标准中均属于了解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就能较大程度地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可让学生按要求范围进行查阅资料来演讲,甚至可制作PPT来配合演讲内容。主要关键步骤如下:

第一步:上节课应给学生说明下节课的内容结构框架,让学生了解其脉络(见图3)。同时可以补充一些难点或收集资料的方向说明;

第二步:课前演讲要求应交代清楚各项实施细则,让学生在查找资料和准备的过程中有很强的方向感。由于本节内容较多且均不太难,可设计成划分主题的选择形式(如表1)。当然,为了便于教师的充分准备,可以让学生在课代表处登记各选定主题的人员,让教师心里有个预案或者是找部分同学重点培养;

第三步:在上课前,若为求稳和保证教学质量,可将演讲稿和电子版PPT先收上来进行检查和筛选,然后每个主题由教师先选出两个左右的作品,然后分别把主题的作者叫过来,让他们自己协商演讲内容,避免内容重复和冲突。最后,按他们演讲的表现、内容正确性以及知识点全面性给予打分,作为成绩(当然也可采取另外的做法,如采取每个主题临时举手演讲的方式,给每位举手同学2分钟时限,其他人接龙补充。这种模式笔者也尝试过,但发现虽然可以更多地调动临场积极性,并让更多学生参与和展示,但此种模式会带来内容重复、效率低下、学生知识不易形成体系的风险,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临场约束能力)。而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则应结合之前要求的内容结构,让学生按框架演讲,讲完一个主题,就应用简单归类整理和补充,且同时板书,帮助形成体系,且最好最后留出10分钟进行整体总结或做一些简单的例题(如图4):

第四步:课后评选优秀作品,进行奖励或张贴教室后墙。

2.2 学生自主式复习总结课

2.2.1 设计思想

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往往放在章末,很多教师都是自己在黑板上书写总结来让学生复习。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一些简单的概念不太会主动去理顺,长此以往,不能产生复习整理的主动性。缺乏自主的整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效果也会降低。因此,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复习,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2.2.2 教学流程

2.2.3 适用范围

复习课部分、仅了解的教学内容部分、考后试卷分析。

2.2.4 操作要点

因为目的是形成学生示范性总结,故:1.可不用像自助式演讲一样,进行全班性的作业布置,建议提前找几位学习程度好的同学来轮流进行专题演讲,以起到示范作用。而且作业布置和发邮件最好在周末,才有时间指导学生改进;2.演讲之前必须跟学生明确总结范围和内容、规则和要求,一定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感和可操作感;3.上课前,教师最好将演讲稿收上,再根据学生作品情况再备一次课,并明确时间划分,以防止出现混乱,使课程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4.在学生发言后,可以让下面同学提问或整理补充笔记,引入演讲的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提高竞争意识和自主整理能力;5.教师最后应进行简短地归纳整理,并在课堂最后进行板书总结,使学生再次形成完整体系;6.最后,台上和台下的优秀作品均可获得奖励和展示。

2.2.5 实例分析

与自助式演讲第二个实例类似,稍微改编即可。

2.3 课前小实验探究

2.3.1 设计思想

实验课与探究课的一个特点就是,课程对学生很有启发性,能培养学生对问题思考和操作能力。但也有不足,即费时间,有时候一节课就只能研究完一个问题,虽然效果好,但效率“低下”。故一些简单的实验可安排学生课前事先去试做,课上来展示成果并一起来分析。这样不仅深入分析的时间能节约出来,还可让学生在课前就开始思考,并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会提升。

2.3.2 教学流程

2.3.3 适用范围

实验课、探究课、公开展示课等。

2.3.4 操作要点

1.课前小实验一定要操作比较简单、生活中能找到材料、内容明快而又具有启发性,并由实验现象能引出教学主题;2.事先应给学生提示如何操作、如何正确观察现象和记录;3.上课前应收集学生作品,以保证教学顺畅而高效。

2.3.5 实例分析

课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012年版)第四章光的世界第四节《光的色散》。

实施分析:经过第三节《光的折射》的学习,学生已经把光的折射的特点基本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不多,主要是了解、理解层次,但可以做很多实验,比如自制人工彩虹等。因此,若把一些实验让学生在课前就进行探究,上课时的效率会很好,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思考。学生实验过程如图7所示。

2.4 师生互动、情景演绎

2.4.1 设计思想

当概念比较抽象,或是同学有不良的答题方法难以改正时,可以举一些明显、简单甚至把特点夸张放大的例子,或是做一些师生互动来说明问题、解释规律。

2.4.2 教学流程和适用范围

备课时看到有学生比较难理解,或积习难改之处,找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例,来揭示或破除不良的理解或答题习惯。例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做镜面游戏、或是讲声音的特性之前,让学生上台即兴唱歌或器乐表演等。游戏虽不是完全的教学内容,但会让学生理解的生涩概念迅速活化,并拓展学生能力,对教学很有利。

2.5 课下学习小组

2.5.1 设计思想

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学生并不绝对是稍有疑问就会主动问老师的,久而久之思维体系就会产生偏差。课下学习小组的作用就在于:当有些题生硬难懂,部分同学在老师讲完一遍后不能学懂时,组长就开始负责让每个组员来把这道题过关,以保证组员的学习到位,并且能够将该错题改正,同时组长自己也在讲解中不断熟息技巧,从而对其自己也有利。

2.5.2 教学流程

每一竖排为一个学习小组,最初的组长由老师选出,其他为组员。每次发布学习小组讲题,老师都会把所有小组长叫过来,完全教会这道题的解法和书写格式。然后小组长分别领取本小组同学的作业,专门只批改那道题,并写上自己的姓名。作业由组长一个一个地发下去,一个一个地讲解直到组员明白并能进行错误的改正。第二天,老师将作业分组收上来,检查情况。

2.5.3 保证机制

由于是学生互改作业,因此必须要提前制定好约束机制:1.若一个小组作业交上来,所有组员都已将错误改正,并且看得出已理解(有思维特征的笔迹),那么该组就给与奖励(加班级操行分),且组长加分比组员稍多;2.若组长不负责(未讲解),则该组所有人不加分,且组长被扣分;3.若组长认真讲解,但只要有一个组员未改正或虽然改了但抽查时不会,则该组所有人都不加分。

2.5.4 适用范围

每次作业、考试中的难题,或重要题目。

2.6 每日一练

2.6.1 设计思想

在学习新概念时,有时作业进度跟不上,缺少对基础知识或思维进行强化的题目。可用每日一练来进行修正,其作用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或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试错和调整。

2.6.2 教学流程

教师配合教学内容每日出一道习题。学生准备一个本子进行计算。一般来说,前一天的答案应在第二天出题的同时贴出,如果难度上没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选择节约教学时间而不评讲(前提是答案够详细)或结合教学内容来具体辨析。

2.6.3 适用范围与操作要点

适用范围:全学期。

操作要点:

1.对笔者来说每日一练仅是对学生能力训练的辅助,其难易程度和数量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自行把握。

2.每题最好都编上序号,让学生做在一个单独的本子上,方便检查和汇总。

3 总 结

以上为课堂中可以采取的一些小形式或手段,不管是什么形式,其实背后的用意都是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之余,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思考深度、学习习惯、动手、实践等能力而设计的。当然,培养人的教学形式还有很多,而且笔者相信肯定还有更好的实现双重高效课堂的方法,绝对不仅限于这几种,但可以在适合自己教学内容情况下参照以上实例进行改进,并灵活选择和变化,希望能让课堂上的效果和课后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成果更为显著和高效。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高效课堂[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614166.htm, 2014-9-23.

(栏目编辑 李富强)

第四步:课后评选优秀作品,进行奖励或张贴教室后墙。

2.2 学生自主式复习总结课

2.2.1 设计思想

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往往放在章末,很多教师都是自己在黑板上书写总结来让学生复习。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一些简单的概念不太会主动去理顺,长此以往,不能产生复习整理的主动性。缺乏自主的整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效果也会降低。因此,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复习,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2.2.2 教学流程

2.2.3 适用范围

复习课部分、仅了解的教学内容部分、考后试卷分析。

2.2.4 操作要点

因为目的是形成学生示范性总结,故:1.可不用像自助式演讲一样,进行全班性的作业布置,建议提前找几位学习程度好的同学来轮流进行专题演讲,以起到示范作用。而且作业布置和发邮件最好在周末,才有时间指导学生改进;2.演讲之前必须跟学生明确总结范围和内容、规则和要求,一定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感和可操作感;3.上课前,教师最好将演讲稿收上,再根据学生作品情况再备一次课,并明确时间划分,以防止出现混乱,使课程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4.在学生发言后,可以让下面同学提问或整理补充笔记,引入演讲的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提高竞争意识和自主整理能力;5.教师最后应进行简短地归纳整理,并在课堂最后进行板书总结,使学生再次形成完整体系;6.最后,台上和台下的优秀作品均可获得奖励和展示。

2.2.5 实例分析

与自助式演讲第二个实例类似,稍微改编即可。

2.3 课前小实验探究

2.3.1 设计思想

实验课与探究课的一个特点就是,课程对学生很有启发性,能培养学生对问题思考和操作能力。但也有不足,即费时间,有时候一节课就只能研究完一个问题,虽然效果好,但效率“低下”。故一些简单的实验可安排学生课前事先去试做,课上来展示成果并一起来分析。这样不仅深入分析的时间能节约出来,还可让学生在课前就开始思考,并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会提升。

2.3.2 教学流程

2.3.3 适用范围

实验课、探究课、公开展示课等。

2.3.4 操作要点

1.课前小实验一定要操作比较简单、生活中能找到材料、内容明快而又具有启发性,并由实验现象能引出教学主题;2.事先应给学生提示如何操作、如何正确观察现象和记录;3.上课前应收集学生作品,以保证教学顺畅而高效。

2.3.5 实例分析

课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012年版)第四章光的世界第四节《光的色散》。

实施分析:经过第三节《光的折射》的学习,学生已经把光的折射的特点基本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不多,主要是了解、理解层次,但可以做很多实验,比如自制人工彩虹等。因此,若把一些实验让学生在课前就进行探究,上课时的效率会很好,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思考。学生实验过程如图7所示。

2.4 师生互动、情景演绎

2.4.1 设计思想

当概念比较抽象,或是同学有不良的答题方法难以改正时,可以举一些明显、简单甚至把特点夸张放大的例子,或是做一些师生互动来说明问题、解释规律。

2.4.2 教学流程和适用范围

备课时看到有学生比较难理解,或积习难改之处,找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例,来揭示或破除不良的理解或答题习惯。例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做镜面游戏、或是讲声音的特性之前,让学生上台即兴唱歌或器乐表演等。游戏虽不是完全的教学内容,但会让学生理解的生涩概念迅速活化,并拓展学生能力,对教学很有利。

2.5 课下学习小组

2.5.1 设计思想

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学生并不绝对是稍有疑问就会主动问老师的,久而久之思维体系就会产生偏差。课下学习小组的作用就在于:当有些题生硬难懂,部分同学在老师讲完一遍后不能学懂时,组长就开始负责让每个组员来把这道题过关,以保证组员的学习到位,并且能够将该错题改正,同时组长自己也在讲解中不断熟息技巧,从而对其自己也有利。

2.5.2 教学流程

每一竖排为一个学习小组,最初的组长由老师选出,其他为组员。每次发布学习小组讲题,老师都会把所有小组长叫过来,完全教会这道题的解法和书写格式。然后小组长分别领取本小组同学的作业,专门只批改那道题,并写上自己的姓名。作业由组长一个一个地发下去,一个一个地讲解直到组员明白并能进行错误的改正。第二天,老师将作业分组收上来,检查情况。

2.5.3 保证机制

由于是学生互改作业,因此必须要提前制定好约束机制:1.若一个小组作业交上来,所有组员都已将错误改正,并且看得出已理解(有思维特征的笔迹),那么该组就给与奖励(加班级操行分),且组长加分比组员稍多;2.若组长不负责(未讲解),则该组所有人不加分,且组长被扣分;3.若组长认真讲解,但只要有一个组员未改正或虽然改了但抽查时不会,则该组所有人都不加分。

2.5.4 适用范围

每次作业、考试中的难题,或重要题目。

2.6 每日一练

2.6.1 设计思想

在学习新概念时,有时作业进度跟不上,缺少对基础知识或思维进行强化的题目。可用每日一练来进行修正,其作用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或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试错和调整。

2.6.2 教学流程

教师配合教学内容每日出一道习题。学生准备一个本子进行计算。一般来说,前一天的答案应在第二天出题的同时贴出,如果难度上没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选择节约教学时间而不评讲(前提是答案够详细)或结合教学内容来具体辨析。

2.6.3 适用范围与操作要点

适用范围:全学期。

操作要点:

1.对笔者来说每日一练仅是对学生能力训练的辅助,其难易程度和数量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自行把握。

2.每题最好都编上序号,让学生做在一个单独的本子上,方便检查和汇总。

3 总 结

以上为课堂中可以采取的一些小形式或手段,不管是什么形式,其实背后的用意都是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之余,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思考深度、学习习惯、动手、实践等能力而设计的。当然,培养人的教学形式还有很多,而且笔者相信肯定还有更好的实现双重高效课堂的方法,绝对不仅限于这几种,但可以在适合自己教学内容情况下参照以上实例进行改进,并灵活选择和变化,希望能让课堂上的效果和课后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成果更为显著和高效。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高效课堂[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614166.htm, 2014-9-23.

(栏目编辑 李富强)

第四步:课后评选优秀作品,进行奖励或张贴教室后墙。

2.2 学生自主式复习总结课

2.2.1 设计思想

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往往放在章末,很多教师都是自己在黑板上书写总结来让学生复习。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一些简单的概念不太会主动去理顺,长此以往,不能产生复习整理的主动性。缺乏自主的整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效果也会降低。因此,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复习,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2.2.2 教学流程

2.2.3 适用范围

复习课部分、仅了解的教学内容部分、考后试卷分析。

2.2.4 操作要点

因为目的是形成学生示范性总结,故:1.可不用像自助式演讲一样,进行全班性的作业布置,建议提前找几位学习程度好的同学来轮流进行专题演讲,以起到示范作用。而且作业布置和发邮件最好在周末,才有时间指导学生改进;2.演讲之前必须跟学生明确总结范围和内容、规则和要求,一定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感和可操作感;3.上课前,教师最好将演讲稿收上,再根据学生作品情况再备一次课,并明确时间划分,以防止出现混乱,使课程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4.在学生发言后,可以让下面同学提问或整理补充笔记,引入演讲的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提高竞争意识和自主整理能力;5.教师最后应进行简短地归纳整理,并在课堂最后进行板书总结,使学生再次形成完整体系;6.最后,台上和台下的优秀作品均可获得奖励和展示。

2.2.5 实例分析

与自助式演讲第二个实例类似,稍微改编即可。

2.3 课前小实验探究

2.3.1 设计思想

实验课与探究课的一个特点就是,课程对学生很有启发性,能培养学生对问题思考和操作能力。但也有不足,即费时间,有时候一节课就只能研究完一个问题,虽然效果好,但效率“低下”。故一些简单的实验可安排学生课前事先去试做,课上来展示成果并一起来分析。这样不仅深入分析的时间能节约出来,还可让学生在课前就开始思考,并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会提升。

2.3.2 教学流程

2.3.3 适用范围

实验课、探究课、公开展示课等。

2.3.4 操作要点

1.课前小实验一定要操作比较简单、生活中能找到材料、内容明快而又具有启发性,并由实验现象能引出教学主题;2.事先应给学生提示如何操作、如何正确观察现象和记录;3.上课前应收集学生作品,以保证教学顺畅而高效。

2.3.5 实例分析

课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012年版)第四章光的世界第四节《光的色散》。

实施分析:经过第三节《光的折射》的学习,学生已经把光的折射的特点基本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不多,主要是了解、理解层次,但可以做很多实验,比如自制人工彩虹等。因此,若把一些实验让学生在课前就进行探究,上课时的效率会很好,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思考。学生实验过程如图7所示。

2.4 师生互动、情景演绎

2.4.1 设计思想

当概念比较抽象,或是同学有不良的答题方法难以改正时,可以举一些明显、简单甚至把特点夸张放大的例子,或是做一些师生互动来说明问题、解释规律。

2.4.2 教学流程和适用范围

备课时看到有学生比较难理解,或积习难改之处,找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例,来揭示或破除不良的理解或答题习惯。例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做镜面游戏、或是讲声音的特性之前,让学生上台即兴唱歌或器乐表演等。游戏虽不是完全的教学内容,但会让学生理解的生涩概念迅速活化,并拓展学生能力,对教学很有利。

2.5 课下学习小组

2.5.1 设计思想

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学生并不绝对是稍有疑问就会主动问老师的,久而久之思维体系就会产生偏差。课下学习小组的作用就在于:当有些题生硬难懂,部分同学在老师讲完一遍后不能学懂时,组长就开始负责让每个组员来把这道题过关,以保证组员的学习到位,并且能够将该错题改正,同时组长自己也在讲解中不断熟息技巧,从而对其自己也有利。

2.5.2 教学流程

每一竖排为一个学习小组,最初的组长由老师选出,其他为组员。每次发布学习小组讲题,老师都会把所有小组长叫过来,完全教会这道题的解法和书写格式。然后小组长分别领取本小组同学的作业,专门只批改那道题,并写上自己的姓名。作业由组长一个一个地发下去,一个一个地讲解直到组员明白并能进行错误的改正。第二天,老师将作业分组收上来,检查情况。

2.5.3 保证机制

由于是学生互改作业,因此必须要提前制定好约束机制:1.若一个小组作业交上来,所有组员都已将错误改正,并且看得出已理解(有思维特征的笔迹),那么该组就给与奖励(加班级操行分),且组长加分比组员稍多;2.若组长不负责(未讲解),则该组所有人不加分,且组长被扣分;3.若组长认真讲解,但只要有一个组员未改正或虽然改了但抽查时不会,则该组所有人都不加分。

2.5.4 适用范围

每次作业、考试中的难题,或重要题目。

2.6 每日一练

2.6.1 设计思想

在学习新概念时,有时作业进度跟不上,缺少对基础知识或思维进行强化的题目。可用每日一练来进行修正,其作用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或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试错和调整。

2.6.2 教学流程

教师配合教学内容每日出一道习题。学生准备一个本子进行计算。一般来说,前一天的答案应在第二天出题的同时贴出,如果难度上没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选择节约教学时间而不评讲(前提是答案够详细)或结合教学内容来具体辨析。

2.6.3 适用范围与操作要点

适用范围:全学期。

操作要点:

1.对笔者来说每日一练仅是对学生能力训练的辅助,其难易程度和数量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自行把握。

2.每题最好都编上序号,让学生做在一个单独的本子上,方便检查和汇总。

3 总 结

以上为课堂中可以采取的一些小形式或手段,不管是什么形式,其实背后的用意都是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之余,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思考深度、学习习惯、动手、实践等能力而设计的。当然,培养人的教学形式还有很多,而且笔者相信肯定还有更好的实现双重高效课堂的方法,绝对不仅限于这几种,但可以在适合自己教学内容情况下参照以上实例进行改进,并灵活选择和变化,希望能让课堂上的效果和课后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成果更为显著和高效。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高效课堂[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614166.htm, 2014-9-23.

(栏目编辑 李富强)

猜你喜欢
适用范围组员教学内容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论犯罪公式及其适用范围
叉车定义及适用范围探讨
小组落幕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成长加油站
城市地下车行道路功能定位及其适用范围研究
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