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先行实践——访中国铁路驻欧洲代表处代表王德占先生

2015-01-07 02:03仲其庄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3期
关键词:班列中欧铁路

文/本刊记者 仲其庄

“中欧班列”:“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先行实践——访中国铁路驻欧洲代表处代表王德占先生

文/本刊记者 仲其庄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全国各地争相开通对欧货运班列。据悉,截至2015年10月29日,已开行1 070趟中欧班列,直通欧洲7个国家的11个城市,有近10条主要中欧班列开通,且还有更多的城市希望货运班列直达欧洲,呈现出一片如火如荼、繁荣发展的热闹景象。中欧班列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制约发展的瓶颈?对未来的发展有哪些规划和举措?带着这些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刊专访了中国铁路驻欧洲代表处代表王德占先生。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经国务院授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被摆到重要位置。如何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

亚欧之间的物流通道主要包括海运通道、空运通道和陆运通道。相对于航空和海运等传统的国际运输方式,中欧班列只有海运时间的三分之一、航空价格的五分之一。中欧班列以其速度快、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的优势,成为国际物流中陆运运输的骨干方式。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全国各地争相开通对欧货运班列。据悉,截至2015年10月29日,已开行了约1 070趟中欧班列,直通欧洲7个国家的11个城市,有近10条主要中欧班列开通,且还有更多的城市希望货运班列直达欧洲,呈现出一片如火如荼、繁荣发展的热闹景象。中欧班列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制约发展的瓶颈?对未来的发展有哪些规划和举措?带着这些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刊专访了中国铁路驻欧洲代表处代表王德占先生。

记者:作为中国铁路驻欧洲代表处代表,您对中欧班列的发展情况可谓了然于心。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中欧班列运营情况如何?

王德占:为推进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国铁路总公司加快推进中欧铁路大通道建设,大力组织开行中欧国际联运集装箱班列。

2011年3月,中欧班列正式开行。4年多时间里,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品类不断丰富,从开行初期的手机、电脑等逐步扩大到目前的衣服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品类。更重要的是,“中欧班列”逐渐成为国内外客户认可的品牌。为中国和欧洲间进出口货物提供了全新的物流模式,也降低了班列的运营成本。”

根据中欧运输市场需求,统筹路网和运力资源,分西、中、东3个方向统筹构建了三条中欧铁路物流通道。西部通道,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过境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到欧洲,主要吸引中国中西部地区与欧洲间的进出口货源,中国境内段铺画了13条班列线;中部通道,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过境蒙古、俄罗斯到欧洲,主要吸引中国华北、华中地区与欧洲间的进出口货源,在中国境内段铺画了2条班列线;东部通道,经满洲里口岸出入境,过境俄罗斯到欧洲,主要吸引中国华东和华南沿海、东北地区与欧洲间的进出口货源,中国境内铺画了6条班列线。西中东三条中欧铁路物流通道的构建和中欧班列的开行,为中欧间货物贸易提供了除海运、空运之外的第三种物流方式。

2014年,中欧班列运量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共开行中欧班列308列,同比增长285%,其中经阿拉山口—多斯特克口岸263列,同比增长233%。

2015年1~10月,中欧班列已开行623列,同比增长201 %,其中回程179列,较去年增加了151列,增长5倍。

自2011年以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1 070列,其中去程863列;在中国境内稳定开行的城市超过10个,到达欧洲7个国家11个以上城市。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班列开行数量保持成倍增长,从第1列到200列,历时三年零三个月,从200列到800列,历时一年零两个月,从800列到1 000列,仅用了两个月时间。

中欧班列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安全、快捷的国际物流新方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目前,中欧班列的货源主要来自豫、粤、浙、苏、沪、津等近20个省份,货物有微软、戴尔、联想的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板、LED灯具、轻纺、汽车配件、机电设备、取款机等以及智能机器人等高货值产品。此外,UPS、DHL、德国辛克等客户每班均有包舱。

未来,扩大货物种类、延伸辐射半径是所有中欧货运班列争夺货源的必然之路。当德国啤酒、奥迪汽配、法国红酒、医疗器械,供应高端奶制品的包装材料等源源不断地通过中欧货运班列抵达我国,货源问题才得到了解决。中欧班列只有解决好上述的运价和货源难题,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

记者:中欧班列对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德占:首先,中欧班列对新丝绸之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国内段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国际段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如果将东亚、中亚、西亚经济区域看成是“点”,那么中欧班列就可以看成是将各区域点实现互联互通的“线”,而亚欧区域经济看成是“片”,只有中欧班列的线存在,才能形成“点线面”结合,从而将亚欧之间的区域经济实现共同提升,推动这个“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亚太经济圈的大发展。

其次,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将丝绸之路从原先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交通作为基础设施,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中欧班列不仅在中欧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是基础,更是合作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成本低、时间短、受天气影响小,优势非常明显,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轻骑兵。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出访欧洲期间就表示,中方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秉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理念,联动亚欧两大市场,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造福沿途各国人民。

如今,中欧班列运送的是货物,更带来了诸多机遇,不仅推动了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往来,对于铁路沿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以及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将会有更多商机,中欧班列也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记者:您认为,目前制约中欧班列更快发展的瓶颈有哪些?如何解决?

王德占:随着各国在构建中欧铁路大通道、促进铁路互联互通方面合作的不断深化,中欧班列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中欧班列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基础设施缺乏、运输成本偏高、通关效率不高、双向货源不均衡、信息联通不畅等问题,还需各方密切合作,共同解决。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加强中欧铁路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在欧洲建设物流集散中心。建议各方共同采取措施,支持中欧物流企业在欧洲有条件地区设立中欧班列分拨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吸引更多货源通过中欧班列运至中国。

2.共同降低班列全程运价。建议欧洲方面能够协调相关欧洲铁路运输企业,对中欧班列给予运价优惠,促进中欧班列运量持续增长,降低中欧班列全程物流成本。

3.进一步加大班列货源组织,实现班列双向稳定开行。建议各方采取措施,鼓励企业选择中欧班列物流服务,实现欧洲到中国方向集装箱班列的稳定开行,提高班列双向竞争力。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铁路总公司对中欧班列今后的发展将采取哪些举措?

王德占:为了当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排头兵,铁路总公司不断深化与欧洲各国的合作,推动中欧班列向纵深发展。

在铁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方面,中国铁路总公司积极参与匈塞铁路项目筹备工作,多次派遣专家组赴匈塞两国开展现场调查、收集基础资料、交流技术方案,并对项目技术文件准备计划、环境保护评价、建设许可等工作进行沟通。

2015年11月24日至25日,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中国苏州举行,共同制定和发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纲要赞赏匈塞铁路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欢迎相关方共同努力,早日完成相关项目。

匈塞铁路现代化改造项目北起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南至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全长约350公里,是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欧班列的枢纽。2015年5月底,我们完成了匈塞铁路完整的项目可研报告,并经三方确认作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工作的基础性文件,这为加快项目推进,实现年内开工、两年建成的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中欧班列开行方面,近年来,中国铁路总公司不断加大中欧班列的组织开行力度,推动中欧班列快速发展。

1.推进全程运行图贯通。积极与沿线国家铁路协商,共同铺画中欧班列全程运行图,开辟了重庆—杜伊斯堡、成都—罗兹、郑州—汉堡、武汉—帕尔杜比采、苏州—华沙、义乌—马德里等21条中欧班列线,实现了国内段与宽轨段运行图全线贯通。班列全程运行1~1.3万公里,时间较贯通前压缩2天,最快12天运达,是海运的1/3到1/4。

2.统一打造班列全程服务平台。专门组建了中欧班列客户服务中心,与沿线铁路建立了班列运行信息交换机制,每天两次向客户通报班列运行信息。成立了单证中心,开发了单证制作系统,为客户提供联运单证制作、报关转关等服务。

3.努力降低全程物流费用。本着量价捆绑的原则,建立中欧班列价格优惠机制,对中国境内铁路运输价格实行优惠。同时,积极与沿线各国铁路协商,给予班列运价优惠,共同降低全程物流费用。

4.大力加强班列货物安全保障。在中欧班列推广使用了集装箱电子防盗锁,实施远程监控;通过全程保价保险,降低客户货损风险;与沿线铁路建立协调机制,共建全程安全防控体系,有效保障了班列货物运输安全。

5.加快中欧班列协调机制建设。建立了班列运输国内协调机制,定期与政府、企业共商班列运营组织工作。密切与沿线各国铁路、企业等的合作,在铺画全程运行图、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共同推动班列健康发展。

6.积极拓宽业务新渠道。目前,我国在中欧班列线上积极推进电商邮包班列运输。铁路部门已成功组织了重庆、乌鲁木齐、郑州至哈萨克斯坦,以及哈尔滨至俄罗斯的班列邮包试运。铁路部门还多次与万国邮联、海关总署等沟通监管互认等电商邮包运输问题,推动实现电商邮包常态化运输。

记者:当前中欧关系的发展状况如何?中欧班列对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具有哪些作用?

王德占:当前,世界格局和力量对比正发生重要变化。欧洲是最大的发达国家“集群”,欧盟经济总量冠盖全球,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世界多极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中欧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没有地缘政治矛盾和根本利害冲突。不断发展和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双方的共同愿望,符合双方根本利益。2014年3月习主席首次访问欧盟总部,双方决定打造和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2015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赴欧盟总部出席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就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欧合作达成了重要共识。欧盟连续11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4年中欧贸易额突破6 000亿美元大关。

当前中欧双方都处于各自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正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都将给中欧、中德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开展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中欧双方应牢牢抓住机遇,共同努力,将机遇转化为双边关系发展的新动力、新成果。

良好的中欧关系为中欧班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连接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中欧班列,也逐渐作为中欧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助推器,在方便大规模货物运输的同时,密切了双边贸易关系,对促进我国与欧洲各国经贸领域往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欧班列同古代丝绸之路使命相同,都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无疑会将这种友好来往进一步加深扩大。中欧班列不仅是商品物资互通位移的陆路大通道,同时也是增进欧亚国家与中国政治关系的大通道,必将会造福沿途各国人民。

猜你喜欢
班列中欧铁路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中欧民间大使——季波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一带一路”的火车头中欧班列
建筑师行迹中欧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
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