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战略下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支撑体系研究

2015-01-08 02:05王沥涓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桥头堡东南亚云南省

王沥涓,赵 洋,路 阳

(云南财经大学 a.国际工商学院; b.商学院; c.金融学院,昆明 650000)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其在时代环境中规律的必然反映,也是时代环境的客观要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背景下,通过对发达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并制定适合云南省地域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政策支撑体系,是推动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1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宏观政策

1.1 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

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集中体现在国际化的师生交流、国际化的教育目标、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国际化的科研合作、国际化的学分转换、国际化的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国际化的办学模式。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整编进程如表1。

表1 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整编进程

1.2 北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

北美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以美国为代表。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积极投身高等教育国际化事业,并以其逐渐完善的政策支撑、科学管理机制及丰富资源稳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世界领先地位。北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整编进程如表2所示。

表2 北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整编进程

1.3 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

二战后,日本开始恢复高等教育国际化。1968年,日本制定了选派留学生制度,以积极派遣本国学生出国深造;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为改变70年代以来以“输出”为主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方式、加快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开始注重吸引更多外国学者赴日本留学;随着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入学条件不断降低,赴日留学生的质量开始出现问题,海外犯罪率持续上升,为日本的社会安定造成极大隐患。为此,日本于2004年开始提高留学生的入学门槛,通过政策改革措施来确保留学生质量。

1.4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其历史密切相关,通过对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澳大利亚现已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体系,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适应国际化教育发展的需求;二是鼓励国内学者出国留学、吸收国外学者到国内学习;三是提高高校课程国际化程度;四是鼓励国际合作办学;五是成立高等教育国际化专门机构。

1.5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启示

通过对比分析欧洲、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在制定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时,应全面考虑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宏观现实需求,同时,充分考虑云南省地域特色,探索并制定适合云南省地域特色又能与世界接轨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

2 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演进及建议

2.1 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发展进程

云南立足边疆、背靠祖国、扎根西南,其远离国际化大都市且较为局限的地理位置,使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中国平均水平。云南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起步较晚,其发展进程可归纳为以下3个阶段。

自然发展阶段(1986年以前):1986年以前,由于云南省经济、社会、教育等发展都较为落后,因此,要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指导下的开展。云南省不仅难以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民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交流也是处于自然发展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1986-2006年):1986年,云南大学招收第一批外国留学,由此拉开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序幕。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一批高校先后进行了交流合作及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探索。但由于国家政策和地方执行间的差异,先行开展合作办学的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均因项目的获准原因而被迫终止,只有云南财经大学的4个合作项目获得批准并迅速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的标杆。

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区域性高等教育的一体化进程逐渐发展起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向着纵深不断发展的同时,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也日趋升温。在此宏观背景下,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因其立足边疆、地接东南亚的地域优势而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充分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全面展开合作交流的历史机遇期,云南省各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及规定,经梳理见表3。

表3 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发展历程

2.2 完善和优化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支撑体系的建议

现行的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但其程度十分有限。因此,进一步结合云南省自身情况,从“走出去”“引进来”和“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来优化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1 大力培育人才,深化“走出去”政策战略2006年,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高等院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云南省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的全面实施。高等学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提高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需要,也是云南省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云南省在全面推进“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其地理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从学生和教学资源两方面完善“走出去”政策建议。

第一,云南省因其地处边疆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局限性,在推行“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应加大对本地学生的“送出去”力度,鼓励并支持本土优秀学者到发达国家留学深造,为进一步推动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云南省毗邻东南亚、南亚国家,相较于东盟国家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略高一筹。因此,云南省在推行“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相对优秀的教育资源帮扶东南亚、南亚等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大合作办学力度。

2.2.2 因地制宜,找准目标,大力发展“引进来”战略

云南省扎根西南、毗邻东南亚,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联系与交往的重要枢纽,有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在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的同时,需大力发展“引进来”战略,最大程度实现优势互补。

第一,在发展“引进来”战略时,要因地制宜、找准目标,加大面向东盟、东南亚等国的宣传力度,借鉴粤苏等省的有益经验,派各高校组团前往东南亚、南亚等国宣传高校的基本情况和留学生优惠等政策,采取各项措施吸引东盟、东南亚的学子来滇学习。

第二,在发展“引进来”战略时,要善于把发达国家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分引入,加大与发达国家合作办学的力度,以促进云南省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云南省高等教育质量、优化和创新云南省高等教育模式,使其更好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与世界接轨。

2.2.3 与东南亚、南亚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事业的进程中,云南省应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重点拓宽与东南亚、南亚等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领域,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有计划、有步骤且慎重地选择对象以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关系,支持和鼓励云南省高等院校与其他国家高等院校在合作办学、教师互派、语言教育、夏令营等方面建立交流与合作。同时,还要鼓励云南省各高校积极探索与其他国家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的多种模式,开发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项目。

2.4 建立合作交流机构与平台,注重专项资金支持

搭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构与平台,开展多渠道、深层次合作,是提升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开设针对留学生的外语辅导班、国际研究中心以及教师国际化培训中心,可为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要注重专项资金的支持,如成立省、市、校等各级国际交流专项资金,以支持各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 结 语

身兼欠发达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双重特征的云南,远离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而与东盟、东南亚近在咫尺,因此,云南省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事业时,要充分抓住党和国家深入推进的“西部大开发大开放”和“桥头堡”战略机遇期,同时,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制定与国际接轨且符合云南地域优势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支撑体系。

[1]许长青,阚阅.高等教育国际化:欧洲案例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8(1).

[2]汪霞,钱小龙.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经验及我国的对策[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39).

[3]王晓霞.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12(4).

[4]魏航.澳大利亚政府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解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6).

猜你喜欢
桥头堡东南亚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刘沛:深中牵手!东西岸融合桥头堡——马鞍岛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打造转型升级“桥头堡” 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桥头堡”的新机遇与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