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体、未来到至上

2015-01-08 19:35方振宁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年表维奇主义

方振宁

虽然我在央美读书时学过西方美术史,但对卡济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 1879-1935)没有一点印象,其实,即使是现在,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史授课中,关于马列维奇的论述也是一笔带过。而我则是在1988年到日本之后才接触到马列维奇的艺术,一旦接触,就好像是艺术人生中最重要的令人兴奋的相逢。与马列维奇艺术的接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次接触;二是在央美建筑学院讲授马列维奇的艺术课程;第三就是这次策划了“马列维奇文献”展。

举办这个展览,首先要得益于由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ADA)研究中心拥有一个独立的建筑画廊的空间,其次是2015年正值马列维奇在“0,10”展上发表至上主义宣言100周年之际,同时也是马列维奇逝世80周年,所以这个跨年的“马列维奇文献”展,是中国首次举办马列维奇的生平及创作的学术研究展,展览最重要的发表是关于马列维奇的年表,这是国际马列维奇研究中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年表。

这个展览的举办,一方面了了26年来我对马列维奇的研究、资料收集和至上主义对我的艺术创作的影响而产生的报恩情结,另一方面和我一起工作的方媒体策划团队,也享受到这个独自研究成果的成就感,并从这一研究中获得重要的艺术启蒙,我们举办这个跨年度的展览,以此表示我们对马列维奇的敬意。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和至上主义创始人,马列维奇对20世纪的全球艺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对现代艺术流派的深入研究之后逐渐显示出来的。我们这个展览不同于马列维奇的同类展,主要不是一个以展出原作收藏的展览,而是以视觉的形式,展开马列维奇的生平和创作,这是对马列维奇研究的基础工作,这一研究的重要之处就是方法论。由于我除了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身份之外,还有就是一名教育者,我思考的范围要包括如何以身作则,启发学生进入研究的领域,因此,独立观察和潜心基础研究,是构筑学术基础的基本态度。

这个展览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图文并茂的马列维奇的生平与创作年表。这份年表的资料来自七国语种(俄、英、法、德、荷、西、日等),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是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年表的原因。参观者在通读年表之后,可以清楚看到马列维奇一生作品的演变过程,这也是20世纪初俄罗斯先锋艺术史的一个缩影。该部分以年代为序,从汇总到大量的马列维奇的作品图片与历史照片中,针对展览空间展出了一份全面的马列维奇史料库,而展览形式犹如一部马列维奇的史诗。这些资料是26年来从各种渠道和阅读中获得的,无论是在任何地方遇到什么语种的有关马列维奇的书和画册,我都会毫不犹豫的买下。

第二部分是马列维奇1915年在莫斯科发表的至上主义宣言的核心内容,即“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到至上主义”。它是马列维奇所创造的至上主义的精华,也是首次被译成中文发表。这个我要感谢方媒体的新生力量,艾欣从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回国,就投入到我策划的对俄罗斯先锋艺术研究的课题,这是我们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一研究的价值所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示出来。

第三部分是视频影像。展厅将循环播放一部珍贵的影像,由俄罗斯博物馆拍摄的有关马列维奇绘画形象的来源以及与自然的关系的《易容》(Преображение, 44'31''),这也是在中国首次播放。其实,这一资料的来源非常不易,如果不是方媒体有着广泛的学术人脉关系获得它是很难的。

第四部分是装置艺术。在展厅角落将复原1915年彼得格勒“最后的未来主义画展0,10”的“马列维奇之角”。我们以史料照片为母本,把包括马列维奇第一幅《黑色正方形》在内的二十余幅至上主义画作做最大限度的复原。这是一次至上主义的时空穿越,也是表达百年之际展示中国在这一领域里的成果。

从2008年秋开始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开设艺术与建筑比较课程,第一堂课就是“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绘画的终结”,而这次的集中研究给这个课程带来更加深刻的内容。《至上主义宣言》是首次被翻译成中文,我确信这是对中国研究俄罗斯先锋派艺术的重要贡献,我们的工作还在继续,这条工作的主线就是主编出版“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丛书”。

猜你喜欢
年表维奇主义
年表
统编语文教材九(上)第六单元拓展阅读
维奇的节假日
王锡良年表
郭乃安年表(初编)
新写意主义
石鲁年表
谁偷吃了树莓
谁偷吃了树莓
近光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