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和超滤耦合用于蒲地蓝中药水提液的除杂研究

2015-01-08 09:52李桂水王国荣任博平陶思佚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水提液浊度壳聚糖

李桂水,王国荣,任博平,陶思佚

(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300222)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四味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治疗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功效.该制剂的传统除杂工艺为水提醇沉法,存在生产周期长、产品色泽深、黏度大、稳定性差等缺点,且耗醇量和生产投资较大[1].王晴等[2]在对痛安水提液的精制中,预处理采用壳聚糖絮凝,并联合超滤技术.结果表明,该法适宜对痛安水提液的精制.本文将絮凝与超滤耦合用于蒲地蓝中药水提液的除杂精制,进而确定该技术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制备中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材、絮凝剂和试剂

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均购自天津市中药饮片厂.

壳聚糖(脱乙酰度≥90%,),浙江金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壳聚糖季铵盐粉剂,南通绿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咖啡酸对照品(标准品),北京世纪奥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黄芩苷对照品(标准品),北京世纪奥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牛血清白蛋白(分析纯),北京世纪奥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考马斯亮蓝G–250,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甲醇(色谱纯),天津市津东天正精细化学试剂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天津市奥淇医科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1.2 实验仪器

PES 聚醚砜超滤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通用GE/M–N,卷式),上海市新亚净化器件厂;1200LC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UV2700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WGZ–100 型浊度仪,上海第三光学仪器厂;TD12001 型电子天平,奥豪斯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IMP–30型集成膜分离综合实验装置,天津市纽森科技有限公司.

1.3 蒲地蓝水提液的制备方法

由于处方的特殊性,根据《中国药典》[3]规定,将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一起提取,而黄芩单独提取.按处方要求取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适量,加10倍水,100,℃煎煮1,h,双层纱布过滤,滤渣再加8 倍水,煎煮1,h,双层纱布过滤,合并滤液,定容至含生药量0.1,g/mL 的三味水提液,待用.黄芩也采用此煎煮程序煎煮,过滤,定容至含生药量0.1,g/mL,待用.

1.4 除杂方法

1.4.1 絮凝预处理实验

向5,L 三味水提液中加入375,mL 1%,的壳聚糖溶液,250,r/min 快速搅拌3,min(桨叶型式:3 片,矩形,尺寸为2,mm×60,mm×15,mm),再50,r/min 慢搅10,min,然后静置24,h,取上清液备用.

向5,L 黄芩水提液中加入500,mL 1%,的壳聚糖季铵盐溶液,300,r/min 快速搅拌3,min,再50,r/min慢搅10,min,然后静置24,h,取上清液备用.

1.4.2 超滤实验

影响超滤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膜面流速、操作压力、操作温度、药液pH 等,而中药的超滤净化通常要求操作温度和药液pH 保持不变,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膜面流速与操作压力对超滤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膜通量,确立优化超滤工艺.

絮凝后的药液在不同膜面流速和不同压力下超滤的膜通量是不同的[4],并且对超滤后药液的药性有很大的影响.为寻找最佳膜面流速和压力,对不同泵频率(实验所用隔膜泵的工作频率,以此衡量超滤时的膜面流速)和压力下的膜通量(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过滤的滤液体积,L/(h·m2))进行测量,并测定超滤前后各成分的变化情况,确定最佳的超滤操作工艺参数.根据文献[5],并结合设备特性,选择 12.5~22.5,Hz 的频率范围、0.2~1.0,MPa 的压力范围作为实验的操作参数控制范围.

1.5 测定和分析方法

1.5.1 咖啡酸含量的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酸的含量[3].选用C18 色谱柱(10,μm,4.6,mm×200,mm),检测波长为323,nm,进样量为10,μL,按咖啡酸计算理论板数应不低于3,000.根据不同质量浓度咖啡酸对照品溶液的色谱图绘制标准曲线,再依据标准曲线测定三味水提液中的咖啡酸含量.

1.5.2 黄芩苷含量的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选用C18 色谱柱(10,μm,4.6,mm×200,mm),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10,μL,理论塔板数不得低于2,500.根据不同质量浓度黄芩苷对照品溶液的色谱图绘制标准曲线,再依据标准曲线测定黄芩水提液中的黄芩苷含量.

1.5.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6].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质溶液采用牛血清蛋白配制.考马斯亮蓝试剂参照《中国药典》[3]中的蛋白质测定方法配制.在595,nm 处对各浓度溶液进行比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根据吸光度绘制蛋白质标准曲线,再依据标准曲线分别测定两种水提液的蛋白质含量.

1.5.4 浊度的测定

澄清度是中药口服液制备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中药口服液的重要质控指标,而药典对中药口服液澄清的规定只是定性检查[7].本文参照文献[8],采用WGZ–100 散射式光电浊度仪测定浊度.

1.5.5 有效成分保留率、无效成分去除率和相对澄清率的计算

处理后有效成分的损失程度用保留率表征,依据式(1)计算.

处理后无效成分的去除程度用去除率表征,依据式(2)计算.

超滤后药液相对絮凝后药液的浊度变化情况用相对澄清率表征,依据式(3)计算.浊度单位用NTU表示,1,NTU 相当于1,L 水中含有1,mg SiO2(或1,mg 白陶土、硅藻土)时的浑浊程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被测成分的标准曲线

以标准溶液对应组分的浓度x 对HPLC 测定的色谱峰面积y 绘制咖啡酸、黄芩苷标准曲线;以标准溶液对应组分的浓度x 对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y 绘制蛋白质标准曲线,结果见表1[9].

表1 被测成分的标准曲线Tab.1 Standard curve of the ingredients being measured

2.2 预处理结果

添加絮凝剂对水提液进行预处理后,各成分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三味水提液与黄芩水提液絮凝预处理结果Tab.2 Preprocessing results of Sanwei water extract and Scutellaria water extract

由表2 可以看出:三味水提液的有效成分(咖啡酸)保留率较高,浊度下降明显,但无效成分(蛋白质)去除率相对较低,仅为65%,;黄芩水提液的有效成分(黄芩苷)保留率较高,但无效成分(蛋白质)去除率仅为53%,,且浊度下降不明显.

2.3 超滤参数对蒲地蓝水提液的影响

2.3.1 泵频率对超滤效果的影响

图1 为在0.5,MPa 的操作压力下泵频率对超滤效果的影响.

图1 隔膜泵的工作频率对超滤效果的影响Fig.1 Effect of the work frequency of the diaphragm pump on ultrafiltration

由图1 可以看出:对于三味水提液,泵频率与咖啡酸保留率没有明显的线性或二次曲线规律,但不同泵频率下的咖啡酸保留率变化较小,泵频率对咖啡酸保留率的影响较小;对于黄芩水提液,随着泵频率的增大,黄芩苷保留率升高,但总体保留率较低.

对于三味水提液,随着泵频率的增大,蛋白质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而对于黄芩水提液,随着泵频率的增大,蛋白质去除率先减小后增大.可见,由于所处理物料的差异,超滤中膜面流速对蛋白质去除率的影响没有固定规律,总体上在80%,~90%,的范围内波动,且波动范围较小.

随着泵频率的增大,三味水提液的相对澄清率先减小再增大,只有特殊条件下澄清率较低;而黄芩水提液的相对澄清率在95%,上下波动,且变化较小.可见,泵频率的变化对有效成分的保留率、无效成分的去除率和相对澄清率影响较小,几乎不呈现统计规律,因此可忽略膜面流速改变带来的影响.

2.3.2 操作压力对超滤效果的影响

图2 是泵频率为20,Hz 时不同操作压力下的超滤效果曲线.

图2 超滤操作压力对超滤效果的影响Fig.2 Effect of ultrafiltration pressure on ultrafiltration

由图2 可以看出: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大,咖啡酸保留率和黄芩苷保留率都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可见,存在临界压力使得保留率在此压力下达到最佳,当小于该临界压力时,由于压力较小,回流速度较大,滤液中含有的有效成分较少;而压力过大时,形成的滤饼层较为密实,使得在超滤过程中,有效成分不易透过,导致有效成分的保留率变低,咖啡酸保留率最大为 89.16%,,黄芩苷保留率最大为40.65%,.

对于三味水提液,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大,蛋白质去除率变化较小,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认为几乎无变化.对于黄芩水提液,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大,蛋白质去除率增幅较小.从超滤工艺来看,当压力较小时,回流较大,不能呈现稳定的超滤,而只是在系统中回流,因此需在合适的压力下超滤,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三味水提液的蛋白质去除率最高为86.24%,黄芩水提液的蛋白质去除率最高为79.39%.

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大,相对澄清率先减小后增加.这是因为压力较小时,通过膜孔的固形物及大分子物质较少,滤液浓度相对较低,相对澄清率较高;当压力增大时,固形物也进入滤液,导致相对澄清率减小;再增加压力时,凝胶层变厚实,阻止固形物通过膜层进入滤液,因此相对澄清率又增高.稳定后的相对澄清率高于90%,.

2.3.3 泵频率对膜通量的影响

图3(a)是操作压力为0.5,MPa 时三味水提液在不同泵频率下的膜通量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对于三味水提液,在泵频率为20,Hz 时,有较高的膜通量,且通量稳定,在实验时间内可认为无衰减,因此选择20,Hz 为最佳泵频率.

图3(b)是操作压力为0.5,MPa 时黄芩水提液在不同泵频率下的膜通量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初始时,黄芩水提液在泵频率为12.5,Hz 时具有最高的膜通量,但随着超滤的进行,由于泵频率较低,膜面流速低,沉积在膜表面的凝胶层阻碍药液的通过;当频率增加到20,Hz 时,由于泵频率较大,膜面流速较快,无凝胶层形成,药液大都在设备中循环,没有通过膜孔,当过滤一段时间后,超滤达到稳定状态,凝胶层的形成与破坏达到动态平衡,膜通量稳定,此时具有最大稳定通量,因此选择20,Hz 为最佳泵频率.

图3 隔膜泵的工作频率对膜通量的影响Fig.3 Effect of the work frequency of the diaphragm pump on membrane flux

2.3.4 操作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

高操作压力使膜通量增大,同时导致浓度极化、微观沉积、膜孔堵塞、通量衰减增大,而且污染后难以清洗[10].低操作压力虽然能降低污染速度,但通量不能达到较大值.图4 是泵频率为20,Hz 时不同操作压力下的膜通量变化曲线.

图4 超滤操作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Fig.4 Effect of ultrafiltration pressure on membrane flux

由图4(a)可以看出:对于三味水提液,在不同操作压力下的膜通量稳定,增大操作压力,就能提高膜通量.当操作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膜通量不再增加,达到极限膜通量.在本实验中,由于膜组件的承压限制,对于三味水提液,没有出现极限膜通量,因此选择最大压力1.0,MPa 为最佳操作压力.

由图4(b)可以看出:对于黄芩水提液,在操作压力较低时,凝胶层没有形成,因此膜通量较大;当操作压力增大时,膜表面会形成一层凝胶层,膜通量开始降低,当压力再增大时,凝胶层形成与破坏达到稳定,膜通量达稳定状态;当操作压力大于0.4,MPa时,凝胶层形成且膜通量趋于稳定,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大,膜通量增加,且增加幅度在减小,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出现极限膜通量,由于膜组件的承压限制,本实验中未出现极限膜通量;在0.6,MPa 时的平均膜通量在4.4,L/(h·m2),而在1.0,MPa 时平均膜通量在4.8,L/(h·m2),相差较小;0.6,MPa 下超滤后的黄芩苷保留率、蛋白质去除率和相对澄清率均相对1.0,MPa 要高.综上,选择0.6,MPa 为最佳操作压力.

3 结论

(1)对三味(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水提液,采用壳聚糖作絮凝剂,耦合PES 膜超滤,比单独采用絮凝技术具有更好的澄清效果.隔膜泵工作频率和超滤压力对超滤后的药液成分影响较小,主要影响超滤膜通量.以超滤膜通量为衡量指标,得出三味水提液的最佳超滤参数:隔膜泵工作频率20,Hz,操作压力1.0,MPa.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去除率为81.11%,,比絮凝处理提高16.11%,,相对澄清率为91.17%,左右,咖啡酸的保留率为75.09%,.

(2)对黄芩水提液,采用壳聚糖季铵盐作絮凝剂,耦合PES 膜超滤,在隔膜泵工作频率为20,Hz,操作压力为 0.6,MPa 的条件下,蛋白质去除率为79.39%,,比絮凝处理提高 26.39%,,相对澄清率为95%,左右,黄芩苷保留率为40.65%,.其中黄芩苷保留率较低,因此对于黄芩水提液的超滤,应根据实际需求选定.

[1]杜松,刘美凤.中药水提液醇沉工艺的回顾与评价[C]//2008 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北京:中国药学会,2008:3416–3419.

[2]王晴,郭立玮.絮凝与膜分离技术联用对痛安水提液的精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2(1):51–53.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4]Chen J C,Li Q,Elimelech M.In situ monitoring techniques for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and fouling phenomena in membrane filtration[J].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4,107(2):83–108.

[5]Li B,Huang M,Fu T,et al.Microfiltration process by inorganic membranes for clarification of TongBi liquor[J].Molecules,2012,17(2):1319–1334.

[6]董洁,郭立玮,文红梅,等.中药水提液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6):40–43.

[7]洪燕龙,冯怡,徐德生,等.中药口服液澄明度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及浊度测量技术[J].中药材,2011,34(9):1462–1465.

[8]孙泽沾,孙姣,秦莉,等.壳聚糖季铵盐用于止嗽定喘口服液原药水提液絮凝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9):1212-1218.

[9]于乐,李桂水,任博平,等.壳聚糖对蒲地蓝中药水提液絮凝除杂的研究[C]//2013 年第十一届全国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非均相分离专业组,2013:99–109.

[10]齐希光,郭群峰,李秀芬.超滤操作条件对超滤膜清洗效率的影响[J].膜科学与技术,2006,26(1):47–49.

猜你喜欢
水提液浊度壳聚糖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水体中农药的吸附
丙烯酰胺强化混凝去除黑河原水浊度的研究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澄清度检查法中可能存在问题的探讨*
三种不同分子量6-羧基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其溶解性
青草沙水库浊度与悬浮颗粒物粒径的分布特征
美洲大蠊药渣制备壳聚糖工艺的优化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桂枝等18种中药材水提液对5-脂肪氧化酶(5-LOX)活性的抑制作用
高浊度河水原位混凝净化工程研究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