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认知负荷模式下的口译员能力培养

2015-01-08 01:50晁永芳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口译

晁永芳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口译员的能力培养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以吉尔认知负荷模式为切入点,对口译员能力进行详尽的分析与解读。

关键词:认知负荷模式;口译;译员能力

在口译的过程当中,译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和挑战,要想出色地完成口译工作,口译员必须在专业、文化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如何提高口译员的翻译能力已成为各大高校及培训机构的研究重点。通过研究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有助于完善口译工作、提高口译员所需的相关能力。

1 吉尔认知负荷模型

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学者吉尔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提出了著名的认知负荷模式。在口译领域,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享有盛誉。吉尔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分别如下:

(1)交替传译(第一阶段)=听力与分析+笔记+短时记忆+协调;交替传译(第二阶段)=记忆+读笔记+表达。

(2)同声传译=听力与分析+笔记+短时记忆+言语表达+协调。

2 认知负荷模式指导下口译员能力训练

(一)听力能力训练

口译时最重要的是要先听懂发言人所说的内容。要想听力有所提高,首先,译员必须每日进行大量的听力训练。精听与泛听相结合是听力训练中常用到的方法。精听时译员需要听清每个词,弄懂每句话的意思。进行精听训练时最好辅以听写训练,这样有助于弄懂每一个细节。在进行泛听训练时,译员要学会抓住所听内容的中心思想。

其次,训练材料必须涉及不同领域、不同话题,这样不仅有助于译员熟悉各种类型的话题,还可以提升译员预测能力。

(二)短时记忆能力训练

大脑所接收到的干扰信息越多,遗忘的程度也就越大。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译员的记忆能力会得到提升。常用的记忆方法有组块法和形象记忆法。

组块法是一种信息加工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要将小的信息模块整合成更大的信息模块。组块法就是信息重新组织或编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过由长时记忆储存下来的信息对短时记忆储存的信息进行重组,以形成为我们所熟知的信息。形象记忆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发言人所讲的内容在大脑中进行形象化处理。如果译员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形象化处理,而不是进行单纯的机械性记忆,那么他的记忆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目前,各大高校或是翻译培训学校经常使用的记忆训练方法有原语复述、目标语复数以及影子练习。原语复述就是培训者读一段文章或是播放一段音频,字数控制在200-300之间(也可根据受培训者的能力自主设定),之后受培训者在没有笔记帮助的情况下,用原语概括所听到的内容。目标语复述与原语复述的前几个步骤相似,只是受培训者需要在没有笔记帮助的情况下,用目标语进行内容概括。影子练习常常被用来训练口译员的同传技能,以达到提高口译员听说同步能力以及短时记忆能力。这种方法就是用原语几乎同步地跟读发言人的讲话。影子练习不仅可以训练译员的同步跟读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译员的精力分配能力。

(三)笔记能力训练

笔记是帮助译员记忆的有效工具,使用正确的记笔记的方法将减少译员在记忆上所消耗的精力。在口译现场,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译员不可能将发言人所说的全部内容都一字不漏记下。所以译员的笔记必须简洁、清晰且形象化。记笔记时,译员必须在脑海中快速反应和分析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并用简洁的笔记符号记下所听到的内容。

既然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译员不能记下听到的全部内容,那么译员的笔记内容就必须有所侧重。译员需要着重记一些信息,如:数词、专有名词、时间等。对于译员来说,数字翻译既是难题又是挑战。尤其是在商务口译中,在进行数字翻译时,译员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也许有人会问,到底存不存在标准的口译笔记,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近年来,尽管专家学者们研究出了一些口译笔记的符号系统、缩略语以及格式等相关内容,不同的译员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战之后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口译笔记技巧与方法。正如俗语所说"黑白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笔记只要能够有效帮助译员记忆就应该是好的口译笔记。

翻译的过程中,译员应该平衡好"手记"与"脑记",不应该顾此失彼。无论在笔记上记下哪些内容,译员们都应该时刻铭记,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译员记忆,而不应该成为译员的负担。

(四)注意力分配能力训练

对于初学者,口译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学会分配注意力,一心多用。目前学术界总结出的训练注意力分配的方法有很多,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例如:可以让译员一边听音频,一边在纸上写从一千到零之间的基数。听完录音后,译员再复述刚刚听到过的材料。由于译员们在记忆、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很难量化译员在完成不同任务时的注意力分配量。但是在注意力分配方面翻译界有一个基本原则,尽量依靠脑记,减少对笔记的依赖。

3 结语

认知负荷模式的理论和概念为译员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指导和理论支撑。笔者建议译员在认知负荷模式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5.

[2]汤沛.从Gile的认知负荷模式看口译中的精力分配失衡[J].青年文学家,2010(05):3.

猜你喜欢
口译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基于O2O的口译深度翻转学习行动研究
一种译学理论创新:口译的译后模因论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口译中的“忠”与“不忠”——从政协十二届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言人吕新华的“任性”谈起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浅谈口译教学中的译前准备与百科知识积累——以口译教学中的科技主题为例
对外训课堂军事俄语口译的几点思考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