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刍议

2015-01-09 11:45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张嘉国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年7期
关键词:军民国防军队

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 张嘉国

专家观点

地方政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刍议

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 张嘉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陆续为一些地方政府提供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服务。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普遍感到有3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地方政府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地方政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三是实施军民融合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下面,就这3个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地方政府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要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军队建设和改革,配合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有力保障。”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与解放军代表团讨论时明确指出,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他强调:“要强化大局意识,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作分内之事,满腔热情为军队建设、为广大官兵排忧解难”。

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可以得到如下3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是全党、全军的共同责任。

历史经验表明,军民融合是我党、我军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战略,军民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为军事斗争作准备的过程。

建国以后,我国军队建设各方面的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转入经济建设时期,军队的主要任务也由作战转变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保卫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军民融合是一项国家战略”,是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根本性、长期性、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国策大计,而不是权宜之计。

军民融合是我国社会主义特有的命题,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产生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具有军民融合的天性;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队是雇佣军,不可能去实现什么“军民融合”。

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承担着能打仗,打胜仗等军事任务,以及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与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既是国家的建设者,又是国家和人民的保护者,这是西方国家军队无法比拟的。

三是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保卫人民利益而存在。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确定了军民融合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这也是美国和西方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

第二,地方政府是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中坚领导力量。

地方政府肩负着一省、一市或一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责,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起落实作用的中坚领导力量,也承担着战时守土护民的重大责任,理所当然地,也是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中坚力量。

军民融合战略是人民战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生动体现,就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军民共建强大国防。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分布在各省、各市、各县,也就是说,各级地方政府都有把国防建设纳入区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是推进军民融合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

第三,党管武装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制度,军民融合必须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施。

军民融合涉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对地方来说,既有贯彻国防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武警、预备役、民兵等武装组织,不少地方还有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企业,既有一定的保密性,又有很强的社会性,军民融合工作必须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

地方政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切入点

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切入点是目前军民融合发展中困扰地方政府的重要问题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但明确了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的定位,也指出了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途径和方法。

2014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加快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和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防科技和装备领域军民融合工作最明确的要求和部署。

2014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战区视察时指出:“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战区特点的军民融合新格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但尚未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这就为军民融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政治工作的军民融合,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认真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们认为,地方政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应充分考虑本区域的以下要素,突出本区域的特点。

一是要充分考虑本区域在国防建设中的战略位置,确定本区域在军事战争中的地位与责任。“忘战必危,有备无患”,是人类几千年历史的规律总结,从国家层面来说,每个市、每个县都要成为战斗堡垒,成为能抗击外敌的铜墙铁壁。但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每个区域的先天条件是不同的。例如,在面对海上战争时,沿海就是前线,内陆则处于支援和保障的地位;在面对西部、北部、东部的战争时,各个区域的责任也不相同。做最坏的准备,打赢代价不大的战争,是最有效、最主动的战争策略。因此,根据国家的总体布局,比较科学地判断本区域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是做好军民融合工作的前提。

二是要充分考虑本区域的资源禀赋,实事求是地确定本区域军民融合工作的重点,形成有本区域特色的军民融合格局。每个市、县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有的地方有国防军工单位,有驻军,有的地方没有,因此,其军民融合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比如,某县没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但有国防建设需要的矿产资源,或某些工业资源、农业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等,其就可利用这些资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在地方军民融合战略规划研究工作中,首先就要了解和研究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未来战争中可能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其资源禀赋特点,从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是要充分考虑战区和驻军对本区域军民融合的要求,推动军政、军民共建军民融合先进区域。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符合战区特点军民融合格局的重要措施。把战区和驻军的要求与本区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可通过武装部、军分区、省军区了解战区及驻军的需求,从而将军民融合工作做得更为扎实。我们受地方委托开展军民融合规划研究,也要到战区和驻军调研,了解需求。在地方军民融合战略规划研究工作中,我们也尽可能邀请军队总部和战区的同志参加,以“军民融合”的方式制定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

四是要综合考虑国家各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本区域发展带来的机遇,把实施军民融合战略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接、融合起来,形成区域新的发展优势。21世纪以来,我国陆续提出了“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经略海洋”、“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由内向外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更大视野、更高境界、更宽广度的发展新格局,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区域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而开展军民融合工作,更需要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考虑进来,统一筹划,谋求区域发展的新优势。例如,在沿海市县的军民融合规划研究工作中,就要研究海洋开发、海洋维权的需求,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军民融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地方政府最关心的是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为地方政府进一步推动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及更为广阔的天地,这就是“军民融合既是一篇大文章,又是一个大市场”的道理所在。

首先,军民融合为区域提供了新的发展灵魂。军民融合是一项国家战略,区域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落实,也有利于提升区域发展的精气神,为区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例如,福建省福安市的企业除福建闽东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小有名气外,全国对该县级市知之甚少。但该市是全国首个制订军民融合战略规划的县级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规划部、总装备部、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海军等领导、机关现职司局长参与了该市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对福安市的军民融合工作进行了指导。此后,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国防部部长常万全专程到宁德市、福安市调研,并给予了有力指导,为福安市军民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既能为已有的地方技术、产品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创造条件,也能使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需求为提升地方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新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要素、多领域都要实行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这就为军民融合打开了一个大市场。北京中关村、重庆两江新区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过程中,将本区域的高新技术和产品打包向军方推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地方又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求作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目标,初步显示了军民融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

再次,军民融合是国家的长期战略,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军民融合是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战略,是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从历史经验来看,和平时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所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说的就是这种状况,军民融合战略要解决的就是平战结合,保障国防实力的问题。

猜你喜欢
军民国防军队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