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起点 开创新局面
——对“习朱会”的几点思考

2015-01-10 00:51蔡国雄
北京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双赢朱立伦同胞

文 蔡国雄

把握新起点 开创新局面
——对“习朱会”的几点思考

文 蔡国雄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这是朱立伦担任国民党主席以来首次访问大陆,也是国共两党领导人继上次会晤6年之后的首次握手。这次会晤,大陆方面释放出继续和平稳定发展的信号,显示出对两岸合作前景的信心。台湾方面坦陈对两岸关系的立场观点,提出台湾年轻世代对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看法与诉求,表达了对两岸关系的远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期许”,朱立伦则强调“和平双赢、诉诸民意”要在双认双赢上下工夫。可以说,这次“习朱会”是两岸关系的破冰之旅,也是两岸关系的奠基之旅!

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如何让这些愿景都变成现实,这需要两岸上层都拿出诚意和决心、行动和策略。特别是作为大陆执政的共产党更需与时俱进积极引领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在促进两岸共同认可上下工夫,在争取台湾民心民意上做文章,在推动两岸关系可持续发展上有建树!

做好两岸交流交往的顶层设计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如果说“九二共识”是两岸前行的基础,“不独”是不可突破的底线,那么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朱立伦会谈时提出的“命运共同体”就是两岸下步走向更深层关系的转折点,也是搞好两岸交流交往顶层设计的抓手。

“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双认双赢基础上的共同体。只有双认双赢才能更好地前行,只有双认双赢才能更深入地合作。两岸的利益不是孤立的,不但受全球和地区各种力量交互影响,也受两岸之间相互关系影响。正因如此,国共合作才有高度的历史意义、两岸融合才有广泛的地区影响。

做好两岸交流交往的顶层设计,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一是考虑如何通过两岸政治合作提升台湾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使台湾大众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影响和荣耀,以此提升大陆的政治向心力;二是考虑加大两岸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使台湾大众从祖国大陆获取更多的红利,得到更多的实惠,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三是把台湾融入大陆发起的“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体系,与大陆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两岸同胞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要做好两岸青年交流交往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晤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谈到“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道出了两岸青年在未来两岸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朱立伦在谈到两岸青年时,希望“让年轻世代走出去、共创双赢”,特别提出台湾年轻世代对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看法与诉求。可以看出国共两党都对两岸青年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远虑和期望。因此,处理两岸交流交往时,一定要着眼未来,切实把对两岸青年的关注度提高上去,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通过“两岸青年创业季”、“两岸文化研习营”等实实在在的活动,架起两岸青年交流交往的桥梁,沟通两岸青年相互了解的渠道,让两岸青年领略中华民族传统及现代人文景观,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一是要在规模上扩大、范围上拓展。细数每年两岸青年真正交往交流意义上的人员数量微乎其微,阶层上也比较单一。因此,两岸要加强沟通协调,多建交流基地,多搞交流论坛,不管是学生、蓝领、白领等都纳入交流范围,从数量和层面上广泛覆盖各阶层,以促进各阶层对大陆的了解,消除对大陆的隔阂与误解,扩大对大陆的理解和认同!二是要在内容上丰富、形式上创新。要加大网络世界交流的推广力度。网络最直接,也最便捷。现代年轻人离不开电脑、离不开网络,网络就是他们的真实世界。因此,政府应积极打造一个能同时吸引两岸年轻人使用的网络平台,让两岸年轻人创造两岸网络大同世界。三是要解决好两岸青年面临的问题困难,帮助两岸青年在共同创业中融合、发展。两岸的年轻人特质差异不大,上网、追星、时尚等日常活动习惯相似,关注的事情也大致相同,年轻人大都面临高房价、难就业的困境。针对这种情况,要给予两岸青年希望,出台政策、创造条件,鼓励两岸青年共同创业,让台湾青年融入大陆市场实现梦想!

把两岸同胞的情感认同融入中国梦

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民革、台盟、台联联组会时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我们应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时隔不久的5月1日,台湾“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在提出的“两岸政治论述说帖”中指出“没有两岸关系的伟大和解,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不会有台湾的美好愿景;两岸能够用理性、尊重、包容的态度签署和平协定,不仅可以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树立典范,也可以为陷入焦虑自残的台湾创造救赎。”明确地站在“一中架构”的立场上,提出未来两岸深化“九二共识”、进行政治协商、签订和平协定的思考和建议,可以说彰显了其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纵观两者,无不把两岸关系的最终和解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因此,在下步的对台工作中,一定要把两岸情融入中国梦,从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入手,从“心”出发把工作做到台湾大众的心里,使两岸人民的同胞心更近、民族情更融、“一家亲”更浓,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国共两党共同承担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两岸人民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的神圣责任”,带领两岸同胞携手共圆中国梦。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责任编辑 张涛

猜你喜欢
双赢朱立伦同胞
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如何在双赢谈判中赢得更多?——读《哈佛双赢谈判课》给人的启示
贵州生态与脱贫“双赢”之路
理想职业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德资双助 老少双赢
“双赢”之路在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