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航空火控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5-01-10 07:49吴卫玲秦元伟张小梅
科技视界 2015年35期
关键词:航空课程体系岗位

吴卫玲 秦元伟 张小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 青岛266041)

军队任职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岗位性”,就是使学员经过院校专业训练后,能够满足任职岗位需求。以此为目标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既是提高任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各军队任职教育院校一直致力于通过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改革,来解决现有课程体系中专业理论传授和操作技能训练结合不够、专业课程体系与部队工作体系不够协调等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实践课只是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的认识误区,没有显著解决任职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状态。基于工作过程的继续教育模式,是在岗位群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载体、通过将工作情景转化为学习情景来培养学员的岗位职业能力及迁移能力。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按照“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步骤,以航空火控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案例,对该专业的学习领域进行重组,以期为该专业寻求更好、更恰当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岗位性”。

1 以满足岗位需求为牵引,明确任职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的是海军航空兵各机场,主要从事航空火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中把航空火控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火控师上,部分学员分配到部队后兼任分队长,行使业务和人员管理职责;而且在隶属关系上火控专业属于航空军械部门,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从事航空军械设备的维护工作。经过岗位调查,确定航空火控维修专业学员的岗位群是火控师、军械师、火控分队长。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专业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包括军事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每一种能力都有具体的要求,具体要求见表1。

2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梳理工作技能

根据新修订的《海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应明确生长干部学员岗位职责与任务,对专业学员可能从事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梳理出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岗位行动和反映工作本质关系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岗位的能力和培养目标,构建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航空火控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就是召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任职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手段。我们邀请了数个团装备部火控主任、机务大队军械主任、火控师、军械师等参与了火控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邀请的标准是必须具有丰富的装备保障经验、有在航空火控装备技术保障岗位上的工作经历、承担的工作综合性强(如火控主任)、接受过火控维修专业培训等。

分析会针对航空火控维修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梳理(其中军械师岗位只讨论与火控专业有关联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得到该专业各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列出学员的核心技能以及每个方向的侧重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3 以核心课程转化为手段,构建课程体系

对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对应任职能力进行分析与综合,将典型的工作任务归类,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联”知识点。整合后的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仅排序方式有所了变化。

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为“1+3”模式,由1个技术平台和3个能力训练层次来构成,1个技术平台为设备技术平台,3个能力训练层次按照任职能力成长规律依次为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和综合拓展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1 专业设备技术平台

这一类课程属于学习型的课程,内容是应用性知识。课程中引入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案例激发学员兴趣,让学员明确现在的学习内容与未来岗位具体工作的关系。

3.2 专业基础能力训练课程

这一类课程属于应用型的课程。课程的设计基本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过程与教学兼顾,以“学中做”来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每门课程至少有一个体现完整岗位工作过程各元素的学习情境设计,该类课程同时在专业教室和实习实训室进行。

表1 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岗位任职能力分析表

3.3 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

这一类课程属于岗位型的课程。课程的设计完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完整岗位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内容是从实际工作中精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项目,并以此作为教学载体进行教学加工。实施中围绕课题展开教学,把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融会在完成工作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以“做中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该类课程完全在实训基地或部队进行。

3.4 综合拓展能力训练课程

这一类课程属于综合型的课程,也称为岗位任职实习。院校模拟部队实际编制运行的方式,以班组的形式开展;或者以部队实际工作岗位为载体,在部队完成训练。

图1 航空火控维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结构示意图

4 以任职能力为参照,重构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课程体系中具体的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同时要考虑学员基本素质和拓展能力的培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的规律递进。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任职能力为参照点,重构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体系,从而把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需要进行整合,即形成工作过程知识,使学习内容更加符合任职岗位需求。本专业初步构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了火控设备使用、航空火控设备专业维护、火控设备检测技术、航空装备维修通用技术等10多个学习领域。

[1]李正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4).

[2]周巧英.“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2).

[3]邹劲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1(10).

[4]徐理,谭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9).

猜你喜欢
航空课程体系岗位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