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

2015-01-10 00:01王昕
航空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生产型试验机原型机

不久前,有国外媒体爆料说,国产第四代战斗机歼20 将于明年服役,这一消息让很多军迷振奋不已,但同时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虽然外媒经常捕风捉影地报道中国军备的发展状况,但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其实,当前各国研制新型战斗机的流程大同而小异,所以下面我们不妨参照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役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F-22 的研制历程来看一看歼20 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

F-22 的研制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方案论证阶段”,即在ATF(先进战术战斗机)项目的任务需求下探索各种研制方案,并从中选出最有希望的备选方案。这一阶段可以视为“海选”,最终有7 家公司提交了19 个原理设计方案,在“大浪淘沙”后只剩下5 家公司的原型机设计方案。歼20 的研制是否曾经历过这一阶段目前尚不得而知。

随着5 家公司的胜出,研制过程随即进入第二阶段——“演示验证阶段”。美国空军航空系统部花了12 周时间对5 个原型机方案进行了评估,最终认定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的方案最优,于是波音、通用动力和麦道公司被淘汰。而歼20 的研制显然曾经历这一阶段,当年在一番竞标之后,最终成飞的四代机方案胜出,获得了歼20 的研制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F-22 的“演示验证阶段”包括研制原型机,即20 世纪90年代上演的YF-22 与YF-23 巅峰对决,但歼20 并没有经历原型机的研制,而是直接“跳步”进入了工程验证机的制造,即2011年1月11日首飞的2001 号机。

在“工程制造阶段”,除了细化方案、冻结设计外,重点还在于确认制造与生产过程、进行作战试验与评估。一般而言,各国的工程验证机制造数量不会超过两位数,比如F-22 共制造了9 架(编号4001—4009)工程验证机,首飞时间跨度约5年。俄罗斯的T-50 已经制造5 架(编号051—055)试飞用工程验证机,从第一架2010年初首飞至今已近6年。而目前用于试飞的歼20 的工程验证机已至少有7 架(不包括静力试验机和疲劳试验机),从首架首飞至今也已近5年。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F-22 的最后一架工程验证机首飞(2002年3月)之前,美国国防采办局就已经批准F-22 进入“低速率初始生产阶段”(2001年8月),并先后生产了4 个批次65 架飞机。2005年4月,美国国防部批准F-22 进入“全速率生产阶段”,这标志着“工程制造阶段”的结束和大规模量产的开始。

从试飞时间和工程验证机的数量推测,目前歼20 的研制可能正处于“工程制造阶段”的后期,同时不排除试制低速率初始生产型。而从试飞进度来看并不慢于甚至比早其一年试飞的T-50 更快。既然俄空天军总司令宣称T-50 将于2016年正式采购,2017年实现量产。那么,如果在近一两年内“低速率初始生产型”的歼20 投入使用应当也不是什么令人十分惊讶的事情。

猜你喜欢
生产型试验机原型机
太空部队授予SpaceX等四家企业发射系统原型机奖励
高速铁路轴箱轴承寿命试验机的研究
我校设计制造的“西航一号”无人机原型机首飞成功
试件脆性破坏致试验机振动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研制成功高温疲劳试验机
浙江生产型民营企业经济问题研究
中国运—20运输机可能将于2016年开始服役
生产型喷墨数字印刷机大盘点
压力试验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发布《生产型数字印刷机目录(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