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运用效果分析

2015-01-10 06:14李晶孟芳菲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评量内科消化

李晶,孟芳菲

1.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消化内科,吉林通化 134003;2.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吉林通化 134003

消化内科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等临床特点,多数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较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差等不良现象,影响疾病的临床治疗[1]。实践发现,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利于患者疾病康复[2]。该院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6月消化内科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践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0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110例患者均无精神障碍性疾病和严重器质性疾病,采用摸球法将110例患者平均分成试验组和一般组。试验组5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49.6±1.3)岁,一般组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50.5±1.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该次研究给予一般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饮食健康教育:由于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于患者的饮食习惯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所患消化内科疾病,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科学饮食。②心理健康教育:消化内科疾病多数为慢性疾病,具有治疗周期长的特点,治疗过程中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护理人员细心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对于出现负面情绪的患者,及时与其进行沟通,沟通过程中尽量使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认真倾听患者的想法,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③用药健康教育: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自身所患疾病的治疗效果。对于服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向其讲解坚持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并监督患者按时、定量用药。

1.3 对比指标评价标准

1.3.1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 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共包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属4 级评分,总分值为80 分,正常上限为41分,国际标准分界值为53 分,评分在53~62 分之间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中度抑郁,评分大于72 分为重度抑郁。

1.3.2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 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存在较大的相似性,量表中也包含20 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属4级评分,总分值为80 分,分界值为50 分,评分在50~59 分之间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等于或大于70 分为重度焦虑。

1.3.3 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评分标准 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中共包括43 个项目,每个问题的分值为0~4 分,量表总分值为172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1.3.4 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的获取方式为问卷调查,由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两组患者发放,问卷中共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三项内容,护理满意组=(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统计学处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等计量型对比指标均采用()表示,采用t 检验,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进行组间差异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健康教育后,试验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9.2±3.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8.7±3.6)均明显低于一般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表1 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2.2 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实施健康教育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提高至(154.9±11.2)分,与一般组患者(118.5±9.8)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统计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得出,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5%,一般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应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有害因素对机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升自身的健康意识[4]。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多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存在密切关系,而这些因素均可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来改善。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治疗周期,还可以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该院此次研究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用药健康教育和饮食健康教育等。实施健康教育后,试验组患者的抑郁自评测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测量表评分明显降低,与一般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护理满意度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则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该研究结果表明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

[1]宋秀君.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7(14):325-326.

[2]林超.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运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0(9):2571-2572.

[3]聂立群.健康教育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9(11):232-233.

[4]杨玉霞.健康教育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8(7):60-61.

[5]孙华.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10):198-199.

猜你喜欢
评量内科消化
内转科型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消化不良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