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律师》编剧陈彤:哲学“呆女”的快意江湖

2015-01-13 15:35木子
恋爱婚姻家庭 2014年11期
关键词:陈彤律师

木子

2014年8月20日,由陈彤编剧、姚晨和吴秀波主演的电视剧《离婚律师》在四大卫视黄金档收官,因极高的收视率和11亿网络播放量而获封“剧王”称号!在此之前,陈彤创作的热播剧《一仆二主》,也夺得了全国卫视收视之冠。但谁能想到,这位曾写出了《新结婚时代》、《马文的战争》、《说好不分手》等热播剧的金牌编剧,原本却是名差点得了抑郁症的哲学女硕士。一场病痛,一个贵人,让她转行当起了编剧,从此嬉笑怒骂,快意江湖,最终成为一代热播剧女王……

幸福来敲门,女记者却遭生死劫难

1968年,陈彤出生在浙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直到上学的年龄,她才到北京与父母团聚。当年入学时老师觉得她口齿不清,建议把她送到弱智学校开发智力。外婆知道情况后,坚决不同意,陈彤才得以正常入学。

因为家境不宽裕,高考成绩十分优异的陈彤最终选择上北京师范大学,而不是北大或清华。在她看来,“北师大的奖学金,应该比北大清华更好拿嘛!”在北师大一读7年,陈彤也羡慕那些谈恋爱、逃课、跳舞、到处疯玩的同学,但是不菲的奖学金能给她提供养活自己的生活费,所以她就成了“学术型拼命三郎”。

24岁的陈彤取得了哲学硕士学位,读的是《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等枯涩难懂的哲学名著,平时根本不看电视剧。她在获封“学霸”之余,还拿到了北京市象棋比赛冠军。但陈彤不修边幅,校园恋爱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初恋男友甚至说她是不解风情的“哲学呆女”。直到29岁,陈彤才遇到了做科研工作的英俊老公。对此,她不无得意地说:“比娱乐圈的帅哥安全系数高多了,放心呀!”

1993年研究生毕业后,陈彤进了人才扎堆的中国青年报社。初入职场的她谨小慎微,连与人说话都小声小气,穿着打扮上更是毫无朝气。她可以同一款牛仔裤买三条,轮换着穿一个月,甚至给了同事一种“陈彤常年不换洗衣服”的错觉。

有一次同事对她说:“你不适合当记者,第一你留长发不职业,第二你不尖锐。”因为这一句话,陈彤硬是把自己从一个长发飘飘的温柔姑娘,逼成了短发齐耳尖刻无比的“杠头”。另一次,一个北大毕业的同事问陈彤:“你以前肯定学习不好吧,你上过重点学校吗?”陈彤看着面前这个自顾自臭美的人,反击道:“我没上过重点学校,可我知道现在咱们是同事。”一句话让陈彤出了口恶气。

大概是环境激发了陈彤的性情和智慧,亮出风格后,她不仅在工作上如鱼得水,连文字也变得俏皮快意了许多。2000年3月,她成为《中国青年报·青年时讯》编辑部主任兼总编辑助理。她写出的《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没有人知道你打算坏多久》、《风情万种》等作品一经推出,迅速成为畅销书。喜爱她的读者评价她“义薄云天”,“为人尽管嘴不饶人却真诚可爱!”

陈彤笔下那些被描述被寒碜的倒霉蛋儿们很多都有原型,而且大多是她身边的人。这种做法连陈彤英俊的老公都无法容忍,因为她在小说里把他改头换面写得相当没出息。

陈彤的状态是分阶段的,有时喜欢在家待着没日没夜地看电视剧;有时候会去泡一夜吧,天亮而归,之后是连绵不断的饭局;有时候会刻苦工作,从下午熬到天亮都不知疲倦,但事情一完成,马上倒在床上不省人事……陈彤的写作的习惯把老公训练成了条件反射,深更半夜只要她一按回车键关机,老公就会突然醒来,睁着惺松的睡眼说:“你还是写点什么吧,我睡不着了。”

2003年5月,陈彤发现自己怀孕了,夫妻俩激动得紧紧相拥,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小生命的到来。然而7月的一天,素来生龙活虎的陈彤突然呕吐,还差点晕倒在地……虽然怀有身孕,但她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不适感,陈彤心里产生了一丝不祥的预感。而在此之前,她的人生正渐趋完美——在人潮汹涌的北京组建了幸福家庭,事业上蒸蒸日上,买了房,买了车。并且,第二天她将和老公飞赴泰国旅行。

陈彤被送往医院急救,医生确诊她罹患“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就是俗称的“绒癌”。孩子保不住了,陈彤的生命也危在旦夕……

祸兮福所倚,王海鸰教她当编剧

突如其来的打击,将一向要强的陈彤彻底击垮。她躺在病床上,才知道自己并没有那么坚强。化疗阶段,她一头美丽的秀发全部脱落,职业装也换成了病号服。看到镜中的自己,陈彤悲痛莫名。在医院治疗的半年多时间里,她历经痛楚、挣扎、失落和彷徨。

以前,她是知名作家和记者,曾调查报道过一系列重大新闻,每天都在为工作奔波,为老百姓伸张正义,日子过得充实而精彩!如今久卧病榻,眼前的彩色世界瞬间变成黑白。“刚开始还会有人来看你,渐渐地大家都忙,你几乎就成了社会的边缘人。没有音乐,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每每想到生命一旦就此完结,自己那些未了的心愿……陈彤禁不住号啕大哭。恍惚间,她似乎理解了梅艳芳当初为何要放弃治疗。一旁的妈妈急了:“你的生命并不是你的,是我给你的,你必须接受治疗,无论多难多绝望!”望着母亲的泪眼,她无言了。那些泪水和无助编织的岁月,令她顿感生命的可贵。

心烦意乱时,陈彤忍不住拿老公出气。照顾她的阿姨悄悄地劝她:“孩子,人的一生是很长的,你逞那一时的刚强做什么。人为什么需要感情?不就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共同面对吗?”朴素的话语,令陈彤顿觉醍醐灌顶。

2004年2月化疗出院后,陈彤实在太闷,又对未来充满恐惧,医院安排她每月做复诊,她则每周有事没事都去找医生。老公说:“坏了,这是抑郁症的苗头!你现在的倾诉欲望太强了,性格也脆弱得不像你了。”

陈彤在协和医院的主治医生不仅医术高明,还一次次耐心地倾听她内心的恐慌与落寞,最后给她指出一条道路,让身陷焦虑和绝望关口的陈彤,重新拿起笔来。“你是一个记者,又出过那么多书,我建议你写一部长篇小说,要过程曲折结局圆满,以此作为对自己的一个祝福。这样还有助于你摆脱忧郁症。”

于是,陈彤把病痛中的感悟写进了她的书里。在小说《无限怀念,有限悲伤》里,一个生命只剩半年的女孩,找到曾经的初恋情人,希望与他共度最后的宝贵时光,但他犹豫了。最后,她愿赌服输,令人感动叹息。

2005年,著名作家、编剧王海鸰偶然看到了陈彤的书。写完《中国式离婚》后,王海鸰正陷入创作疲惫期,希望找一个助手,陈彤的小说对情感的洞见,吸引了她的注意,她向出版社编辑要了陈彤的电话。

接到电话时,陈彤正在医院做检查,得知身体已经基本康复,她高兴极了。一听说王海鸰邀请自己合写剧本,她还是吃了一惊,坦言自己只会写点小说和新闻,对剧本一无所知。王海鸰说:“没关系,我欣赏你的文字,有我带着,你可以的!”

于是,陈彤尝试着写了一集《新结婚时代》,交给了王海鸰。王海鸰改了许久,满篇红字,却依旧夸陈彤很有天分,只是不熟悉剧本写作。“剧本跟小说不一样,小说可以让你站在一个地方俯瞰众生;而剧本呢,是要站在角色中去写的……”王海鸰还告诉陈彤,电视剧里的台词要有“动作性”,能够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那是陈彤写作经历里最幸福的一段日子,她的耳朵里听到的永远是王老师的鼓励。对于技法上的生疏,王海鸰悉心教导,在剧本里一处处亲自修正,甚至不让陈彤为故事大纲和分集发愁。到陈彤独立编剧的时候,更体会到王海鸰的传道法门对新编剧的重要,王海鸰教授的除了方法,最重要的是自信以及呈现故事时心态的自由。

接下来,陈彤一集一集地写,王海鸰帮她一集一集地改,而且一直以商量的口吻共同探讨。“整个剧本合作完成,开拍了,王老师才跟我说,她知道编剧特别脆弱敏感,所以非常注意保护我的创作状态。一些制片方、演员方面的负面意见,她都是过滤之后,认为确实有必要修改的才会跟我说。”陈彤觉得自己在初涉编剧行业时遇对了人,着实幸运!

“有一次,我去国内一位知名导演的家里,看到剧本从客厅一直堆到了洗手间。一个导演的家里都有那么多剧本,更何况影视公司呢?如果新人的剧本不能在10分钟内吸引影视公司,就会直接被枪毙掉。所以,王老师这位伯乐,让我转行当编剧时少走许多弯路。”陈彤说,王海鸰是她最感激的人。

2006年,由鄢颇执导,刘若英、郭晓冬主演的电视剧《新结婚时代》获得收视成功,也引发了观众对“凤凰男”与“孔雀女”的话题思考。之后,陈彤又跟王海鸰合作了电视剧《男人底线》,收视率和口碑也都非常好。

与王海鸰合作几次后,陈彤开始尝试独立创作,由宋丹丹主演的24集电视剧《马文的战争》,是她编剧生涯的处女作。由于是首次担任独立编剧,没有王海鸰帮忙“过滤”,交稿时,陈彤内心十分忐忑。

不料,《马文的战争》于2008年播出后反响极好,还获得了第三届东京国际电视剧节特别奖,以及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女演员奖。此时,陈彤这位初出茅庐的编剧,终于欣喜地发现,残酷的生活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窗!

《离婚律师》大火,哲学呆女成了“神剧女王”

辞掉记者工作成为一名全职编剧后,陈彤不仅敬业,也十分接地气。为了积累创作素材,她时常与菜市场的大嫂一聊就是半天,也能和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打成一片。写到夫妻之间的台词,陈彤甚至要求老公下班后和她“对一遍”,老公对此颇有怨言:“我一个科研工作者,每天被你当演员使,太过分了!”

于是,每当有稿费进账,陈彤总会第一个犒劳家里的“贤内助”。她独立创作《马文的战争》时,每集稿酬1.5万元,24集拿到了36万,比她此前出版的所有书加在一起的稿费还要多。陈彤干脆为家里添置了第二辆轿车,而且是老公心仪已久的品牌。

在写剧本之前就有“两性情感教母”之称的陈彤,每一部编剧作品都涉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话题,她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只写老百姓爱看、能引出社会热点话题的题材。在她与王海鸰合作的《新结婚时代》中,展现的是城乡差异、婆媳矛盾;《马文的战争》中是纠扯不清的男女情感。电影《我愿意》改编自陈彤2009年写的一部同名小说,陈彤说剩女不是悲剧,剩女的出现,恰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而在《你是我爱人》中所展现的,则是隐婚和外遇这两大社会热点话题。

陈彤之所以写《离婚律师》,源于一场激烈的辩论。2011年初,陈彤写过两篇文章《新婚姻法保护的是财产不是感情》和《婚姻中的“资本意志”》。201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可能是因为这些文章的关系,陈彤被请去录制一档讨论新《婚姻法》的节目。在节目现场,她和陈旭律师作为观点对立的双方,进行了激烈辩论。陈旭是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的著名律师,还是很多明星的私人法律顾问。正是这次节目,促使陈彤决定写一部从律师角度探讨婚姻意义的电视剧。后来陈律师和她成了朋友,在《离婚律师》剧本的漫长创作过程中,他为陈彤提供了她最缺乏而又亟需的法律专业帮助。

《离婚律师》以“相信爱情,经营婚姻”为主题,讲述了离异后变身钻石王老五的大律师池海东,与感情受挫的单身女律师罗郦法庭上是对手,生活中是邻居,两个原本不相信爱情的离婚律师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曲折故事。

这个剧本,陈彤写了好几年,期间《婚姻法》出了新的司法解释,因此她要不停地写,不停地修,倾尽了全力。而投资方也十分重视陈彤3年的付出,《离婚律师》的拍摄投资高达1.3亿,成为2014年“最贵”的一部电视剧。

陈彤笔下的人物和故事都极富张力,除了罗鹂和池海东的这条欢喜冤家情感线外,《离婚律师》中还涉及小三、闺蜜、职场纷争等复杂的戏剧冲突。该剧一个案情接着一个案情展开,在姚晨和吴秀波等优秀演员的演绎下,戏剧性十足,有笑有思考。

2014年,对陈彤来说是个丰收年。先是她创作的电视剧《一仆二主》,被张嘉译、闫妮演火,3月19日播出后,一直稳居同时段电视剧收视之冠;8月20日,她创作的电视剧《离婚律师》在江苏、浙江、天津、深圳卫视黄金档完美收官,因极高的收视率和11亿网络播放量而获封“剧王”称号。

如今,陈彤已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金牌女编剧,每部剧本的稿酬达7位数。纵使如此,她还忙里偷闲,于2014年8月1日出版了情感散文集《如果你爱上了藏獒》。这俏皮的书名来自书里的一篇文章,“如果你爱上了藏獒,就不能指望他像鸡一样给你下蛋。”说的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一个喜欢折腾的男人,女人后来心有不甘期待安稳。陈彤给出的建议是:“如果你喜欢的是越野男的越野气质,你就别抱怨不省油。道理很简单,如同你养只鸡,鸡不下蛋你抱怨,你要养一藏獒,你就不能指望它像鸡一样定时下蛋。”

作为一个46岁的编剧界名人,陈彤的文字俏皮快意,笔下的情感没有干巴巴的说教,有的是形象的比喻、透彻的分析;她的性格真诚爽朗,不做作不矫情。她有时候也会在博客上抨击一些生活中的不公现象,但这并不妨碍“神剧女王”对真实生活热烈的爱。

(本文严禁转载及网摘)

(责编/方堃)

E-mail:fangkun212@sina.com

猜你喜欢
陈彤律师
《全国律师咨询日》
芦荟药材化学成分鉴定及UPLC指纹图谱分析
《全国律师咨询日》
“新婚姻法”说道多 听听律师怎么说
A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ridge regression and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i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摄影作品欣赏
—— 巴基斯坦一瞥
“建设律师队伍”:1950年代的律师重塑
我遇到的最好律师
《离婚律师》编剧陈彤:哲学“呆女”成了热播剧女王
编剧陈彤: 从哲学“呆女”到热播剧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