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症候透析及对策

2015-01-14 14:27李传江
教学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症候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李传江

[摘 要] 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近些年《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习收效甚微,这与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够以及教师教法单一有关。因此要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文言文教学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 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症候;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5-0061-03

无论哪一种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篇目都是中华传统经典之作,更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表达了特定的历史现状和文学艺术。在教育改革明确要求恢复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教学改革尤为重要。面对目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状,笔者对江苏境内四所高校两个年级非中文专业的专科学生和部分中文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近些年实际课堂中的教育教学实践,指出《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与不足,旨在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 《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症候调查

本次调查将学生问卷与教师问卷分开,学生问卷全部面向非中文专业专科学生(见表1),设计了29道选择题和1道问答题,内容包括“你是否喜欢学习文言文”、“描述你心目中文言文课堂”等,层层深入,尽量以最合理科学的方式深入挖掘文言文教学中的现实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学生“学的态度”和教师“教的方法”是影响文言文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因素。

1.1 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1]当问及是否喜欢文言文时,许多学生直截了当回答“不喜欢”,有些同学回答“没兴趣”、“用不上”等。《大学语文》的授课对象主体是非中文专业学生,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原本就不高,对文言文更是有畏难情绪,课前不预习、课堂不用心、课后不阅读的情况较为严重。而不讨厌文言文的学生也更多沿袭高中应试的学习方法,习惯于以理解字、词、句为主。即便如此,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2%的学生能完全弄懂文章意思,大致懂得文章意思的占67%,仍有11%学生依然不懂(见表2)。对于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大部分学生不能主动体味,甚至将一些鲜活的美感肢解,缺乏对名篇佳作的真正了解与欣赏,造成了文言文学习疲惫现象,不愿主动涉猎学习,仅局限于课堂所学皮毛而已。

1.2 教师讲授文言文方式枯燥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大部分高校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但文言文授课模式却没多大改观,一般是教师先对作者和作品背景简单介绍,而后通读全文,讲解重点实词、虚词、分析文章大意,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写作艺术等。调查发现,高校《大学语文》课程都是作为公共课开设,课时量有限,文言文篇章又必须在弄懂全文意思后才能像现代文一样进行分析,讲解实词、虚词、句式等也就显得无可厚非,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对文言文所涉的历史背景、情感价值等问题不能充分展开,造成了文与言的相对割裂。

实际上文言文是既有言又有文的文章,言与文互为一体。而现实的教学情况造成了大部分教师授课重言而轻文,弄懂了晦涩难懂的文字符号后,却失去了鲜活的人物对话、充沛的思想感情以及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这种相对枯燥的教学模式,怎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虽然如此,大部分学生内心里并不是排斥学习文言文的,更多原因是文言基础知识欠缺,又不是专业课,所以不愿下功夫,也就不能真正走进文言文,体味它的美感。

2 《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症候分析

《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长久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受教师、教法、教材、学生等诸多方面原因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有畏难情绪、学习主动性不够

《大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虽然是中华优秀传统名篇,但对于那些没有受过阅读训练、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逐渐形成畏难情绪,久之就会失去学习信心,提不起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习主动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动学习的知识很难真正进入脑海中,更多同学甚至连笔记都没有,听过即忘。

相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大学语文》课堂中的文言文篇幅相对加长,句式词义也更复杂,不再是较为简单的美文赏析,这也是学生畏难情绪占上风、学习文言文主动性不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老子》四章虽短小精悍却玄妙深奥,《晋楚城濮之战》虽浅显易懂却人物繁杂,《垓下之围》虽情节简单却篇幅过长。类似这些文章如果没有课前的充分预习,就无法在课内的有限时间里吃透文本。

2.2 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气氛沉闷

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对于许多公共课的开设不是很理解,尤其是《大学语文》中的古典文言文篇目。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应该加强公文体写作教学,学习理解一些文言文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根本用不着。殊不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经典佳作,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素养,传承着历史的厚重使命,这些学生缺乏基本的认识,没有积极主动地涉猎学习的愿望也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预习习惯,即使被迫学习一些也是为了应付考试,求知欲望不强。这与教师忽视对学生的相关引导有关,课堂上更多教师只是教授知识,没有将“听、说、读、写、诵”落到实处。即使教师花再多心思讲解字词句意,口干舌燥的强调,但是缺少了与学生的互动,也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爱听,也记不住,课堂死气沉沉,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弊病所在。

2.3 教师教法单一,文言割裂

大部分《大学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师都要花大量时间帮助学生弄通文意,但是这种见言而忽视文的教学,容易割裂文言文的美感,丢失文言文人文关怀。语文除了工具性以外,最大的特点是人文性,其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将“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奉为“真经”、看作“至宝”,相对忽视了文的价值。这种相对机械、刻板的教学方式,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吸引学生的闪光点,客观上也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的课堂不但容易让教师失去教学热情,更容易束缚学生思维,遏止学生创造力,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荡然无存,令中国传统文化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

3 《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改进策略

针对目前《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教育改革精神,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3.1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强学习趣味性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心,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辅导者,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2]《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面对非中文专业的各类学生,教师更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尽力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尤其是活跃的课堂氛围,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真正融入课堂情境。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都是千百年来的文学经典,是绵延历史画卷中的一个图案,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教师可以联系史实和相关背景资料以增加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甚至可以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演义故事、野史轶闻等,这样可以淡化教材文本内容的枯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许多文言文篇目都可以通过情景再现还原故事情节,课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比较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以及行为动作之间的差异,切身感受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变化等,这样的学习由“死学”变为“乐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够创设特定的场景氛围,增强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乐”中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某些文言词汇在现代日常口语中的运用,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例如《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文公重耳出亡时“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其中“饥”指一般的“饿”,现在关中方言里肚子饿了仍然说“饥咧”。

3.2 明确文言文的价值目标,调动学习主动性

“文言文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至今,是诗文中的极品,蕴含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所以这些精华佳作,不能不读。”[3]但除了机械地应付考试外,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一无所知。实际上,阅读学习相关作品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还可以增强自身文化修养。

明确了文言文的价值目标,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文言文,才能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外阅读。充分的课前预习更容易将学生带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感知文言文的美感,还可以更多地节省课堂时间,多与教师互动交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提高他们鉴赏文言文的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外阅读,老师介入的时间都很少,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环节。中华几千年曲折的历史、动人的故事、美丽的传说,还有那些文人雅士、君子之风等,只要教师的知识面足够丰富、视野足够开阔,就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各抒己见,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交流学习。

3.3 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习有效性

文言文教学既要求注重必要的古汉语知识,也要求理解和鉴赏古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有效时间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传统的文言文串讲法早已不再适应现代课堂,尤其是新时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问题意识强,就需要《大学语文》课堂加入一些新鲜元素,重点字词、句意等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教师必须花更多的心思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上,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循循善诱,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身入其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想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中得有阳光。”[4]教师要真正从自身做起,勤于思考勤于发掘,不断提高自身学识修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当然,倡导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也还是文言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总之,文言文是《大学语文》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学实践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已经不适应现代大学课堂,新时期的《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除了注重能力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外,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亦乾.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266.

[2]栗洪武.学校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8.

[3] 叶元齐.文言文立体化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0,(14):16-17.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3.

[5]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2014-03-26)[2014-04-29].http://www.gov.cn/xinwen/2014-04/01/content_2651154.htm.

猜你喜欢
症候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