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

2015-01-14 02:53陈忻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敏感期关键期画画

有一次,一位妈妈在微博上问我,我家宝宝2 岁了,最近吃饭的习惯非常不好,经常乱丢食物,不好好吃饭,以前1 岁多时还挺好的,能自己学着用勺子自己吃。是不是我错过了孩子的吃饭敏感期,应该怎么弥补?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我的孩子是不是进入了书写敏感期、认字敏感期?

渐渐地,我发现目前有关敏感期的概念在国内的传播和使用过于宽泛,已经偏离了敏感期最初的定义,并且引起了很多父母毫无必要的焦虑。所以,有必要和大家聊一聊发展心理学中的敏感期这一概念。

究竟什么是敏感期?敏感期从何而来?

1从研究鹅宝宝的依恋行为中产生的关键期要说清敏感期的概念,让我们从源头——关键期这一概念讲起。最初关键期概念是在动物行为学研究领域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欧洲生态学家罗伦斯发现,从保温箱里孵出来的鹅会对第一眼看到的移动物体产生依恋,这些鹅宝宝因为从蛋壳里出来后看到了罗伦斯,而不是鹅妈妈,它们就会跟随罗伦斯。罗伦斯说,孵出来的13?16个小时是这些鹅宝宝形成这种依恋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这里关键期的意思是,在动物发展过程的某个时间段,对于某一种能力,它们首先已经在生理上具备条件,同时此时对来自环境的刺激也最敏感,如果得到了这种刺激,就会产生正常的发育,而如果错过了就很难弥补,这段时期就是关键期。

人类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关键期。比如,人类的胚胎在母体内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表发育,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发育,就会受到不可逆的影响。比如上世纪50~60年代,德国的一些孕妇吃过一种止孕吐的药,后来发现吃了这种药的妈妈生下来的宝宝四肢发育不健全,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出生缺陷。这就是因为药物的作用,让胚胎在发育的关键期受到影响,错过了就无法弥补了。

尽管如此,在长期的研究中,发展心理学领域认为用关键期来解释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关键期说的是“要么发展”或者“要么不发展,无法弥补”,这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

2为大家科学解读敏感期所以,发展心理学提出一个更为灵活的概念——“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敏感期的定义是,在这一段时期内,某些方面能够以最优发展的方式发生,而且这个时候环境对个体这一方面发展的影响最有效,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可能发展不能达到最佳,或者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不能达到最有效效果。

这便是在发展心理学中的“敏感期”,必须承认,当孩子处于某一方面的敏感期时,如果外界给孩子提供了合适的发展环境和刺激,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家长们担心错过了孩子发展敏感期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科学解读敏感期的概念,第一,敏感期不像关键期这么极端,虽然错过了可能不能达到最佳,但并不意味着“要么发展,要么无法弥补”。

其次,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敏感期的“窗口”远比我们想象的大,不是大家理解的“只有几个月或一年的时间”,孩子的发展没有那么容易就错过了,更不是稍纵即逝。

我们以宝宝学说话为例。研究表明,母语的习得是有敏感期,要想学会语言,孩子必须生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因为他们在人生最早的几年对语言的输入很敏感。但这并不表明错过了人生的头三年,孩子就永远无法学会说话。即使孩子在婴儿时被剥夺了语言环境,到6~7岁时才生活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孩子依然能够学会语言。只是7岁之后,不能习得语言的概率才会逐渐增加。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母语习得的敏感期非常长。

试想,一个生活在正常环境里的宝宝,只要获得足够的语言刺激,错过语言敏感期的可能性是相当微小的。只有像狼孩那样,完全与人类社会隔绝才有可能无法弥补。

这和前面讲到的药物作用一样,是非常极端的情况。

第三,发展心理学中的敏感期,也不是像字面理解的那样,“宝宝喜欢什么,就是对什么敏感,就是xx敏感期”。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规律和特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并不是每一阶段都可以笼统称为“xx敏感期”。

自从敏感期这个概念开始流行,很多人泛化、夸大了这个概念,又自创了很多相关概念,比如,婚姻敏感期、写字敏感期、画画敏感期,甚至吃饭敏感期都有。总之,敏感期是个筐,什么问题都在往里面装。

“旧闻插播”

2013 年,某地一幼儿园为孩子们举行集体婚礼,质疑声不断,园长在接受采访时说,5 ?6 岁的孩子进入了婚姻敏感期。那么真的有婚姻敏感期吗?

在理解了发展心理学中敏感期的概念后,希望爸爸妈妈可以自己去判断所谓的敏感期是不是说得通。如果按照敏感期的定义,孩子在婚姻敏感期内将获得对婚姻的最佳理解,而此时外界对他们输入婚姻的概念能起到最佳发展作用,过了这段时间,他们将不能获得对婚姻的最佳理解。

这说得通吗?恋爱婚姻发展观怎么可能只在5 ?6 岁的时候发展,而过了这个阶段就不能很好理解婚恋了呢?

给亲爱的你减压: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当我们理解了敏感期的本来含义,了解了儿童发展的“时间窗口是很宽”之后,你就不用过于焦虑了,总是生怕错过某某敏感期,自己让孩子无法得到最好的发展。

而且和你想的正好相反,神经科学和早期剥夺的研究倒是证实幼儿的发展极具可塑性。一旦提供条件,幼儿的补偿性发展会很快,当然年龄越小,恢复越快。另外要注意,早期的刺激必须恰当合适,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的刺激反而会阻碍儿童的发展。

问答时间

Q我的孩子在某个阶段对一件事特别感兴趣,这是不是进入发展的某某敏感期了?

A有些妈妈说,我确实在某个期间,观察到孩子对某些事物感兴趣,这是不是进入敏感期呢?应不应该加以引导呢?

父母能够观察到孩子在某一时期的兴趣并加以引导,这是一件好事,不过宝宝是不是进入了某个敏感期,我们就要仔细分析了。endprint

首先,儿童的发展在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为人父母自当了解和尊重这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但是,无需套用敏感期去解释这些表现,因为孩子的发展特点可能会通过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果只关心表现出来的行为,并冠以“xx敏感期”,可能会让我们忽视背后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让我们焦虑。我们用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为例来解释。

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有一定的时间表:

4?5个月,孩子能够抓握物体,把这个物体在两个手中倒来倒去来研究。他们依靠手指的触觉来学习物体的特性。

6?12个月,婴儿的手指动作更加灵活,在第一年结束之前,孩子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拿起一个物体。

16个月,可以拿住蜡笔乱涂。

2岁左右,可以画横线和竖线。

这是大致的发展时间表,大部分婴幼儿都是这么发展的,这就是共性。可是孩子的发展既有共同性,也有个体差异性。在发展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兴趣却不一样。有的孩子3~4岁的时候对画画开始感兴趣,喜欢涂鸦;有些孩子对画画不感兴趣,不过他们喜欢玩汽车,搭积木。

所以当妈妈观察到孩子在某段时间对画画感兴趣,不是孩子进入画画敏感期,而是这些孩子在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个人兴趣。

而那些在3?4岁对画画不感兴趣的孩子是不是没有或错过了画画敏感期了呢?当然不是,因为根本没有画画敏感期,也没有证据说3?4岁是学画画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就永远不能发展。相反,有很多画家都是很晚才开始学绘画。

对画画不感兴趣的孩子,他们的精细动作也一样发展,他们也许喜欢的是玩汽车、搭积木,这同样是基于精细动作的发展基础上,来运用和锻炼手的能力。所以说,他们的发展规律是有共性的,但是个人兴趣却是千差万别。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对某些所谓的敏感期焦虑,越焦虑越强迫孩子去做,反而让孩子产生反感。

给亲爱的你减压:

人类的发展没有那么脆弱,以至于错过几个月或者一年的训练就会难以弥补,影响终身。事实上,人类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而且学习窗口的关闭也不像很多父母想象的那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刷地关闭了。所以说,只要孩子生活在正常的环境里面,就不存在被剥夺的危险。

父母能够观察孩子的兴趣并提供条件,顺着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是我们所鼓励的。不过,父母不必对一些不存在的敏感期感到焦虑。因为我们的焦虑会影响孩子,给他们造成莫名的压力,这恰恰会影响他们的最佳发展。

专家简介:

陈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世界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和国际婴儿研究协会成员。专业主攻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尤其是婴幼儿社会性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著有教子书 《高效能父母的21 个教子习惯》(全新修订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敏感期关键期画画
淡定面对儿童敏感期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完美捕捉孩子数学敏感期,这些绘本少不了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敏感期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探究(下)
敏感期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探究(上)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