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明代汉服设计与对比

2015-01-15 02:31陈娜娜徐方杰陈嘉毅
纺织科技进展 2015年6期
关键词:汉服款式服饰

陈娜娜,徐方杰,陈嘉毅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汉、唐、明代汉服设计与对比

陈娜娜,徐方杰,陈嘉毅*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介绍了汉服的由来及发展,通过对汉代、唐代、明代汉服的对比性研究,总结出汉服在款式风格、色彩方面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分别进行了汉代、唐代与明代汉服的设计与制作。

汉服;款式风格;色彩;设计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古时汉族人们称汉服为“衣冠”,所以汉服也被称为“华夏衣冠”。汉服是从夏商周至明朝四千多年历史中汉族主体人群所穿的服饰,是自然发展演变而来的具有明显风格特点的一系列服饰的统称。今天人们所称的“汉服”更强调她的民族性而非历史性,是汉族同胞对自己传统服饰的称呼,更是汉民族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

从夏商周至明朝四千多年历史中,汉服的风格、款式、色彩等有了明显的变化,从朴实至华丽,从简单到繁复。汉代、唐代、明代是我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朝代,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成型时期,唐代是鼎盛时期,明代则是走向衰落时期。通过对这三个朝代汉服的研究,可以了解汉服的整体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1 汉、唐、明代汉服研究

1.1 汉代汉服

1.1.1 款式风格

汉代汉服有着浪漫浑朴的效果,壮阔豪放的风格,是唯美华丽的艺术。汉代着衣的主要特点为:着外衣时,由于领大且弯曲,有人称这种交垂的领型为“古者文领”;着衣时必须暴露中衣的领型;着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袖宽为一尺二寸;衫无袖;着裘时毛朝外;腰带极为考究,并且配以玉的配饰作为身份的象征;以长衣覆地不露足为多,服装宽大,袖子端立或双手摊开或作握物姿势,也有的微露双足[1]。汉代女子多着深衣、襦裙;男子多着曲裾、直裾两种。

1.1.2 色彩

汉代汉服颜色较沉重、浑厚。汉朝尚火德,所以主红色和黑色。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丝织的装饰物。普通百姓着复色服饰,如茶褐色、黄棕色、棕色、灰色、银灰色和粉绿色。

1.2 唐代汉服

1.2.1 款式风格

唐代汉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的严谨、战国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唐朝的汉服风格可大致分为初唐的清新明丽、盛唐的自由开放、中唐的绚丽多姿和晚唐的细腻精致。唐代女子汉服是中国服装史上的一次突破,女着男装、露胸装这些是其他朝代女子不可能穿着的服饰。男子汉服袖子较前期窄,衣领也不再有翻折现象,多数穿着圆领、窄袖的袍衫。晚唐由于一直纷乱,逐渐被世俗制的宽袍大袖、长裙丝缕所替代。下层民众穿着短衣、窄袖。一些隐逸野士们则多穿一种和领对襟宽沿边的大袖衣,下穿肥阔的裤子或者长裙,头戴高巾,足着丝履[2]。唐制规定,女子汉服分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四种,前三种为后妃、命妇及女官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

1.2.2 色彩

唐代女子崇尚红色,喜用红、绿两种色彩来装扮自己。除此之外还有黄色、紫色、蓝色等颜色,总之色彩绚丽,大胆奔放。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自由、丰满。唐朝把赤黄色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色彩。官服服色紫色最高贵,绯色次之,绿色、青色又次之。又在绯、绿、青中分深、浅色用以区别自一品至九品官的品服级别。平民则多着褐,皂色或本色麻布粗服[3]。

1.3 明代汉服

1.3.1款式风格

明朝政府采取了上乘周制、下取唐宋的治国方针,对整顿和恢复礼仪极其重视。随着宋明理学的发展,“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主旨,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了禁锢。明朝的服饰有着严格的规范,与唐代的雍容大气相比显得更加严谨与严肃。明代服饰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且明代汉服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明代女子汉服有严格的等级制:普通女子以粗布袍衫、袄裙为主,命妇都有冠服。各阶层男子便服主要为袍、裙、短衣、罩甲等。士者着斜领大襟宽袖衫,宽边直身。衙门、皂隶杂役着漆布冠,青布长衣,下截折有密裥,腰间束红布织带。捕快类头戴小帽,青衣外罩红色布料背甲,腰束青丝织带。富民衣绫罗绸缎,不敢着官服色,但于领上用白绫布绢衬之,以别于仆隶[4]。

1.3.2 色彩

明代普通女子不许用金绣。袍衫只能用紫色、绿色、桃红等,不许用大红、鸦青与正黄色。皇后、皇妃、命妇一般为正红色大袖衫、深青色背子、加彩绣帔子、珠玉金凤冠、金绣花纹履。明代只有皇室能用蟒龙、飞鱼、斗牛等图案,以及元色、黄色、紫色等颜色。

2 汉代、唐代、明代汉服设计与平面制作

古人使用二维的平面方法裁剪[5],很少考虑人体曲线,裁剪制作成的衣物宽松且飘逸,重“意”轻“形”。

2.1 汉代汉服设计

2.1.1 款式图设计

汉代服饰以礼服为例,衣袖较长,选取三饶曲裾及垂胡袖作为服装的款式。汉代的汉服颜色较沉重、朴素,因此服装颜色选取了土色系,另以同色调的印花布为衣缘,让服装不至于过分单调,朴素中带着华丽。由于汉代时期的织造技术有限,因此服饰布料选取棉麻材质,以期能显出汉代汉服的特色,如图1所示。

2.1.2 结构图设计

如图2所示,具体尺寸设计为:B=84cm,W=68cm,裙长100cm,袖长=110cm(袖子为礼服袖,计算方法为:全臂长+手掌长+半臂长),领缘宽=20cm,领缘长=150cm,袖缘宽=20cm,袖缘长=20cm,裙缘宽=35cm,长度为三绕。

2.1.3 工艺流程

裁剪→合中缝→合袖缝→镶裙缘→上袖缘→上领缘→熨烫。

2.1.4 成衣展示

图1汉代曲裾款式图设计

图2 汉代曲裾结构图设计

图3 汉代曲裾成衣效果图

图3为汉代曲裾穿着效果,由于该款式为常礼服,因此袖长较长,一般穿着者成端立状或握物状。

2.2 唐代汉服设计

2.2.1 款式图设计

唐代的汉服则以齐胸襦裙为例,衣袖为常服袖。唐代汉服的颜色较明艳,因此服装颜色选取了红色、白色,红色边缘缀以黑色图案[6]。强烈的对比使得服装明丽,高调。材质以丝绸为主,彰显其奢华,如图4所示。

2.2.2 结构图设计

如图5所示,上襦的具体尺寸设计为:衣长=40cm,袖长=70cm(袖为常服袖,计算方法:全臂长+手掌长),领缘宽=4cm,领缘长=110cm,袖缘宽=4cm,袖缘长=60cm。

图4 唐代齐胸襦裙款式图设计

图5 唐代上襦结构图设计

齐胸襦裙是一片合围式,呈长方形。具体尺寸设计为:裙宽=上胸围×3,裙长=腋下到地面的距离,裙腰长=上胸围×1.5,裙腰宽=6cm,裙带长=上胸围+裙长/2,裙带宽=2cm。

2.2.3 制作工艺流程

上襦的工艺流程:裁剪→合中缝→合袖缝→将对襟上襦上领缘→将对襟半臂上袖缘→整烫。

齐胸襦裙的工艺流程:确定褶量→裁剪→面料打工字褶,里料打顺褶→拼合面料里料→熨烫→上腰头→整烫。

2.2.4 成衣展示

图6为唐代齐胸襦裙穿着效果图,该款式为3件,外面半臂上襦可脱卸,只保留对襟上襦和齐胸襦裙;齐胸襦裙可根据穿着者的喜好上下调整,最低不低于胸围。

2.3 明代汉服设计

2.3.1 款式图设计

明代的汉服以袄裙为例,这是明代女子较常见的服装。袄裙,上袄下裙,袄的衣袖是明代比较普遍的琵琶袖,裙则是明代的特色马面裙。服装颜色选用普遍熟知的颜色搭配,鹅黄配柳绿,鹅黄色的袄,柳绿色的裙,明亮又和谐。内衣选用棉料,舒适贴身;外衣选用麻料,质感挺阔,如图7所示。

2.3.2 结构图设计

图6 唐代齐胸襦裙成衣效果图

图7 明代袄裙款式图设计

图8 明代上袄结构图设计

如图8所示,上袄的具体尺寸设计为:衣长=50cm,袖长=70cm,胸围=84cm,领缘宽=7cm,领缘长=90cm。

马面裙的具体尺寸设计为:裙宽=150cm,裙长=腰围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裙头宽=20cm。

裙头长=150cm,裙带长=0.5W,裙带宽=4.5cm。

2.3.2 制作工艺流程

上袄的工艺流程:裁剪→合中缝→合外襟大小片→合里襟大小片→合袖缝→上领缘→合袖口→整烫。

马面裙的工艺流程为:确定马面裙的马面、褶量→裁剪→两边各打褶5个,分别倒向两侧→拼合马面→熨烫→上腰头→整烫。

2.3.4 成衣展示

图9 明代袄裙成衣效果图

图9是明代袄裙穿着效果图,琵琶袖是其主要特征。该款式颜色鲜明活泼,是最具代表性的明代汉服。

3 结论

基于对汉、唐、明代汉服的研究,经过设计制作总结得知:(1)汉代汉服浪漫浑朴、壮阔豪放、唯美华丽。汉代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为后世服饰奠定了基础。汉代汉服颜色较朴素低调,款式优雅端庄;(2)唐代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的严谨、战国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3)明代汉服有着严格的规范,与唐代的雍容大气相比显得更加严谨与严肃。

汉服的研究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也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它让我们进一步地去了解华夏服饰背后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良的一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能让华夏祖先的优良民族精神传承得更深更广,同时促进了我国汉服的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1] 沈从文.中国服饰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3] 王小雷.解读唐代服饰艺术风格[J].江苏丝绸,2006,(2):38-40.

[4] 周绍泉.明代服饰探论[J].史学月刊,1990,(6):34-40.

[5] 陈 霞.中国古代传统二维服饰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0,(9):87-88.

[6] 高 岩.中国唐代女装与日本和服造型研究[J].辽宁丝绸,2006,(3):14-17.

Comparison and Design of Hanfu in Han,Tang and Ming Dynasty

CHEN Na-na,XU Fang-jie,CHEN Jia-yi*
(School of Textile and Garmen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224051,China)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hanfu were introduced.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anfu in Han,Tang and Ming Dynasty,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shion styles,colors,hierarchy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each dynasty were summarized.Three kinds of hanfu in the three typical dynasties were designed and sewed.

hanfu;style;color;design

TS941.7

A

1673-0356(2015)06-0055-04

10.19507/j.cnki.1673-0356.2015.06.017

2015-08-07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2015R42867)

陈娜娜(1994-),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

*通信作者:陈嘉毅(1982-),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服装材料和服装结构,E-mail:8339009@qq.com。

猜你喜欢
汉服款式服饰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动物“闯”入服饰界
汉服新“江湖”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上台说汉服
Dream Bag
最火的单品款式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