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霞浦附马洋矿区银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2015-01-15 01:27陈爱和
福建地质 2015年3期
关键词:晶屑北北东霞浦

陈爱和

(福建省地矿建设大队,福州,350002)

1 矿区地质特征

霞浦附马洋矿区处于闽东火山断坳带北段东缘,福鼎—福清北北东向大断裂北段[1],福鼎(秦屿)—霞浦晚侏罗世火山喷发(亚)带南段*1∶20万福安、三沙、浮鹰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福建省区域地质测量队,1977。。

1.1 地层

矿区内仅出露晚侏罗世南园组第二段,为一套酸性火山喷发岩。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局部北西,倾角约35°(图1)。主要岩性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岩夹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英安质凝灰岩。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呈灰、灰白色,具熔结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晶屑、塑性浆屑和火山灰等组成。晶屑成分为石英、长石,塑性浆屑呈鸡骨状、撕裂状、蚯蚓状。

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呈灰、灰白色,具含角砾熔结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晶屑、塑性浆屑、角砾和火山灰等组成。晶屑成分为石英、长石,塑性浆屑呈鸡骨状、撕裂状、蚯蚓状,略具定向排列。

流纹岩:呈灰、紫灰色,具斑状结构,流纹构造。岩石由斑晶、基质等组成。斑晶成分为石英、长石,基质为长英质。

英安质凝灰岩:呈灰、深灰色,具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晶屑、玻屑和火山灰等组成。晶屑成分为石英、长石,长石以斜长石为主。

1.2 侵入岩

区内燕山晚期侵入岩主要有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岩、辉绿岩、闪长玢岩等,呈岩株、岩枝、岩脉状产出。长一般几十至几百米,宽一米至数十米,沿北北东、近东西向展布。石英闪长岩分布于矿区中部,呈近东西向横贯矿区,长约940 m,宽20~450 m,在矿区中部被北北东向断裂(F1)错断。花岗斑岩、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

1.3 构造

区内主要有北北东向及近东西向2组断裂,近东西向断裂切割北北东向断裂。

北北东向断裂(F1):为区域秦屿—霞浦大断裂的一部分,分布于测区东南部,断裂走向20°~30°,倾向北西西,倾角约75°。断裂带中岩石较破碎,局部可见数米宽的破碎带,断面光滑,呈舒缓波状,断裂两侧次一级裂隙发育,沿断裂及次一级裂隙有花岗斑岩脉及铁锰质矿物充填。力学性质属压扭性,推测其为导矿、贮矿构造。

近东西向断裂(F2、F3):分布于矿区中部、南部,走向260°~290°,倾向北,倾角40°~60°,局部73°。断裂两侧岩石破碎,并错断矿化脉,为破矿构造。

1.4 围岩蚀变

区内岩石普遍遭受蚀变,常见有硅化、绢英岩化、矽卡岩化、黄铁矿化、角岩化、绿泥石化等。根据蚀变的展布特征,划分为线型蚀变和面型蚀变2种。

线型蚀变受断裂构造控制,沿断裂及旁侧裂隙呈线型展布,以硅化、绢英岩化、矽卡岩化最为发育,伴有锰、银等多金属矿化。大致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的线型蚀变与银锰多金属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面型蚀变分布于矿区的火山碎屑岩中,蚀变见有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形态规模

矿区共圈出银锰工业矿体3个(AgMn-1、2,MnAg-1),低品位银锰矿体5个(AgMn-3、4、5 、6、7),矿体贮存于矽卡岩化绢英岩化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

AgMn-1矿体:为矿区规模最大的矿体,分布于1~4线,地表有5条探槽控制;深部有1个平硐和4个钻孔控制,平硐控制斜深小于40 m,标高为108 m。有5个工程见矿(TC002、TC103、TC202、PD01、ZK2)。矿体为不规则脉状,在平面和剖面上呈舒缓波状及膨大收缩等特点,走向5°~17°,倾向南东东,倾角74°~81°。矿体长约120 m,斜深大于100 m,厚度1.77~9.0 m,平均厚4.19 m。Ag品位40.3×10-6~1 140×10-6,最高可达3 005×10-6,平均405.35×10-6。 Mn品位11.02×10-2~43.46×10-2,平均13.34×10-2。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处,银锰局部富集形成富矿包(图2)。

图2 霞浦附马洋矿区银锰矿2线地质剖面图Fig.2 Diagram showing the geological profile in the No.2 exploration line of Fumayang Silver manganese deposi1―晚侏罗世南园组第二段;2―燕山晚期花岗岩;3―断层及编号;4―银化矿体及编号;5―银矿体及编号;6―槽探及编号;7―钻孔及编号;8―单工程真厚度/银品位

AgMn-2矿体:分布于3~4线。地表有间距40~60 m 5条探槽控制。矿体于0线附近较薄,2线、1线较厚,往东北被F3断层错断,往西南尖灭。有3个工程见矿(TC001、TC201、 TC102),矿体总体走向25°~40°,倾向北西,倾角72°~81°。矿体长约122 m,厚度1.82~4.98 m,平均2.92m。Ag品位41.6×10-6~694×10-6,平均257.48×10-6。 Mn品位10.19×10-2~24.85×10-2,平均13.87×10-2。

MnAg-1矿体:地表有4条探槽控制,浅部有2个民硐和3个钻孔控制。有2个工程见矿(TC1201、TC1401),矿体于8线西南端被F2断层错断,往东北尖灭。矿体总体走向5°~59°,倾向南东,倾角66°~78°。矿体长约70 m,厚度4.82~5.77 m,平均5.3 m。Ag品位107×10-6~201×10-6,平均135.22×10-6。Mn品位11.46×10-2~26.14×10-2,平均19.22×10-2。矿体地表出露标高140~167 m。

AgMn-3、AgMn-4、AgMn-5、AgMn-6、AgMn-7为低品位银锰矿体,Ag品位为44.1×10-6~79.7×10-6,厚度1.50~4.20 m。

2.2 矿石质量

矿石具细粒变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有土状、蜂窝状、块状、细脉状等。

金属矿物见有辉银矿、硬锰矿、软锰矿、褐铁矿及少量铜的次生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云母、长石、石榴石、蔷薇辉石等。

银锰矿石化学分析成果,矿石中有用组分主要为Ag、Mn。含量为Ag 40.3×10-6~1 140×10-6,平均为243.58×10-6;Mn 10.19×10-2~43.46×10-2, 平均为11.89×10-2。锰银矿石化学分析成果,矿石中有用组分主要为Mn、Ag。含量为Mn 11.46×10-2~26.14×10-2, 平均为19.22×10-2;Ag 107×10-6~201×10-6,平均为135.22×10-6。据组合分析成果(表1),伴生有益组分Au平均品位为0.10×10-6,可以综合利用。一般富银锰矿石中Au含量较高,Ag与Au含量关系密切,二者互为正消长关系。

矿石类型按氧化程度可分为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地表一般为氧化矿石,平硐(高程为108 m)中为混合矿石。氧化矿与混合矿的分布无一定的规律性,其氧化程度可能与矿石所处的裂隙发育程度和地下水渗透作用强弱有关。

3 矿床成因

矿区处于霞浦岩体外接触带上,岩体侵入于南园组中,接触蚀变带宽大于1 km。在外接触带形成角岩化、硅化、多金属矿化等。北北东向断裂(F1)为区域秦屿—霞浦大断裂的西南段,该断裂切割较深,是矿液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破碎带及其次一级裂隙为容矿的有利场所。

4 找矿标志

(1)矿体出露地表,经过氧化形成黑色铁锰帽,为直接找矿标志。

(2)断裂破碎带中硅化、矽卡岩化、多金属矿化叠加并存时,为直接找矿标志。

(3)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突变、拐弯处,并叠加有矿化蚀变时,为直接找矿标志。

(4)在微地貌上显示正地形,或山坡变陡处为间接找矿标志。

该文是在2005年福建霞浦附马洋矿区银锰矿地质详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后期补充详查工作成果编写而成,为项目集体成果。

1 福建省地质矿产局.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晶屑北北东霞浦
霞浦滩涂
高湿环境土石坝土料比选分析和物理性能研究
浏阳市戴家洞铜多金属矿小构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匆匆那年,我去过的霞浦
霞浦
厚德载物 博学多才 自强不息 臻于至善——霞浦八中精神
鄂西野三关地区构造复合关系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新民组“豆状”凝灰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华北构造区主震型段和多震型段划分与强震孕育模式初探
西石匠山次火山热液型铜矿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