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新丝路复兴茶产业

2015-01-18 06:07程启坤
西部大开发 2015年10期
关键词:砖茶陕南产区

主持人:

中国产茶历史悠久,在古近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中,中国茶曾经是重要的贸易商品,通过陆上和海上多条丝茶之路,把中国茶与中国茶文化带给世界各国。陕西在历史上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曾经是中国茶传播与运销西亚与俄国乃至欧洲的重要集散地,有过历史的辉煌。如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平台上,陕茶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

主讲人:程启坤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第一,宣传陕茶的历史文化,让世界了解陕茶曾经有过的辉煌

早在西周初陕南巴族人已开始种茶。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称:“丹漆、荼、蜜皆纳贡之。……园有芳、香茗。”商末周初建立的巴国,其领地北接陕南的汉中。当时的巴族人已生产制作茶叶,并将茶作为土贡产品上贡,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贡茶之始。而且人工种植的茶园中,出产“香茗”。这一历史事实说明陕南是中国人工种茶较早的地方,也是产茶和用茶较早的地方。

唐代长安的宫廷茶道引领全国茶为国饮的发展。大唐王朝兴旺时每年举办的“清明宴”必尝当年新茶,清明宴上有向皇上献茶、皇上向有功之臣赐茶和向外国使节赠送礼品茶等仪规。平时皇宫内大臣、宫女饮茶休闲已成普遍现象。唐代宫廷茶道的兴起,上行下效,必然推动了社会各阶层饮茶风俗的发展。《封氏闻见记》和《膳夫经手录》中都有盛时流行饮茶的记载。因此,茶为国饮在唐代就已逐步形成。

陕西是中国古代茶马交易的策源地和西销茶的集散地。唐德宗贞元年间开始实施茶马互市,到宋代茶马交易已十分活跃,明时“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可见交易量之大。边区牧民十分需要茶叶,茶马互市极受牧民的欢迎。当时陕西是茶马交易的策源地。明代弘治中期朝廷改革陕西茶叶贸易法,允许通商后,茶叶贸易极为兴盛,汉中就成为了当时的重要茶叶市场和运转加工西销茶集散地。

宣传上述陕茶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辉煌,有助于中外饮茶爱好者对陕茶的了解,增加陕茶的信誉感。

第二,积极发展陕南茶乡旅游业,让外国人了解陕南各具特色的小产区茶

陕南的汉中、商洛、安康三个地区几乎所有的县市都产茶,茶区风光秀丽,生态条件好,是发展茶乡旅游的好地方。加之陕南各地与茶相关的历史和人文条件的差异性,形成了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小产区茶。各地政府树立的区域品牌茶如汉中仙毫、秦岭泉茗等也是区域较大的小产区茶;各区域品牌范围内各产茶企业生产的企业品牌茶是较小的小产区茶。总而言之,小产区茶生产规模一般不大,其产品的色香味形品质各具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小产区茶都形成了相对固有的消费群体。如同消费者所说:“我就喜欢喝这种茶”。千姿百态、品质各异的许许多多小产区茶,构成了陕南茶产业的百花园。

大多数小产区茶就其贸易状态而言,基本上处于陕西人“自娱自乐”状态,外国消费者知之甚少。在对外开放、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何使许多很有特色的小产区茶能被更多海外的消费者所共享而走向世界,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现今陕西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多种,其中更广泛地开放茶区旅游,让世界消费者有机会走进各茶区了解陕南特色的小产区茶可能是一个有效方法。为此,从现在开始做好设计与规划,有重点的把一些有条件的小产区打造成茶产业旅游区,让更多的外国饮茶爱好者能深入到陕南很多环境条件优越、茶叶品质各有特色的小产区,亲自去体验、去品尝那些优质的小产区茶,引起他们对这些小产区名优茶的兴趣,若干年后也许就能见到成效。

另外,要尽快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茶方式,推介陕南小产区的各种名优茶,全面提升陕西茶叶的国际形象,引导消费,好茶好价,逐步改变陕西茶叶低价出口现状。

第三,科学阐明陕南富硒茶对人体健康的好处,扩大富硒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2015年9月底,“泾阳茯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大型丝路主题活动驼队行进在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郊外

陕南特别是紫阳县是一个富硒地区,生产的茶叶被称为“富硒茶”。富硒绿茶,由于富含硒元素,因此除了具有一般绿茶的保健功效外,还有硒对健康带来的好处。综合近年来许多科学研究的成果,归纳起来,富硒茶对人体健康的保健功效主要是:防癌抗癌,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防治糖尿病、白内障和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关节炎,对抗重金属元素解毒、排毒作用,保护肝脏、防治肝病等。

科学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调查发现,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比如:此地区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高。

有机硒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排除体内毒素、抗氧化、能有效防止脂质过氧化,防止血凝块,清除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科学补硒有利健康。陕西安康地区盛产富硒茶,如何充分发挥富硒优势,进一步开发利用好这份上天赐予的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天然资源,这对做大做强陕西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揭示泾阳茯砖茶的历史地位与质量优势,让“金花茶”走出国门

泾阳茯砖茶曾经有过辉煌的一页。泾阳位于岭北,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南茶北运的必经之地。因而,从汉代始泾阳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官茶到泾,另行检做,泾阳遂形成加工制作输运中心枢纽。

泾阳茯砖是专为官府制造,由官府控制经销,称为“官茶”,据《陕甘宁史略》记载:兰州及河西喜用砖茶者居多。砖茶曰福茶,又曰官茶,其叶采自湖南,其制造在陕西泾阳,叶粗而色黑。该茶主销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一直是当地人民生活必需品之一。“泾阳”及“泾阳茯砖茶”曾经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有过辉煌的一页。

泾阳茯砖茶经明清、民国六百余年的传制,先后有字号“马合盛”“天泰运”“泰合诚”“天泰全”“天泰通”等。泾阳具有生产茯砖茶的优势条件:水、陆交通便利,水运来的原料茶运至泾阳,可集中加工成砖茶;泾阳气候相对湿度小,有利于砖茶的发花;泾阳井水水质好,水味咸,含有较多无机盐,煮茶汁拌炒后易发花;泾阳长期历史中摸索出的制造茯砖茶的工艺科学合理。历史证明,要做出泾阳茯砖茶的高品质,离不了泾阳的气候;离不了泾阳的水;离不了泾阳人的技术。砖茶中“金花”生长数量多、密度大是茯砖茶品质优良的标志。

大力宣传泾阳茯砖茶的历史地位与质量优势,将有助于“金花茶”被国外饮茶爱好者所接受并扩大市场影响力。

第五,发挥西安的区位优势,打造成新丝绸之路的茶叶贸易集散地

古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商品贸易枢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古丝绸之路鼎盛时期,国内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通过西安经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转运到沿线国家,沿线各国先进的农产品、工艺品等也经丝绸之路汇集长安后扩散至国内其他城市。在推进商品贸易和技术交流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从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比较优势看,区位、产业和人文等优势突出,西安完全有条件和能力,成为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

西安在历史上是西北茶叶贸易的集散地,如今在大西北的茶叶贸易中仍然发挥着中心地位的作用。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在这一战略平台中完全能够承担起丝绸之路经济带茶叶贸易中心的责任,成为新丝路茶叶贸易的集散地和中心枢纽。完全能够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需求,把适销对路的全国范围的茶叶集中于西安,在西安设立茶叶加工包装中心,然后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运销至沿线国家和地区。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对陕西来说是一次极好的机遇,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必将迎来经济的繁荣与大发展。

猜你喜欢
砖茶陕南产区
川酒2021实现总营收3247.6亿元
砖茶包装机自动化生产线机械结构的设计与研究
尴尬的陕南
勃艮第分级制度详解
法国波尔多产区迎来10周年庆
党建地图·陕南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泾阳茯砖茶
泾阳县茯砖茶产业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