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酒益肝颗粒处方工艺及质量标准

2015-01-18 07:23戴雨霖王一博李晓宇刘淑莹
中成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鸢尾辅料人参

郑 飞, 戴雨霖, 王一博, 李晓宇, 越 皓, 刘淑莹,2*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130117;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

醒酒益肝颗粒处方工艺及质量标准

郑 飞1, 戴雨霖1, 王一博1, 李晓宇1, 越 皓1, 刘淑莹1,2*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130117;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

目的优选醒酒益肝颗粒 (人参与葛花)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建立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湿法制粒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处方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葛花及人参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鸢尾苷的含有量。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药材提取物-可溶性淀粉-乳糖 (2∶2∶1),润湿剂为70%乙醇;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鸢尾苷在0.140 0~0.420 1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19%。结论颗粒剂的处方工艺合理可行,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醒酒益肝颗粒的质量控制。

醒酒益肝颗粒;人参;葛花;处方;制备;质量标准

醒酒益肝颗粒由葛花、人参、灵芝等药材配伍而成,具有疏肝利胆、解酒醒脾之功效[1-3],对酒精性脂肪肝,化学性肝损伤等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4-5]。前期试验中通过RRLC-Q-TOF对葛花与人参配伍物质基础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参与葛花配伍提取,人参可以促进葛花中异黄酮类成分的溶出,同时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含有量比人参单煎液中的含有量有所增加,这为制剂开发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6]。为更好地发挥其疗效,便于患者携带及服用,将其开发为颗粒剂;同时为使其具有良好的颗粒成型性和质量可控性,本实验在对该制剂的提取工艺及质量评价的前期研究基础上[7],对该制剂的处方工艺进行优选,并建立其质量标准。

1 材料

1.1 仪器 BT25S型电子精密天平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XMTD-8222型恒温鼓风干燥箱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ZF-20D暗箱式紫外分析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WP-VP-Ⅲ-40型实验室专用超纯水机 (四川沃特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gi1ent 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药 药材干燥提取物粉末 (自制);鸢尾苷对照品、葛花对照药材、人参对照药材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201001、200912、201110);可溶性淀粉、乳糖均为药用级;硅胶G、硅胶GF254薄层板;甲醇、乙腈为色谱级。

2 方法与结果

2.1 醒酒益肝颗粒的制备 按处方量称取人参、葛花等药材,加相当于8倍药材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120目筛网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50℃测),备用;醇提药渣与灵芝等药材,加8倍于药材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 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50℃测),合并醇提液与水煎液,喷雾得干燥粉末,备用;取处方量干燥粉末及各辅料,过筛,混合,加入适量乙醇制软材,14目标准筛制粒,50~60℃干燥,整粒[8-9],即得。

2.2 颗粒的成型率 按照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C“颗粒剂制剂通则”项下要求,照粒度测定法 (附录ⅪB双筛分法)测定,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

成型率=(能通过1号筛但不能通过5号筛的颗粒质量/颗粒总质量)×100%

2.3 颗粒溶化性的测定 按照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 IC“颗粒剂制剂通则”项下要求,取供试品10 g,加热水200 mL,搅拌5 min,立即观察[10],记录溶化时间。

2.4 辅料用量的考察[11-12]糖粉、可溶性淀粉、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等为常用辅料,经过预试验单因素考察结果,确定选用颗粒成型性较好、溶化性合格的可溶性淀粉与乳糖 (2∶1)合用为辅料。取药材提取物干燥粉末适量,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辅料,按 “2.1”项下方法制粒,以颗粒的成型率和溶化性为考核指标,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当药物与辅料用量比为1∶1.5、1∶2时,颗粒成型率均较高,且溶化性均符合规定,考虑到患者服用量越少越好,最终确定药物与辅料用量比为1∶1.5,见表1。

表1 辅料用量的筛选Tab.1 Determ ining the consum ption of excipients

2.5 润湿剂的考察[13-14]中药浸膏的制粒常选择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考察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对颗粒成型率及溶化性的影响。取药材提取物干燥粉末5份,每份5 g,各加入可溶性淀粉5 g,乳糖2.5 g,分别喷以体积分数为 80%、75%、70%、65%、60%的乙醇溶液制软材,按 “2.1”项下方法制粒,结果发现60%乙醇和65%乙醇含水量较大,导致制粒困难,颗粒呈长条状;75%乙醇和80%乙醇制粒较容易,但是制得的颗粒松散,而70%乙醇为润湿剂制粒,成型性良好,溶化性亦符合规定。因此,确定70%乙醇溶液作为醒酒益肝颗粒的润湿剂。

2.6 验证试验[15]按优选的处方称取提取物干燥粉末及辅料100 g,共3份,按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制备 3批颗粒,结果成型率分别为 90.0%、92.0%、89.0%,溶化性均符合规定,且工艺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故确定最佳处方工艺为药材提取物-可溶性淀粉-乳糖 (2∶2∶1),采用湿法制粒工艺,以7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干燥,整粒。

2.7 临界相对湿度 (CRH)的测定[16-19]按最佳成型工艺制备醒酒益肝颗粒,取干燥颗粒适量,共7份,装入已干燥至恒定质量的扁形称量瓶内,不超过5 mm,准确称定质量,打开瓶盖,分别置于盛有不同相对湿度盐 (RH%)的饱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内,饱和溶液分别为MgC12·6H2O、K2CO3·2H2O、NaBr·2H2O、NaNO2、NaC1、KC1、KNO3,相对湿度分别为 33.00%、43.16%、57.00%、64.00%、75.30%、84.34%、93.58%,25℃放置24 h后准确称定质量,计算吸湿率。以吸湿率 (%)为纵坐标,相对湿度 (%)为横坐标作图,绘制吸湿平衡曲线 (见图1),曲线两端切线交点的横坐标即为其CRH(约70%),故在制备过程中生产车间、分装车间的相对湿度应控制<70%。

图1 醒酒益肝颗粒吸湿曲线Fig.1 Curves for Xingjiu Yigan G ranules moisture absorption

2.8 定性鉴别

2.8.1 葛花[20-21]取本品颗粒4 g,研碎,加甲醇50 mL,超声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0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花对照药材2 g,同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取处方中缺葛花的药材,按制备工艺制成阴性颗粒,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阴性样品溶液。照 《中国药典》薄层色谱法 (附录W B)项下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 (7∶2.5∶0.15)为展开剂[22-24],饱和,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见图2。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阴性无干扰。

2.8.2 人参[25-26]取本品颗粒4 g,研碎,加三氯甲烷200 mL,加热回流1 h,弃去三氯甲烷液,药渣挥干溶剂,加1 mL水搅拌润湿,加水饱和正丁醇10 mL,超声处理30 min,吸取上清液加3倍量氨试液,摇匀,放置分层,取上层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即得供试品溶液。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取处方中缺人参的药材,按制备工艺制成阴性颗粒,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阴性样品溶液。照 《中国药典》薄层色谱法 (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 (65∶35∶10)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23],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见图3。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阴性无干扰。

图2 葛花TLC图Fig.2 TLC chromatogram of Puerariae Flos

图3 人参TLC图Fig.3 TLC chromatogram of Ginseng Radix

2.9 鸢尾苷的测定[27-28]

2.9.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鸢尾苷对照品约7.0 mg,精密称定,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使溶解,放冷,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2.9.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自制颗粒约5 g,精密称定,研细,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使溶解,放冷,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滤过,即得。

2.9.3 阴性空白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取除葛花的药材,按工艺条件制备成缺葛花的阴性颗粒,按“2.9.2”项下方法制成阴性空白溶液,即得。

2.9.4 色谱条件 Agi1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1 mm×100 mm,3.5μm);柱温30℃;流动相A为0.1%甲酸-水,B为乙腈,梯度洗脱(0~12 min,15%B;12~18 min,50%B);体积流量0.4 mL/min;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64 nm。色谱图见图4。

图4 鸢尾苷HPLC色谱图Fig 4 HPLC chrom atogram s of tectoridin

2.9.5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量取鸢尾苷对照品溶液1、1.5、2、2.5、3 m L,分别置于5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各进样5μL测定,记录峰面积,以鸢尾苷对照品质量浓度 (X)对峰面积 (Y)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1 899.9X-46.6,r=0.999 8,鸢尾苷在0.140 0~0.420 1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9.6 中间精密度试验 分别取两批平行样品3份,共6份,按 “2.9.2”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峰面积,计算,结果鸢尾苷的RSD为1.37%,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9.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6份,按“2.9.2.”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峰面积,结果鸢尾苷的RSD为0.84%,表明测定方法重复性良好。

2.9.8 稳定性试验 在本实验条件下,取供试品溶液分别在室温放置0、2、4、8、10、12 h,测定峰面积,结果鸢尾苷的RSD为0.94%,表明供试品溶液至少在12 h内稳定。

2.9.9 回收率试验 精密吸取已知含有量的供试品6份,分别精密加入0.188 mg/mL的鸢尾苷对照品溶液0.2 mL,按 “2.9.2”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峰面积,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平均回收率为99.94%,表明此方法可行。

表2 鸢尾苷的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n=6)Tab 2 Resu lts of recovery tests for tectoridin(n=6)

2.9.10 样品测定 取3批自制颗粒各5 g,按“2.9.2”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峰面积,计算样品中鸢尾苷的量,结果见表3。考虑工业化实际生产的因素,在平均含有量的基础上下调20%[17],即醒酒益肝颗粒中鸢尾苷含有量不得少于2.67 mg/g。

表3 醒酒益肝颗粒中鸢尾苷测定结果Tab.3 Evaluation of tectoridin content in Xingjiu Yigan G ranules

3 讨论

在预实验制粒过程中发现,药材提取物粉末中含糖量较高、吸湿性较强、易结块,因此,辅料的种类、用量及润湿剂对颗粒的成型率及溶化性有较大影响,故选择成型性和溶化性为考察指标,对辅料及用量、润湿剂进行优选。预实验中分别考察糖粉、可溶性淀粉、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等常用辅料,结果发现单一使用一种辅料制粒时,其成型率均较低,或制粒时黏性较强,易粘筛网。故在单一辅料筛选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同时使用两种辅料对成型率、溶化性的影响,最终确定选用可溶性淀粉及乳糖。

葛花的薄层鉴别中主要鉴别的成分为异黄酮类成分,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展开剂进行考察[三氯甲烷-甲醇-水 (7∶2.5∶2.5)、三氯甲烷-甲醇-水 (7∶2.5∶1.5)、三氯甲烷-甲醇-水(7∶2.5∶0.5)等],结果三氯甲烷-甲醇-水(7∶2.5∶1.5)所得到的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可见,且Rf值适中。因此,选择三氯甲烷-甲醇-水(7∶2.5∶1.5)为展开剂。人参的薄层鉴别中主要鉴别成分为皂苷类成分,其前处理方法主要目的是分离纯化得到人参皂苷类成分,在参考 《中国药典》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展开剂进行考察[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 (15∶40∶22∶10)、三氯甲烷-甲醇-水 (65∶35∶10),结果三氯甲烷-甲醇-水 (65∶35∶10)]所得到的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可见,且Rf值适中。因此,选择三氯甲烷-甲醇-水 (65∶35∶10)为展开剂。

葛花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异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类、甾醇类、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其有效活性成分主要为异黄酮类及皂苷类且以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最高。异黄酮类成分中主要含有鸢尾苷、葛花苷、尼泊尔鸢尾素等,其中鸢尾苷相对含有量较高,且查阅相关文献报道鸢尾苷较葛花苷稳定[29-30],故选择鸢尾苷作为定量测定的指标。前期试验中通过RRLC-Q-TOF对葛花化学成分及与人参配伍过程中各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同时定量分析异黄酮类及人参皂苷类成分,故液相条件中流动相选择梯度洗脱。

中药水提物中糖类成分较多,制得颗粒后易吸湿而粘连。因此需要控制颗粒生产、分装、储存、运输时的环境湿度。本品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0%,在生产上易控制。

[1]王胜鹏,陈美婉,王一涛.葛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2):193-196.

[2]尹俊亭,仲 英,孙敬勇,等.葛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6,37(3):350-352.

[3]孙学惠,史国兵,赵庆春,等.葛花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药师,2011,14(7):973-975.

[4]张前进.人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J].光明中医,2011,26(2):368-369.

[5]陈地灵,吴 祎,林 励,等.基于体外抗氧化能力探讨枳葛橘对酒精性肝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1):282-286.

[6]郑 飞,越 皓,戴雨霖,等.解酒护肝颗粒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30(5):813-815.

[7]王化宇.治郁颗粒的药学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

[8]吴建军,刘 新,陈 犁.丹桃颗粒成型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8-10.

[9]李 婷,叶豆丹,鲍慧玮,等.治郁颗粒的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6):19-22.

[10]李德秀,程天贵.扶正防喘颗粒剂的成型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31-832.

[11]王洪珍,张炜煜.益髓通经缓释颗粒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6):1361-1363.

[12]付建武,涂瑶生,孙冬梅,等.抗感冒颗粒的处方筛选[J].中国药房,2013,24(15):1371-1373.

[13]黄 勇,石凌云,乔 希,等.正交试验优选脑通颗粒成型工艺[J].中国药房,2012,23(31):2913-2915.

[14]张建伟,刘 力,徐德生,等.复方鹿角颗粒的成型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9):15-17.

[15]殷勇冠,朱全红,张琼光,等.鼻咽炎消颗粒成型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52-153.

[16]王志萍,邓家刚,梁 丹,等.提高祛痹颗粒临界相对湿度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2):232-233.

[17]王化宇,孟 美,任 钰,等.复方灵丹胶囊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考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9):55-59.

[18]何 蕾,马慧萍,何晓英,等.雪莲总黄酮胶囊的成型工艺优选[J].中国药房,2015,26(7):967-969.

[19]裴香萍,裴妙荣,张淑蓉.葛花中鸢尾苷元定性定量方法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9,29(6):1004-1006.

[20]李亦蕾,马平勃,郑 萍,等.泻止饮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J].医学导报,2009,28(6):790-791.

[21]王连平,李卫平,彭买姣.护肝醒酒浓缩丸的质量标准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3):245-247.

[22]李 林,陈一周,田秀峰,等.枳葛解酒颗粒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67-69.

[23]郑 飞,于珊珊,越 皓,等.改善睡眠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6):995-998.

[2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

[25]王术玲.人参、三七、黄芪的薄层色谱鉴别[J].西北药学杂志,2003,4(2):48-50.

[26]彭翠香,顾承刚,吴 宁,等.金柴抗感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26(2):256-259.

[27]汤 毅,廖祎婷,袁月梅,等.HPLC法测定葛花中鸢尾苷的含量[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5):45-47.

[28]赵 楠,刘 丹,王艳萍,等.HPLC法测定葛花中鸢尾苷和鸢尾苷元的含量[J].药学实践杂志,2012,30(3):226-228.

[29]王胜鹏,陈美婉,王一涛.葛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2):193-196.

[30]孙学惠,史国兵,赵庆春,等.葛花提取工艺进展[J].中国药师,2011,14(7):973-975.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standard of Xingjiu Yigan Granules

ZHENG Fei1, DAIYu-1in1, WANG Yi-bo1, LIXiao-yu1, YUE Hao1, LIU Shu-ying1,2*

1.Jilin Ginseng Academy,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2.Changchun Instituteof Applied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 130022,China)

Xingjiu Yigan Granu1es;Ginseng Radix;Puerariae Flos;prescription;preparation;qua1ity standard

R944

A

1001-1528(2015)08-1708-05

10.3969/j.issn.1001-1528.2015.08.016

2014-09-0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1BAI03B00)

郑 飞 (1987—),女,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新剂型新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Te1:18686680346,E-mai1:zhengfei-1986@126.com

*通信作者:刘淑莹(1943—),女,博士,研究员,从事中药化学和有机质谱学研究。E-mai1:sy1iu@ciac.j1.cn

猜你喜欢
鸢尾辅料人参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鸢尾繁殖方法及园林应用分析
鸢尾,只绽放一天的彩虹女神
热销面料及辅料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人参娃娃
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流行辅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流行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