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力争上游》看法学教育

2015-01-19 09:14容自迩
中国法治文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力争上游法学院哈特

文/容自迩

从电影《力争上游》看法学教育

文/容自迩

1973年,美国导演James Bridges以当年的哈佛法学院的实际情况,拍摄了一部名叫The Paper Chase的电影,中文翻译为《力争上游》。这部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阵容都并非豪华的电影在后来几十年中,一直都被全美几乎每个法律系的学生视为“第一堂必修课”。

电影讲述了一名哈佛法学院学生的求学故事。影片开头即通过主人公哈特被教授点名答问的情节生动展现了哈佛法学院独具魅力、名声显赫却极具争议的苏格拉底式问答教学法。老教授严厉而自信地说:在这里像法律人那样思考!当你们走出法学院,你们将成为另一种人!这句话令人震撼,一个真正的法律人不是他学到或背到多少法条或者多少各家理论学说,而是经过专业系统的法律训练,使他学会了用法律思维去思考问题。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哈佛法学院沉重、压抑、紧张的学习气氛。为了第二天课上不被教授在同学面前“羞辱”,哈特与同学们不得不在晚上花费大量时间研读案例,于是时间被极度压榨,导致哈特身心俱疲。巧合的是,他爱上了指导教授的已婚女儿,在学业与爱情的挣扎中,在看重他的教授的百般刁难中,哈特的学习终于步入正轨,并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哈佛法学院的苏格拉底式问答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去参与课堂、融入课堂,当有人被提问时,全教室的人也将与他、教授一起思考,因为其他人都可能是下一个被点名的“幸运儿”或者“倒霉鬼”。这样的课堂是极为活跃的,学生与教授的互动也是频繁而深入的,对学生问题能够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的法学思考习惯、应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课前必需的预习案例与教材的过程使学生会带着问题乃至答案走进课堂。反观我国的法学院教育,显然在课堂培养学生思考、质疑、表达应变、逻辑推理能力方面是欠缺的。以教授为绝对核心的课堂上,教授从头至尾一人演讲式的教法显然忽略了学生独立能力的建构,学生无数次保持三小时的持续旺盛精力去听一场大多枯燥难懂的法律演讲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心中临场产生的问题根本无法记下,问题就这样被忽略,课堂上走神游离的人将越来越多,除非教授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人。

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其优势,它可以系统完整地将法律授予学生(也符合大陆法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严谨思想,学生与教授的关系不会如苏格拉底式课堂上那样太过紧张,学生的自由度极大增加——课下的时间安排,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实际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较为宽松的环境与气氛恐怕是哈佛法学院“哈特们”极为羡慕的。这里就必须谈到,苏格拉底式问答法并非完美无缺,无论是电影所表现的那样,还是在《哈佛新鲜人》中所叙述的那样,苏格拉底式教法都被许多法学院的学生深恶痛绝。课前的案例与教材预习研读工作极为繁重,对时间的压榨几乎是绝情的,学生付出了巨大时间与精力去准备而致身心俱疲,为的却只是第二天在课堂上博得教授的一个肯定。同时,教授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法学功底对准备不足的人百般刁难羞辱,深深打击了这群曾经的精英分子的自信,以致学生对课堂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

总之,我国法学院应该适当借鉴苏格拉底式教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进行深入思考,作出逻辑推理,提出质疑批判,形成自己的观点。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犯下许多甚至原则性的错误,但法学院不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吗?像医学院一样,这里允许犯下他们在实务中必须避免的错误,毕竟这没有代价。

此外,电影中表现的哈佛法学院里激烈的竞争情景让人印象深刻。在美国,法律行业是绝对的热门行业,并且前途光明,因此法学院的学子孜孜不倦。在近乎惨烈的竞争中,哈特的好友无法忍受而自杀,使人震惊而唏嘘。在哈佛法学院,依然有让人几乎窒息的考试,而考试成绩的优劣将直接决定你毕业后的职业前景,这与我国高校法学院又是何其相似!单纯以一张试卷论成败的模式遭到学生乃至教授的诟病。在全面客观评价学生方面,改革刻不容缓。在《哈佛新鲜人》乃至《律政俏佳人》中都展示了哈佛法学院重视实践教育的优点。当然,它自身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值得修正完善的地方。

我国法学教育目前偏向理论化、抽象化教育,在重视培养系统扎实的法学理论体系之外,却对实践教育有所忽视。虽然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但是案例分析法具体形象、趣味性强、贴近实践,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逻辑推理与运用法律的能力。我国法学院在对此法的运用方面还有欠缺,如模拟法庭的活动开展与重视程度方面做得还很不足,而活动现场多无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观众也寥寥无几,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介绍了法学院学生五六个人组成学习小组的模式。学习小组平时一起讨论交流法学问题,期末前明确分工整理笔记提纲并交换,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的同时,主人公也收获了友谊。这个模式让人印象深刻,这有利于学生之间实际形成互助共同体,并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友平台,也弥补了课下由于远离教授无人交流法学问题的遗憾,甚至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小的辩论。因此,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我国法学院教育也可以学习与借鉴,以打破学生之间的隔阂,真正一起学习进步,最终加入法律共同体。影片的最后,哈特无疑是幸运的,他在残酷的竞争中挣扎前行,最终获得了成功。

(本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猜你喜欢
力争上游法学院哈特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简介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力争上游
力争上游的白杨树
大庆师范学院法学院
船王挑选接班人
导向的重要性
船王挑选接班人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