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派争鸣有利于绘画艺术繁荣与民族文化创新

2015-01-19 08:20尹文
艺术百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创新艺术创作

尹文

摘 要:画派是在不同的师承、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与不同的绘画理念影响下,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地区形成的绘画流派,亦即绘画学派,犹如先秦诸子百家创立的诸子学派。中国画派可以上溯到唐代,至明清两代画派众多,画派理论提炼概括了画家的师承、地域风格、绘画风格等问题,画派理论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包容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作用。研究画派问题可以促进画家认识自我,确立绘画艺术风格,明确绘画艺术继承创新的方向,十年“文革”之中艺术流派备遭摧残,当今在繁荣绘画艺术,提倡文化创新的新形势下,不提画派、回避画派的观点有违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当代中国;艺术理论;中国美术史;画派研究;艺术创作;百花齐放;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画派现象是艺术史的客观存在

画派即学派,画派与学派是文化艺术史上的客观存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儒分八派”之说,梁启超先生将孔子的学术流派分为小康派、大同派、天人相与派、心性派、考证派、记簒派。将老子的学术流派分为哲理派、厌世派、权谋派、纵乐派、神秘派。将墨子的学术流派分为兼爱派、游侠派、名理派,归纳出先秦中国思想史文献的两派、三宗、六家,然后分裂混合,成为诸子百家的基础。诸子百家如此,画派亦有相似之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南宗、北宗,各不相同。画派是绘画史上艺术传承的客观现象,自唐以来,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同画嘉陵江,李思训金碧山水画法费旬月之功,吴道子水墨山水画法为一日之迹,画史并不讳言风格流派问题。绘画流派是绘画艺术繁荣与创新的标志,艺术具有多样性原则。明清两代是画派纷呈的时期,清代画派有以“四王”为代表的娄东画派、虞山画派,有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有以金农、郑燮为代表的画家众多的扬州八怪,互为奇正,彼此消长。其后扬州、浙江、苏州画家融人上海形成海上画派。民国年间广东异军突起形成了融合中西的岭南画派,出现了“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1973年我随家父拜访寓居上海威海卫路的岭南派画家黄幻吾先生,黄老先生用广东话讲述了“二高一陈”岭南画派的历史,介绍了岭南画派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与绘画题材、用色、用笔用墨,其执着的情态,至今难以忘怀,使我知道了“岭南派”的坚守在老画家心中的位置,黄老寓居上海,身处“文革”动乱,毕生坚持了岭南派绘画的创作道路,没有融入海派。岭南派画家关山月与金陵派画家傅抱石合作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不同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传为佳话。在“文革”中,长安画派的旗帜石鲁先生遭到了迫害,改革开放以后,以刘文西等画家为代表的“黄土画派”活跃于画坛,表现了西北画派强大的生命力。东南沿海以江苏傅抱石、钱松喦等画家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其万里写生的壮举与毛主席纪念堂壁画创作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画派代表了一个时期、一个地区,乃至于全国的绘画艺术成就。学有学派,教有教派,党有党派,所谓“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学派、画派、书派、词派是一种普遍的文化艺术流派现象。以民国年间的词派为例,有金陵词派、虞山词派、姑苏词派、京津词派、海上词派、岭南词派等等,几乎可以与金陵画派、虞山画派、海上画派、岭南画派相对应。艺术创新开宗立派是光明正大的事情,学派、诗派、词派、画派、书派在清代文人笔记评论之中非常多见,成为画家师承与艺术风格研究的常用词语。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载:“郑板桥爱徐青藤诗,常刻一印云:徐青藤门下走狗燮。童二树亦重青藤,题青藤小像云:‘抵死目中无七子,岂知身后得中郎。又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立门墙。”诗有师承,画亦有师承。以至于齐白石景仰徐渭的画,刻有“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金冬心自称其画竹是郑板桥的画竹流派,《冬心杂画题记》曰:“吾友兴化郑板桥进士,擅写疏篁瘦蓧,颇得萧爽之趣,予写此者,亦其流派也。”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两次肯定郑板桥六分半书自成一派。《扬州画舫录·卷二》载:郑燮“兰竹石称三绝,工隶书,后以隶楷相参,自成一派,关帝庙道士吴雨田从之学字,可以乱真。”《扬州画舫录·卷十》载:郑燮“工画竹,以八分书与楷书相杂,自成一派。今山东潍县人多效其体。”不厌其详。在清代汪鋆《扬州画苑录》,记画派的文字不少。如:“张四教,字石民,号宣传,临潼人,家扬州,画法得华秋岳一派。”“以诚,字义门,山水得元人枯寂一派。”“徐柱,字桐立,号南山樵人,徽州人,工画,得小师嫡派。”“沈唐,字树堂,号莲舟,钱塘人……笔致苍浑,尤近娄东一派。”“好事者谓之罗家梅派。”清代文字狱罗网森严,李斗、汪鋆著作多处以“派”相称,其时并不犯禁。对于古代画史上的画派品评用语,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还是保留其语境为最好,绘画存在流派是被画史证明了的不争史实。画派是世界性文化现象。在中国画派成为艺术评论专门用语的同时,十八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发展,各种画派层出不穷。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学院派绘画、巴比松画派,印象派绘画、新印象主义、野兽派绘画、立体派绘画、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维也纳分离派绘画、纳比画派、拉菲尔前派、尼德兰画派等等,艺术运动此起彼伏,出现了众多的风格流派。新中国建立以后,俄罗斯巡回展览派对我国画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后批判欧洲印象派绘画,其实当时并不真正了解法国印象派绘画,就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又莫名其妙的批判。改革开放以后,前苏联乌拉基米尔画派被介绍到中国,其色彩绚丽斑斓,是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情的地方画派。在学派方面,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美国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经验学派都对社会文化的繁荣与批判起到了作用。画派一词在英语里是School,即学派。Party是党派,画派是一个流动的、运动的状态。一个画派的诞生有其规律可寻,画派有孕育期、高峰期、变异分裂期和画派后期。所以西方画派名称有前派、后期派的称呼,画派运动的过程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地区画派需要有艺术土壤的孕育,需要画家队伍的发展壮大,需要艺术观念的引领,需要出现画派的代表性画家,画派由此登上了高峰,标新立异风靡一时,然后由于审美疲劳,后继泛人,出现了陈陈相因与艺术创新生命力衰退的现象,画派开始分裂,从而开始了孕育又一个新画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画派画家不是固定不变的,以法国印象派为例,终身坚持印象主义的画家只有莫奈,而其他画家大部分转向了其他新画派的探索。现代艺术观念、艺术创作实践往往以画派运动的形式表现,所以除了开派画家与代表性画家,对一个画派画家作严格的定位是困难的,画家的认识在变化,画家的画派身份也在变化,画派是相对性的松散的学术性的绘画组织,画派无法用军队的建制进行比喻,画派也难以用党派的政治纲领性组织严格要求。艺术家创作需要学术与思想的自由,艺术家之间需要灵感的碰撞与争鸣,历史上的画派往往是画家志同道合,风云际会即为一派,意见分歧不再活动即风流云散,艺术是多变的,异与变易是艺术流派产生、发展与创新的前提。

二、南北地理与绘画南北宗论《诗经》有十五国风,国风是各国民风歌谣,国风是乡土风气,地分南北,南北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南北异景表现在山川、服饰、人种各方面,画派形成与南北地域文化有关,中国绘画流派的形成与画家的师承理论在唐代就已经成熟。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说:“若论衣服车舆士风人物,年代各异,南北有殊,观画之宜,在乎详审。”绘画流派与南北地理风俗有关,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认为:“精通者所宜详辩南北之妙迹,古今之名踪,然后可以议乎画。”看画是评论绘画的基本条件,看南北绘画作品有比较然后才可加以评论。明代董其昌以宗教的南北宗,提出绘画南北宗论,其《画旨》说: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宗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中国地理南北差距大,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对于南北山川异同,宋代画家郭熙、郭思父子著《林泉高致》说: 东南之山多奇秀。天地非为东南私也。东南之地极下,水潦之所归,以漱濯开露之所出,故其地薄,其水浅,其山多奇峰峭壁,而陡出霄汉之外,瀑布千丈,飞落于云霞之表。如华山垂溜,非不千丈也,如华山者鲜尔。纵有浑厚者,亦多出地上,而非出地中也。西北之山多浑厚。天地非为西北偏也。西北之地极高,水源之所出,以冈陇拥肿之所埋,故其地厚,其水深,其山多堆阜盘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丘有顶而迤逦拔萃于四逵之野。如嵩山少室,非不拔也,如嵩少类者鲜尔,纵有峭拔者,亦多出地中而非地上也。地有南北,画有师承,南北异派,画有风格。北方画家到南方,见到南方的鸡冠花、翠竹异常激动,南方的画家到北方,见到北方的山气势雄伟感到很震撼,南方的画家可以画北方的山,北方的画家可以画南方的山,但是南方人与北方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画家的气质不同,这是生长环境决定的,难以改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地理色彩都与地域乡土有关——岭南画家画的英雄树木棉花、棕榈树,云南画家画的西双版纳亚热带雨林,陕西画家画的黄土高坡,东北画家画白桦林。东南之山多奇秀出了“新安画派”,桂林漓江甲天下可以出“桂林画派”,西北之山多浑厚,出了“黄土画派”,东北之山多严寒,白山黑水间出了“长白画派”,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家山难忘,为祖国大好河山写照。文化是有地域性、传承性的,我们不能无视艺术的南派北派、京派海派的客观存在,否则画史上的南北宗论、南陈北崔、南张北齐、南北二石等命题都难以说起。禅学有南北宗,画学有南北宗,经学也有南北宗。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术分为南派北派。认为北派以儒家为代表,其特点为崇实际,主力行,贵人事,明政法,重阶级,重经验,喜保守,敬畏天命,主勉强,言排外,贵自强。南派以老庄为代表,崇虚想,主无为,贵出世,名哲理,重平等,求创造,喜破坏,明自然,言无我,贵谦弱。这种学派的归纳对于艺术风格流派的研究,对于董其昌的中国绘画南北宗论,对于民国年间的京派、海派研究,从历史的源头寻根,据有南北地理与艺术风格研究的价值。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谈到“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问题,创建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是画派理论基本任务,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江苏的才是全国的,现在由于资讯发达,交通便捷,画风趋同有同质化苗头,城市千城一面,如果绘画不注意南北画派风格,也趋同一致,那么何以百花齐放?

三、师资传授与画家的画派归属画家的画派归属,与师资传授有关,也与画家的血缘亲属师承有关。师生传授列于门墙,成为一派,最为多见。同族宗亲画家同派,也不足为奇。北宗画派领袖李思训为唐宗室,任宗人长,唐代李思训画派以李氏宗亲为主,北宋传为赵氏宗室画家,至南宋传马远、夏圭,是唐宋皇家贵族与院画画派。南宗王维画派则以野逸文人画家为主,没有显著的宗亲门阀色彩,后来传到米氏父子,其本质是在野文人。同籍、同郡画家可以同派,也可以不同派。徽州画家汪士慎的家乡是郡城歙县北乡的成果里,早年有“天都学人”印。30岁以后因为歙北遭特大洪水家毁人亡,“一身念土家何有,白头憔悴住淮南”,终身寓居扬州,其艺术倾慕石涛,与高翔、金农等人为友,后人将其归入扬州八怪。徽州画家金勇擅长画梅花,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下》“张乙僧、金勇、汪士慎”条记载,三人皆擅长画梅花,金勇是休宁人,同郡汪士慎是歙县人,后人将汪士慎列为扬州八怪画家,同郡、同画科的画家不同画派。新安画家查士标长期寓居扬州,是“海阳四家”之一,海阳属于古徽州,徽州府领紫阳、海阳、碧阳诸镇,画史定其为“寓扬新安派”画家。清代画家高翔,扬州府甘泉县人,擅山水,画学石涛,参以渐江,又受程邃的影响,其师承是新安派画家,与金农、汪士慎、徽州祁门马氏兄弟相友善,是扬州八怪画家中唯一的扬州府郡籍贯画家,对于高翔有新安画派与扬州八怪两种说法。以上案例似乎可以说明,籍贯不是画派的决定因素,艺术观念与艺术风格确定画家的画派归属。画家的画派归属与画家的师承、交友、传授有关,与画家的寓居、定居、侨居的生平艺术活动地有关,更与画家的艺术创作理念、绘画艺术风格有关。张庭远《历代名画记·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若不知师资传授,则未可议乎画。”张彦远列举魏晋南北朝画家的师资传授,绘画的艺术风格、艺术手法、审美情趣都与师资传授有关。一般讲有“师法”与“家法”两种。师法有“师法祖师”、“转益多师”、“师法自然”种种,师法祖师的样式如“曹家样”、“吴家样”、“张家样”,可以专师一家,各有粉本,并且有所发展,做到“各有师资,递相仿效,或自开门牅,获未及门墙,或青出于蓝,或冰寒于水,似类之间,精粗有别。”转益多师则斟酌变幻,各取所长。师法自然则在学习传统的同时,向大自然(造化)学习,达到唐代张璪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妙悟。恪守“家法”父子相传,代代相传。唐代李思训画派是典型的皇族画派,后来被董其昌视为北宗绘画的代表。绘画风格是绘画理念的具体表现,这是视觉艺术风格鉴定的依据。新安大姓源于中原汉末、唐末、宋末的士族南迁,“避乱家于新安”这是姓氏族源与人口迁入,所以新安画家多师倪云林画法,逃逸于黄山世外桃源之中,其绘画形成冷峻挺拔的风格,黄山是皇帝升仙之山,黄山奇秀绝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新安画派、黄山画派称谓自有其独特的渊源。推翻历史上的新安画派、黄山画派,提出“不论创作路数,作品风格如何不同,都纳入徽州画家群这个范畴来研究”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地区画家研究方法,具体的艺术交流现象要复杂得多,因为艺术家如百工一样,以画笔走天下,随着画家的交友形成诗社画会,由于气味相投,在诗社画会活动中形成画家交友圈,在交友圈中逐渐产生绘画流派的代表性画家,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文化现象。形成画派的过程有一个由画家、画家群、画家圈、画友、画社至画派的发展过程。从“金陵八家”、“扬州八怪”到金陵画派、扬州画派也有一个由画家群体至视为画派的过程。 一人为家,追随者众为派,名家开派在前,开宗立派需要有众多的艺术风格追随者。“家”如果不能成派则是独此一家,当时追随者甚众则当即开派,如板桥一派。有的画家当时不能够被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显示出重大的影响力,被后世公认为派。如扬州八怪先称之为“怪”,是不同于正统画派的偏师,扬州民谚有“一龙生九蛟,九蛟生八怪”之说,石涛是天潢贵胄,可谓是蛟,高翔、汪士慎等人追随石涛,所以称之为怪。以石涛开创的绘画创新精神,形成了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从当时影响不出百里的地方画家群体,发展到影响上海画派与近现代中国绘画,被当代美术史家认为画派。一旦成为画派则形成声势,影响深远蔚为大观,如江河汹涌澎湃,所以清人有“书画扬州湃”之说。 昔日的金陵八家成为后人称为的金陵画派,画派得到了延续、壮大与发展。“怪以八名”的扬州八怪被后人尊称为扬州八家,再被美术史家号称为扬州画派的代表,扬州八怪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四、画派谱系与画派运动分期“谱系”与“派系”不同,谱系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族谱有谱系图,考古学有图谱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编年谱。厘清画派谱系关系是研究画派产生、画派师承、画派流变的好方法。龚贤以南京紫金山、清凉山、古平冈的山水江滩造就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成为金陵八家的代表,被后人推为金陵画派之首。新金陵画派的代表性画家傅抱石、钱松喦、宋文治、亚明、魏紫熙等人,以山水画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续写了金陵画派山水画的新篇章,传承、发展了金陵画派山水画的传统。傅氏兄妹、宋玉麟、钱氏后代等新金陵画派画家的后人,继续传承父辈新金陵画派的家风余绪,其绘画艺术一脉相承、流传有序,形成了金陵画派的画家谱系。地域是金陵,画科是山水,时间跨域数百年,其中有师承、有同事、有父子,地脉、文脉、血脉,脉脉相承,为什么不能称为延续有序的画派呢?画派是历史形成的,同代人可以命名当时的画派名称,后代人作研究梳理古代师承关系,也可以归纳演绎认定画派关系,这不存在什么学说禁区,关键是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新安画派的画派名称出现得很早,不是黄宾虹先生出的难题。清代汪鋆《扬州画苑录·上》第十九页云:“渔洋集新安画派多以渐江为宗,门人程友声独远宗董巨”。王士祯(渔洋山人)的文集里就提出了新安画派。画派会形成从者甚众,影响深远的流派效应,给画派研究带来画家众多,时间漫长,声势浩大的问题。黄宾虹归纳新安画派画家情况,将新安画派画家分为四类:1.新安派之先,明代新安画家;2.新安派同时者;3.新安四大家;4.清代新安变派画家。明代以前的新安画家是其孕育期画家与新安派,同时期的画家不一定是代表性画家,新安四大家是画派的开派画家与代表画家,是画派顶峰期。变派画家是孕育新画派的画家,如方士庶是新安变派画家,自立门户开创了小师山水派。以运动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历史上的画派现象,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宾翁是美术史论大家,其分类不谬,后人可以质疑宾翁,但要论据充分立论严谨,历史的真实情况可能是黄宾虹先生延续王士祯之说。多以渐江为宗,并不是全以渐江为宗,说新安画派是渐江画派并不全面。对于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画派,需要深入地研究,可以存其学说,但是不要轻易地推翻前人旧说,因为前人离当时的历史较近,在前人靠近历史真实的情况下,后人还是以尊重历史为好。黄宾虹研究新安画派、黄山画派问题,补充新说,分析师承,分类研究,质疑问难,功不可没。围绕一个学术问题,产生不同的学术观点,形成不同的学派,是古今有之的事情。在经学方面,汉代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了《尚书》研究的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之争。在书法方面,殷墟甲骨文的出土,董作宾之子董玉京先生《甲骨文书法艺术》将甲骨文书法分为三派:1.罗振玉派。把甲骨文写成“圆笔书写、排列整齐、蚕头蚕尾、大小一致”的篆书或钟鼎文模式。2.董作宾派。书写特征是“中锋起收,错落有致,尖头尖尾,大小不一”。3.游于艺派。认为“在甲骨文书法中,应该吸取各种书体,不只是‘篆书,才能够创出一己的风格”。《国际甲骨文与篆刻大辞典》中多属于此派。有派不是坏事,一则可以争鸣,理不辨不明,二则可以促进艺术的繁荣,形成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五、画派意识有利于民族文化创新

画派流传跨越时代,是文化的传承延续,画派的影响力超越了画家的生理生命,画派传人同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一样,是文化创造力、影响力、生命力的表现。人生苦短,一个人的一生不能够做到无所不学。应该根据自己的气质、条件、爱好学习,寻找自己的艺术风格的情人,走自己的艺术道路。有志气的艺术家要有开宗立派的雄心壮志,今天的画家可以有自己的艺术理想与艺术追求,可以组织画会、画社、画室,举办笔会,展开画评,举办作品展览,出版画册,甚至销售绘画作品,发表画派宣言,在国内外开展艺术创作活动。今天还很不够的是绘画社团组织比较少,标新立异的艺术家比较少,而跟风雷同的作品比较多。这与现代交通、资讯发达有关,也与画家自我定位模糊,师承、地域、归属模糊有关。其实真正的艺术家是不甘心于平庸无为的。而画派的形成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一件影响深远,甚至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远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画家蒋铁峰、丁绍光、刘绍荟等创建了民间学术绘画社团组织“申社”,蒋铁峰先生发表了充满激情的《申社宣言》,他们以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为榜样,以申猴自居,举办了申社画展,宣示他们要以东方的线条、印象派的色彩、浪漫主义的激情创造崭新的中国绘画,誓志要走向世界,与著名大画家争雄,以求得美术史上的地位。1980年申社画家陆续走出国门,丁绍光先生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为背景,以母爱为主题,形成了自己的、东方的绘画图式,在世界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被西方艺术史界定名为中国“云南画派”,随之云南画派的作品如同旋风般风靡全球,售价不菲,西方传记作家写出了关于中国云南画派的著作《绘画的天堂》与《云南画派》。如今旅美画家丁绍光是云南画派的旗帜,云南画派的作品成为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绘画作品,这是一场典型的中国梦,一场成功的中国梦,也是为数不多的成功的画派梦。画家要寻求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艺术创作理想之梦,梦寐以求地创建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绘画艺术语言,绝不雷同,这是画家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的大事,绝不是什么“艺术论者无聊的举动”!画家要有信心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在美术史上寻找或创造自己心仪的画派,才有希望以自己的作品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以画派延续的形式形成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现在的情况是画家单兵作战,缺少画派的团队力量,缺乏画派的理论支撑,缺少绘画史与画派的长远眼光,作品相互模仿成风,画法趋于雷同。 画“能否成派”信心不足,画“应否成派”还处于犹豫困惑阶段。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百余年以来,产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新画派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具体地表现为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不足。真、善、美的追求是一个基本概念,艺术表现真善美的方法是多样的,艺术需要多样化,笼统的“真善美”难以概括丰富多彩的绘画艺术创作。就以“真”来说,是古典主义的真,还是现实主义的真?是自然主义的真,还是超写实主义的真?是表现主义的真,还是象征主义的真?这就遇到了风格流派的问题。以“善”来说,“骏马秋风蓟北,杏花春雨江南”,南船北马,何以为善?因地制宜方可为善,善有南北之分,湖南人喜欢吃辣,山西人喜欢吃醋,气候环境的因素使然。以“美”来说,古代的西施很美,但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从古到今哪有那么多的西施呢?问题是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西施,这说明“美”是多样的,郭因先生说:“还是应该只以真善美作为目标,各走各路,各创局面,各奔前程,去争取各有千秋。”现代信息社会,不比较、不鉴别、不讨论、各走各路的创作方法,刻意回避了画派问题,造成对历史绘画遗产画派问题的失语,不利于绘画艺术的繁荣,也不利于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创新。当代画家可以高举某一个风格流派的旗帜,如傅抱石先生以石涛为自己的艺术创作的崇拜偶像,最终成为美术史论、山水、篆刻均有成就的大家,开新金陵山水画派之先声,黄纯尧、伍霖生等画家当属于此派。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继承了唐宋院体花鸟,参以元人笔意,喻继高、江宏伟等画家当归为唐宋院体花鸟派,学术传灯记录了代代学人的薪火相传。画家希望自己的绘画作品成为一派,有开宗立派的意识是好事,是有志气成就大事业的表现。评论家不必忌讳言“派”,搞得鸦雀无声,理论家完全可以说古论今,纵横谈派。“派”字从水,汇成汪洋大海,要敢于追寻艺术支派源流,汲取艺术的营养,寻找自己艺术风格的定位,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做到传承有序,发展创新。不要为“能否成派”、“应否成派”的怀疑而否定前贤,抹平历史上的画派高峰,蜕化成为地方画家群,不能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动摇创作信心,影响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发挥。

(责任编辑:徐智本)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文化创新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以文化创新为载体提升企业品牌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