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课课后小结的写作

2015-01-19 23:36马文玲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1期
关键词:记录在案一节课形式

马文玲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是重视备课环节,忽视课后小结是体育教师重要的思考和提高的过程。要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趋向完美,写好课后小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常见的课后小结类型

1.按课的过程划分:过程式小结和阶段式小结

过程式小结就是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或某一环节的回顾。其是以一种记流水账的形式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回顾,从中发现问题和可取之处,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阶段式小结是指针对一节课的某一环节(如准备部分)的回顾或反思。虽然阶段式小结可能是过程式小结的一部分,但阶段式小结相对于过程式小结中的各阶段小结,更加具体,分析更加透彻,指导意义更强。

2.按研究的连续性划分:反问式小结、推理式小结、延续式小结和结论式小结

反问式小结是针对一节课或几节课的课堂上出现的同一类型问题,利用小结的形式对自己提出问题,对自己教学进行提醒,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续实践研究的小结形式。

推理式小结是承接上一小结中的某一问题,对此问题进行推理和论证,或反思研究中是否出现了偏差,给出假设性的答案。

延续式小结是针对某一问题的实践研究,还没有得出结论,但有一定的成果或值得借鉴的地方,或者说需要把问题进行拓展,拓宽研究途径,采用小结的形式进行总结和延伸。主要是对问题的提醒和初步成果的修改和积累。

结论式小结是对课上的问题得出了结论,通过小结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可以是在研究问题时的一些好的做法值得以后借鉴采用,从而记录在案,使课后小结升华成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时这也是一篇好的论文素材。

3.按评价人员划分:自我评价小结、学生评价式小结和听、评课者评价小结

自我评价式小结是本节课上,对自己的表现、学生的反映、互动过程等方面综合评价或感想。

学生评价小结是上课教师结合学生(一般用在中高年级)对本课的意见、想法(也就是学生及时的反馈),联系自己形成小结。

听、评课者评价小结是教师结合评课者的思想,联系自己的想法,形成感悟记录在案。

其实,在我们平时写小结时,小结的形式不可能完全是以哪一种小结形式单独存在的,可能是两种或更多的小结类型的综合。比方说,在过程式的小结最后加入了反问式小结,形成了对教学过程的多个点的反思。而在任何一个小结当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加入了自我评价形成综合型的小结。所以说,在写小结时,不要刻意地追求单一的小结形式,当然更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以某一种小结类型为主,其他小结类型为辅的形式写课后小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形式。

二、写好课后小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保证课后小结的真实性

我们写教学小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课后小结来自于教学,又反哺于教学。小结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悟,切勿敷衍了事,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原地踏步,没有丝毫的进步。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机械地工作了十年,只相当于重复工作了十次,有苦劳而没有功劳。

2.及时记录所感所想

许多好的论文题材和教学灵感就出现在一瞬间,转瞬即逝,如果教师没有及时记录在案,造成的损失会是无法弥补的。在课后,即使时间不宽裕,也要粗略记下,以便以后有时间推敲和揣摩。

3.有针对性

教师要推敲课中的某一点或问题,去除无效理论对某一问题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某一问题进行实践和研究。

4.注意平时的积累

厚积才能薄发。每堂课后进行小结,今天一点,明天一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有一天你转过头来再审视一下自己,你会发现,原来我进步了这么多。

5.注意连续性

认识问题不能浅尝辄止,泛泛而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一定追求小结的字数,但要考虑其内在衔接,对某一问题要不断追踪、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张集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记录在案一节课形式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托马斯的一节课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爱情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