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34例桥本氏病声像图回顾性分析

2015-01-20 22:25雷玉峰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弥漫性桥本回顾性

雷玉峰

超声诊断34例桥本氏病声像图回顾性分析

雷玉峰

目的 通过对本文34例桥本氏病 (HT)声像图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GE-LOG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置于颈前部进行纵、横多切面扫查,通过对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血供等声像图进行分析,对HT作出诊断。结果 本文34例HT患者中有31例腺体呈轻~中度肿大,3例形态及大小正常;30例腺体内呈弥漫性回声减低(其中4例合并结节),4例腺体内呈局限性回声减低;CDFI检测4例呈“火海征”,3例腺体内血流信号近似正常;PW检测34例患者甲状腺脉上动脉PSV值均升高,RI均>0.7。结论 超声检查对HT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并且操作简单、无创伤、经济、可重复,在影像学诸多检查方法中可作为首选。

超声诊断;桥本氏病;回顾性分析

桥本氏病(HT)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由于自身抗体的损害使病变甲状腺组织被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所取代,进一步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HT的甲状腺内部多回声减低,根据腺体内回声减低的分布情况,声像图可分为弥漫型回声减低和局限型回声减低,有的有结节形成。本文对3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为2010-03—2014-10笔者通过超声检查诊断为HT的患者,均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该病,其中男性2例,女性32例;年龄21~63岁,平均46岁。

1.2 方法 采用GE-LOG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枕,头向后仰,充分暴露颈部,探头置于颈前部进行纵、横多切面扫查。二维声像图:显示甲状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有无结节、与周围组织关系、周围淋巴结情况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腺体内部血流分布情况;脉冲多普勒(PW):测量腺体内部血流频谱、甲状腺上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功能(T3、T4、TSH)及血清学抗体(TGAb、TMAb)等检查,必要时行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或手术切除病理活检。

2 结果

2.1 甲状腺形态及大小 31例腺体呈轻~中度肿大,以双侧叶前后径及峡部增厚明显,其中27例对称性肿大,4例不对称性肿大;3例形态及大小正常。

2.2 腺体内回声情况 30例腺体内呈弥漫性回声减低,分布轻度不均,其中17例腺体内可见散在条索状中强回声呈分隔状或网格状;4例合并结节,其中1例为单发结节,大小为0.6 cm×0.8 c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3例为多发结节,大小为0.2~0.9 cm,边界多欠清晰,呈片状更低回声区,其后无回声衰减。4例腺体内呈局限性回声减低,低回声区周围为正常组织结构,其中1例颇似肿瘤。

2.3 CDFI及PW检测 CDFI检测:30例腺体内呈弥漫性回声减低患者中,27例血流信号呈弥漫性不同程度增多,实质回声越低者血流信号越丰富,其中4例呈“火海征”,3例腺体内血流信号近似正常;4例局限性回声减低患者,彩色血流信号以局限性低回声区较丰富;PW检测:34例患者甲状腺脉上动PSV值均升高,为42~78 cm/s,RI不同程度增加,均>0.7。

3 讨论

H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青中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8~20不等,常见于30~50岁年龄段,该病通常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常在同一家族的几代人中发生[1]。HT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多为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增大,峡部增厚明显,两侧叶的前后径和横径比常大于或等于1,回声弥漫性减低或局部减低,分布不均匀,随着病程延长,腺体内纤维组织增生,呈现散在条索状中强回声,可呈分隔状或网格状结构,发病早期腺体内血流信号弥漫性增加,有的可呈“火海征”,晚期由于腺体纤维化血流信号可轻度增加、正常或减少。HT早期甲状腺上动脉PSV明显增加,正常甲状腺PSV为20~40 cm/s,RI为0.5~0.7[2]。近年来HT合并甲状腺癌的报道越来越多,有作者认为HT为甲状腺癌的癌前病变。HT合并甲状腺癌病因尚不明,有的认为随着HT病程进展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TSH长期升高,促使甲状腺滤泡组织过度增生而癌变,或者HT自身免疫反应中发生对淋巴细胞的慢性抗原性刺激,可能导致其增生、恶变。有文献报道肿瘤内的沙粒样钙化点是判断良恶性肿瘤的有效依据,如果结合肿瘤的硬度等其他指标综合考虑其诊断的准确率更高,采用探头挤压肿块和周围组织,当探头挤压时观察到肿块的压缩现象比肿块周围组织的压缩现象小,可以说明肿块的硬度偏硬或坚硬,反之,说明肿块的硬度偏软或软,肿块硬度偏硬可以提示恶性肿块[3]。

超声诊断HT的典型声像图改变有以下4个方面的明显特征:①甲状腺弥漫肿大,以前后径明显。②腺体内回声明显减低。③腺体内网格样结构改变。④腺体内血流丰富,甲状腺上动脉PSV增快。尽管HT有以上声像图特征,但随着病程发展,声像图不断发生变化,有时也给超声诊断带来一些困难,应与以下疾病鉴别:HT有单发结节时,要注意与腺瘤鉴别,后者有完整包膜,形态大多较规则,周边可见低回声晕,尤其结节外的腺体回声正常,而HT的结节无包膜,结节外回声不均匀;多发结节时则需与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相鉴别,后者结节内回声多不均匀,呈实性、囊性、混合性,结节内粗大钙化亦较常见,而HT的结节以实性为主,结节间可见粗的中强回声分隔状或网格状结构[4];HT的结节钙化时还要与甲状腺癌鉴别,肿瘤内微小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达93%~95%[5],被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是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癌结节多为微小钙化,直径小于2 mm,散在分布,局部排列密集时可呈簇状,癌结节边界不整齐呈“蟹足状”,有的伴同侧颈淋巴结肿大,而HT的结节为粗钙化,体积多较大,直径约为2~8 mm,呈斑块状。HT与亚疾性甲状腺炎区别,后者在发展过程中,炎性细胞可突破甲状腺的包膜,侵犯颈前肌群出现甲状腺与其接近的颈前肌两者之间间隙消失的现象,表现为弥漫性轻度粘连,腺体内散在低回声可呈“冲洗过征”,探头加压有疼痛,PW测量甲状腺上动脉PSV接近于正常,而前者不侵犯甲状腺包膜,PW测量甲状腺上动脉PSV增快。HT的声像图表现为血流丰富呈“火海征”及网格状改变时,应注意与Graves病相鉴别,Graves病甲状腺肿大以两侧叶长径增大为主,甲状腺上动脉PSV明显增快,一般>100 cm/s,腺体弹性软、压缩明显,有甲亢症状和体征,T3、T4升高,而HT甲状腺肿大以两侧叶前后径增大、峡部增厚明显,甲状腺上动脉PSV轻~中度增快,一般<100 cm/s,腺体弹性坚硬、压缩不明显,无甲亢或有甲减症状和体征,T3、T4正常或减低,TGAB、TMAB升高。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对大多数HT不难作出正确诊断,个别声像图复杂的患者结合临床病史加以分析,若能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进行细胞学检查对正确诊断更有意义。超声诊断HT操作简单、方便、无创伤、经济、可重复、与其他影像学(CT、MAR)相比,可作为首选方法。

[1]郭万学.超声医学[M].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66.

[2]杨斌,詹维伟,陈亚青.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图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5.

[3]徐秋华,周辉红,袁方,等.甲状腺隐匿癌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1):23.

[4]茅瑾瑜,朱雪萍,章丽洁,等.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10):21-24.

[5]王建红,王正滨,房世保,等.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价值中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11):990.

2015-03-02)

1005-619X(2015)07-0718-02

10.13517/j.cnki.ccm.2015.07.022

264001 济南军区烟台疗养院辅诊科

猜你喜欢
弥漫性桥本回顾性
手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桥本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回顾性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小肝细胞癌的准确性
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B型超声对中老年脂肪肝诊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