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古族传统马具设计的系统性

2015-01-20 01:37王柯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9期
关键词:系统性蒙古族

王柯

摘 要:文章以作者亲身参与的编著项目及田野考察为契机,将蒙古族传统马具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以蒙古族传统马具设计的系统性为论点,探讨其系统构成、单元功能及三个子系统的分工与关联。

关键词:蒙古族;马具设计; 系统性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9-0134-03

On the systematicness of Traditional Mongolian Harnesses Design

WANG Ke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9,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the project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as opportunity, and focus on traditional Mongolian harness design. The paper takes the Systematicness of traditional Mongolian harness design as argument, and try to explore its system components, functions,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three subsystems.

Key words :Mongolian people; harness design; systematicnes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从民族的汇聚形成到其蓬勃壮大,马匹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马具可谓功不可没。诸多功能不同,形态各异的马具,既是蒙古族人用以骑乘和驾驭马匹的工具,也是蒙古族马文化的物化载体,它们相互关联,彼此匹配,构建出一套设计合理的蒙古族马具系统。

一、蒙古族传统马具的基本分类与器物类型

蒙古族传统马具鳞次栉比,可谓种类繁多,从功能、地域、材料等角度来考查可有不同的分类。以使用功能划分,蒙古族马具包括了生活用马具、军用马具、祭祀礼仪用马具和竞赛用马具等;从地域上区异,可分为科尔沁马具、鄂尔多斯马具、布里亚特马具、乌珠穆沁马具、察哈尔马具、哈萨克马具、土尔扈特马具、额鲁特马具和乌梁海马具等;以马具的制作材料分类,包括金银铜铁等金属马具、实木马具、皮质马具和骨质马具等等。

篇幅所限,本文基于以上分类,以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生活用马具为例,择选其中的常见类型,综合地域差异,讨论各马具器物的功能用途、造型设计及彼此关联,进而探讨其整个马具系统的构缔。具体如图1-2所示:蒙古族马具在器物类型上包括:1.马鞍、2.马镫、3.镫磨、4.鞍韂、5.鞍屉、6.攀胸、7.后鞧、8.肚带、9.扯肚、10.鞍花、11.鞍垫、 12.马嚼子、13.马笼头、14.马鞭、15.马棒、16.拴马桩、17.马绊、18.马掌、19.压钉、20.马挠子、21.马刷子、22.马印、23.梢绳、24.刮马汗板、25.套马杆、26.套马索等等。

二、以马鞍为核心的乘坐系统

在上述器物类型中,马鞍、马镫、镫磨、鞍韂、鞍屉、攀胸、后鞧、肚带、扯肚、鞍花和鞍垫等组成了蒙古族马具中的乘坐系统。这个系统的功能是帮助骑乘者在马匹上稳固身姿,并且提供相对舒适的乘坐条件,此外,乘坐系统不仅仅服务于人,其中许多器具的设计也体现出对于马匹的呵护。具体而言,乘坐系统可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供人乘坐并连接系统中其他诸类马具的核心——马鞍;其次是配合骑者骑乘,稳定身姿用的马镫;再次是在乘坐系统中起保护作用的镫磨、鞍韂和鞍屉;最后是稳固马鞍用的攀胸、后鞧、肚带和扯肚。

(一)马鞍

马鞍,蒙古语称“博胡日格”,可谓是乘坐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器具,它是一种用以架设在马背上,便于骑者乘坐的马具。马背上的蒙古族根据先人的制鞍经验,创造发明了更加适合骑乘,并相对舒适的蒙古族马鞍。“牧区的匠人能制作出各式十分合体的马鞍,骑马者感觉舒服,而最主要的是马会感觉合适,这才能长途行走。”①宋朝彭大雅在《黑鞑事略》中描述了蒙古族马鞍的先进性:“其鞍辔轻简,以便驰骋,重不盈七八斤,鞍之雁翅,前竖而后平,故折旋而膊不伤。”蒙古族马鞍的鞍体(亦称裸鞍)一般采用桦木、柳木、榆木及核桃木等优质木材制成。鞍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前鞍鞒、后鞍鞒、左右鞍翅和鞍座(也称梁头)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制好的马鞍鞍体尚需髹漆装饰,并以鞍花固定上合适的鞍垫才算完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鞍上需要打上各种孔洞(通常为一侧9孔,共18孔)用来同其它马具相连。左右鞍翅的前后端各4孔,用以扣压钉、穿梢绳和固定攀胸、后鞧;前后鞍鞒下缘各打两对小孔用以拴系肚带和扯肚;鞍翅中部下缘打一长方形孔,用以安装吊镫皮条;鞍座两侧各打两孔,用以扣鞍花,钉鞍垫,固定镫磨。由此可见,马鞍是乘坐系统的核心,其他乘坐系统中的马具皆以之为中心,或是直接安装其上,或是与之相互匹配。(图3)

(二)乘坐系统中的其他马具

除了核心马具——马鞍以外,马镫、镫磨、鞍韂、鞍屉、攀胸、后鞧、肚带、扯肚、鞍花和鞍垫也是服务于上述乘坐系统的重要马具。

马镫,蒙古语称为“杜热”,在乘坐系统中,马镫是一种帮助骑乘者稳定身姿的重要马具。蒙古族马镫的镫边形如拱门,下部的镫盘或圆或方。马镫通过吊镫皮条与马鞍的鞍翅相连接,不仅给骑乘者上下马提供了支点,更重要的是骑者能够双脚踏在马镫上,可坐可站,一定程度上使骑者双手得到解放,大大增加了其骑乘的稳定性和机动性。镫磨又称小韂,椭圆形居多,蒙古语称“海达克”,其主要用途是防止吊镫皮条磨损或羁绊骑者的衣裤。镫磨有左右对称两片,横向宽度同马鞍梁头相若。镫磨安装于梁头与鞍垫之间,扣入鞍花加以固定。鞍屉又称鞍鞯或护腰,蒙古语称“道格莫”,一般为毛毡或皮毛裁制而成,垫在马背上,保护其不被磨伤;鞍韂别称大韂、障泥,蒙古语为“格里莫”,通常以皮革或栽绒毯制成,主要用以保护马肚不被马镫磨伤,同时也可防止马在奔跑中扬起的沙土脏污骑者衣裤。鞍韂搭在鞍屉之上,垂于马匹两侧,其上再置放马鞍。攀胸又称胸带,蒙古语称“肖莫德奥若格”,后鞧亦叫鞧带,蒙古语称为“休达若吾尔”。 攀胸和后鞧一般使用粗皮条或马鬃编织条制成,其作用是固定马鞍,防止其前后滑动。肚带,蒙古语为“奥楞”,扯肚的蒙古语为“吉日莫”,两者合称韅,意为用以固定马鞍的带子。肚带在马鞍的右侧,扯肚在左侧,每个马鞍配两对,分别固定于前后鞍鞒下缘,围绕马腹扣合。鞍花在蒙古语中被称为“达若由格尔”,一般为铜或银制成,是一种扣合于马鞍鞍座侧面,用以固定鞍垫和镫磨的铆钉,亦有独特的装饰性。鞍垫是覆在鞍座和前后鞍鞒上面的衬垫,通常用绒布裹羊毛毡缝制而成,增加了马鞍乘坐的舒适性。鞍垫大小一般根据鞍面与鞍鞒找齐后的形状而定,两侧以四个或多个鞍花固定在马鞍上。endprint

二、以马嚼子为核心的操控系统

蒙古族马具的操控系统主要包含马嚼子、马笼头、马鞭、马棒、拴马桩和马绊等。如果说乘坐系统保证了人在马匹上稳固而舒适的乘坐,操控系统则是给予骑乘者以马匹的控制权。首先是控制马匹行进方向的核心马具——马嚼子;其次是策马用具,主要是马鞭和马棒;最后是限制马匹移动的马笼头、拴马桩和马绊等。

(一)马嚼子

马嚼子又称衔,蒙古语称“夏加格尔若”,是用以掌握马匹行进和方向的重要马具,是操控系统的核心。传统马嚼子包括马衔、左右嚼子环、缰绳、嚼子头和勒鼻条等组件,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缰绳牵扯马嘴中的马衔,以此控制马匹行进。马衔被置于马嘴前部切齿和后部臼齿之间的空隙,用以牵制马匹的行动。嚼子环是装于马衔两侧的圆环,属重要联合部件。缰绳,又称扯手,两端绕过马颈,分别连接在左右嚼子环上。骑乘者手握缰绳即可驾驭马匹,控制马匹前行的方向。嚼子头和勒鼻条属于连接部分,配合马衔,套在马头上固定马嚼子。(图4)

(二)操控系统中其他马具

在操控系统中除马嚼子以外,还有马笼头、马鞭、马棒、拴马桩和马绊。其中,马笼头又称辔头、络头或羁,蒙古语称为“老格图”,是限制和束缚马匹的马具,它主要包括套脖条、勒鼻条、连条、扣绳和偏缰几个组成部件,前面四者首尾相连,套扣于马首,偏缰系在围绕马嘴的勒鼻条下缘,用来拴马或牵马。马鞭和马棒,蒙古语中分别称“塔斯格尔”和“坦格斯”,两者的主要功能都是用以驱策马匹。除非是尚未驯服的马儿会被马鞭和马棒抽打教训以外,一般情况下,牧人只是举起威吓,配合吆喝及马镫动作来促使马匹奔走。拴马桩在蒙古语称“由亚格阿”,其功能是固定马匹或其他牲畜。使用时将马笼头上的偏缰套扣在桩上即可。马绊也称马靽,蒙古语称“西杜日”,分为两足或三足的类型,是一种用来羁绊马腿,防止马匹在草场吃草或无人看管的时候走远或遗失的用具。

四、其它用具形成的辅助系统

蒙古族马具中除了上述乘坐系统与操控系统以外,还有大量的辅助性用具,承担着养护马匹和增加附属功能的作用,主要包括压钉、梢绳、马掌、马挠子、马刷子、刮马汗板、马印、套马杆、套马索等。

压钉,蒙古语称“巴格尔巴若”,压钉通常固定于马鞍鞍翅前后端,其作用是配合鞍翅预留的孔洞,用以固定梢绳、攀胸和后鞧等。梢绳,蒙古语为“甘旗卡”,是一种悬坠于两侧鞍翅上的多根皮条,具有拴系杂物、驭马和装饰等多项重要功能。马掌又称马蹄铁,蒙古语称为“塔克西亚”,特指人们为了保护马蹄而钉在其底部的U形铁。马挠子、马刷子和刮马汗板都是用以清洁打理马匹的马具,使得马匹保持良好的状态。马印,蒙古语为“塔姆嘎”,将之加热烧红,烙烫于马左胯骨中心区域,是一种用以识别马匹归属的标志。套马杆和套马索皆是套马用具,功能是从马群中抓取所需的马匹。

结语

经过长久的历史积淀,蒙古族在早先游牧民族既有马具的基础上,创新改良,逐渐构建起其相对先进的马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根据不同的器具功能又可细分为三个子系统:乘坐系统、操控系统和辅助系统。其中,乘坐系统以马鞍为核心,为骑乘者提供便捷、稳固和相对舒适的乘坐环境;操控系统以驾驭马匹的马嚼子为核心,提供了一整套操控马匹行进方向、速度,乃至限定马匹移动的解决方案;辅助系统则包含了马匹的养护器具和一些附属的拓展器具等。这三个子系统并不孤立,它们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紧密地围绕着马匹,巧妙安排,精心设计,缔造高效且和谐的人马关系,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蒙古族马具系统。

蒙古族崇拜和尊敬马具,整个马具系统承载着蒙古人勇敢进取、开拓冒险的英雄情怀,记录了蒙古族在广阔的草原上如何繁衍生息,臻于兴盛。此外,蒙古族马具在其民族精神生活中亦居于重要地位,涉及宗教礼拜、祭祀先祖、礼仪行序等。因而,蒙古族马具系统除去基本的实用功能,其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性价值同样值得关注。

注释:

①何芳.从皮革工艺品看蒙古族装饰图案[J].装饰,2005(9):71.

参考文献:

[1]刘兆和.蒙古民族文物图典·蒙古民族鞍马文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1-212.

[2]云晓敏,王 军,宁国强.蒙古族马鞍的构造特点浅析[J].神州民俗,2011(2):23-24.

[3]杨泓.中国古代马具的发展和对外影响文物[J].1984(9):45-76.endprint

猜你喜欢
系统性蒙古族
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应用于产科护理的效果分析
全面系统性护理在老年突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叙事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认知及依从性的影响
马背民族
诺恩吉雅随想
重视高中物理复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