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搜查令”

2015-01-21 07:23卢俊颖
中学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流感病毒禽流感流感

卢俊颖

病毒通缉令

姓名:甲型流感病毒H7N9亚型

别名:H7N9禽流感病毒

简要案情:2013年以来,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先后出现了一些流感病毒性肺炎症状患者。经卫生部门确定,“凶手”为H7N9禽流感病毒。该“凶手”在各地流窜作案,犯案频率呈上升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特发出通缉令对该犯展开调查和追捕。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生长季节已经来临。

因寒冷沉寂了数月的世界,开始奏响新的乐章,但一个幽灵却趁着冬末未散的寒流,仗着冬春季高发的季节性特征,在人间“游荡”。

它屡屡伸出黑手,犯下了累累罪行。

家 族 罪 史

近些年来,甲流、猪流感、禽流感这些病原体总是时隐时现、变化无常地游荡在我们身边,轻则感染鸟禽、家畜,重则致人患病,甚至死亡,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对于这类危险“杀手”,我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它们到底有何区别,又是从何处而来?事实上,它们都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不同亚型,既有区别,同时又密不可分。可以说,各种各样的流感病毒,犹如一个庞大的家族,构成了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犯罪网络。

“流感病毒家族”依据其核蛋白和基因特征的差异,被分为了三大“帮派”,即甲型流感病毒(A型)、乙型流感病毒(B型)和丙型流感病毒(C型)。其中,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由于感染对象单一、变异少,只会局部流行或散发,因此危害较小。而甲型流感,由于其感染对象广、变异多、传染性强,因而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流行,成为了最危险的流感病毒类型。

病毒进入生物体内,免疫系统识别、清除病毒需依靠病毒表面的抗原蛋白,而抗原就相当于病毒的“身份证”。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有H和N两种抗原蛋白质,分别为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到目前为止,已发现H抗原的17个亚型(H1至H17)和N抗原的10个亚型(N1至N10)。而我们所熟悉的H1N1、H2N2、H5N1和H7N9,就是按照这种分类方式得到的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的“犯罪史”可追溯到1889年的“俄国流感”。当时起源于中亚的流感病毒在1年之内蔓延到了全世界,全球约100万人死于这场流感。有研究推测,这个“杀手”就是H2N2型流感病毒。

H1N1型流感病毒是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流感“杀手”。20世纪初,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由美国东部开始,迅速向欧洲蔓延,进而波及全球。病毒感染的人数达10亿,连西班牙国王也未能幸免,因而该流感病毒又被称为“西班牙流感”。据统计,这次流感大流行造成至少2000万人死亡,甚至超过了当时一战的死亡人数。

然而,流感“瘟神”并未就此收手。20世纪后半叶也曾出现过三次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分别是1957年的“亚洲流感”(H2N2)、1968年的“香港流感”(H3N2)和1977年的“俄罗斯流感”(H1N1),它们都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进入21世纪,流感病毒的作案手段趋于多样化。原本寄生动物的一些流感病毒纷纷“变身”,转而向人类“发动进攻”。首当其冲的是H5N1高致病型禽流感,这种病毒最初只在鸟类中发现,然而1997年香港首次发现了人感染H5N1致死的案例,至2006年之后达到高峰,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死亡率高达60%以上。

其后,新变种的H1N1型流感病毒也不甘寂寞、接踵而来。这种集合了人、猪、禽流感基因片段的病毒在2009年爆发,并从墨西哥开始蔓延至全球。截至目前,这种被称为“甲流”或“猪流感”的病毒已造成1万多人死亡。

今天,H7N9又成为了流感大军中的急先锋。面对这样一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它的真实面目又是怎样的呢?

元 凶 揭 秘

早在1988年,甲型流感病毒H7N9就已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现身。但起始时H7N9只在鸟类之间传播,且属于低致病性的病毒,直到2013年3月30日,上海首次出现确诊人感染H7N9病毒并致人死亡的案例。随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又相继在全国多地出现,2013年全年全国共确诊144例,造成死亡46例。进入2014年,H7N9持续猖獗且并没有消失的迹象,病例呈现出发病周期短、重症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特点。

H7N9是何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禽流感病毒演变为凶煞的恐怖杀手呢?

解答这个疑惑还要从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性说起。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亚型病毒感染同一个体时,很容易发生基因重配进而变异。一旦病毒发生变异,人体的免疫系统便无法依靠表面的抗原物质识别出病毒。研究表明,H7N9病毒难以治愈的原因就在于它得到了其他病毒的“帮助”。

中国科学院研究显示,由欧亚起源的禽流感病毒提供了组成H7N9病毒基因的部分片段,它们与中国野鸟携带的H9N2病毒重配形成了H7N9病毒的雏形。随后,这种原初的H7N9病毒从野鸟传入家禽中,并与原来在华东地区家禽中流行的H9N2病毒发生第二次重配。吸收H9N2病毒“功力”的H7N9病毒最终成为对人具有高致病性的病毒,开始向人类发难。

H7N9病毒的“作案手段”和它的“前辈们”类似。它经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之后,迅速和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接触,从而使病毒黏附在上皮细胞之上,之后病毒利用遗传物质RNA开始在人体的细胞内进行复制,正常的细胞由此遭到破坏。病毒复制完成后会继续寻找新的目标“下手”,如此周而复始,人体呼吸系统由此遭到极大的破坏,继而引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H7N9病毒的危险性在于其短暂的发病周期和较高的死亡率,此外,由于H7N9病毒具有潜伏性,并不会造成禽类的大量死亡,因此人类往往在不经意间接触到病原体,这让H7N9病毒成了名副其实的藏在暗处的“杀手”。面对狡猾、凶残的H7N9病毒,人类难道就只能坐以待毙、束手无策吗?

应 对 有 方

研究显示,H7N9病毒主要通过密切的接触进行传播,但到目前为止,尚不能排除可由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对此,多地已采取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的措施。H7N9禽流感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并有可能在5~7天内发展为呼吸困难和重症肺炎。因此一旦发现疑似症状,需尽快就医诊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截至目前尚未发现H7N9在人际间传播的证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毒的传播和对人体的感染。

根据目前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H7N9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临床上常用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有扎那米韦(俗称“乐感清”)和奥司他韦(俗称“达菲”)两种药物。根据甲型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在疫苗方面,我国卫计委和科技部已于2013年4月启动了疫苗研制,目前已有H7N9疫苗进入注册和生产申报阶段。

除了疫苗保障和政府关停活禽类交易市场的举措外,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注意个人卫生,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以更好地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此外,人自身的免疫系统也会在与H7N9病毒的斗争之中逐渐熟悉病毒,随着免疫力的提高,病毒的传染性和毒力也会减弱。

回顾各种流感病毒的流行史,无论其多么猖獗,终会有消停之日,H7N9病毒必定也不例外。人类和流感病毒的战斗,在病毒的变异和人类的应变中往复,相信掌握着日益强大科学武器的人类终能战胜病毒。

猜你喜欢
流感病毒禽流感流感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秋季谨防牛流感
基于HRP直接标记的流感病毒H1N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猪流感病的预防与治疗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