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风流

2015-01-21 15:48张伟
鹿鸣 2014年12期
关键词:李白

张伟

酒这个玩意很奇怪,在杯中是水,在肚里是火

酒这种液体很有趣,在没有火种的时候也会燃烧

在没有燃具的地方也可以长出熊熊火苗

这是一杯水在燃烧,谁也无法确定此次的燃点是多少

这是一杯酒在燃烧,谁也无法知道火焰之下会有什么被烧焦

悲欢离合、都是酒的燃点的无数次排列组合

爱恨情仇、都是酒的燃点的无限度纵横交错

不要责怪酒,酒的燃点其实在人的心头掌控

既然人心可以燃起火苗,为何酒不能在燃烧中玉殒香消……

珍视与缺失呈正相关。一个人的短板,往往构成其终生企慕的情结。我素不善饮,每于观书读屏间,格外留意诗酒风流的美谈佳话,感动于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万丈豪情。

文人好酒,文人风雅。风雅的文人给酒取了些好听的名字,曰钓诗钩,曰扫愁帚。“洞庭春色”,非谓风景,亦酒之雅称。唐子西名酒之和者曰“养生主”,酒之劲者曰“齐物论”,嗬,跟庄子搭上了,何其风雅。杨万里称和者为“金盘露”,劲者为“椒花雨”,并逞强说自己爱椒花雨甚于金盘露。“福水”、“祸泉”皆酒也,还好,没闷倒醉晕,醉眼迷离中,尚能辩证地看待酒之福祸相依。

文人墨客常常将诗酒相提并论。“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以天海饰诗酒,好大的口气,大概是醉后所吟吧。“物外诗情远,人间酒味高。”诗酒高远,亦非寻常语。“我生无所嗜,唯嗜酒与诗。”坦率的表白,情有二钟,酒而诗,诗而酒,又合二而一。“举杯即时酒,诗留后世名。”一个不让一个,上句有酒壮胆,下句才敢狂言以诗名世。男人喝了酒气壮如牛,女流之辈如李清照,也在诗酒中情思漾溢。“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

“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是孔融向往的生活理想。曹操颁布禁酒令,他坚决反对,也就不是没来由的了。有其父必有其子,孔融的两个儿子,从小就爱喝酒。有一天,趁着父亲午睡,小儿子从床头偷父亲的酒喝,哥哥责问道,为何不施酒礼?弟弟机智地回答,偷酒喝,已是非礼了,还施什么礼啊。就是这兄弟俩,三年后父亲被捕、祈求不要累及孩子时,讲出了流传千年的那句话:“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阮籍的邻家媳妇长得很漂亮,以卖酒为业,阮籍常来她家买酒、喝酒。有一次阮籍喝醉了,就睡在了邻家媳妇床侧。被人家丈夫看见了,以为他图谋不轨。仔细观察了一阵儿,才知道他并无歹意,只是醉得不省人事。

司马昭想和阮籍结儿女亲家,换了别人,巴不得攀龙附凤呢,阮籍却不愿意,可又不好拒绝,毕竟是堂堂晋文帝。怎么办呢,他便顿顿喝酒,烂醉如泥,一醉两个月。没法提亲,只得作罢。

阮籍好酒,其子侄辈皆善饮。侄子阮咸(竹林七贤之一)与同族人聚会,嫌酒杯小不过瘾,就用大盆盛酒,众人围坐在瓮边开怀畅饮。正巧一群猪跑过来,窜到了酒瓮跟前,阮家人就和这群猪一起喝,可见好酒已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

现而今,坊间有闻,某地酒风大炽,提拔干部要测酒量。俗了。魏晋时期,要想成为名士,诗、酒均为要件。“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诗),便可称名士。”

陶渊明任彭泽令时,要把公田全部种秫(黏高粱),以用来酿酒,并说:“吾常得醉于酒,足矣。”他的妻子坚决要求种一部分粳米,作为全家的口粮,他这才分出一部分土地种粳米。陶渊明“性嗜酒”,但“家贫不能常得”,一旦有机会痛饮,他便率真豪放地“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他的组诗二十首,总名曰《饮酒》,大有深意在焉。元人盍志学的一支曲子写得好:“陶渊明自不合时,采菊东篱,为赋新诗。独对南山,泛秋香有酒盈卮。一个小颗颗彭泽县儿,五斗米懒折腰肢。乐以琴诗,畅会寻思。万古流传,赋归去来辞。”

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成为文人任性放诞的美谈。其实,也与酒、与诗不无关系。他先喝了酒,“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继而读了诗,“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之后才有乘兴而去,兴尽而返的异乎寻常的举动。

有一种说法,人一生喝多少酒,是有定数的。文人嗜酒,到了这样的地步,这辈子的指标用完了,下辈子还要接着喝。相传三国时吴太中大夫郑泉,临终弥留之际,别无他念,只记得嘱咐酒友,死后葬在烧制陶器的人家旁边,当自己的身体成土时,说不定还能有幸被陶家取来烧制成酒壶,这样就又可以天天和美酒亲近了。如醉如痴,不,更改一个字,求醉如痴。

狄奥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酩酊之后,狂歌醉舞,希腊人澎湃的生命力得以激发,创作出音乐、舞蹈作品,体验生命的欢愉、酣醉。在早期希腊文化中,有酒神节,希腊人以野外纵酒狂欢的方式,祭祀葡萄酒之神狄奥尼索斯。由之,诗酒相生也是欧洲文人的传统。波德莱尔有一章散文诗《陶醉吧》,尽情地呼唤:“现在到了该陶醉的时候了!为了不做受时间折磨的奴隶,去陶醉吧;不停地陶醉!不停地陶醉!用酒、用诗或用美德,随你。”

醉觉乾坤大。醉言醉语,歪打正着,合于艺术夸张的尺度。刘伶《酒德颂》曰:‘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扁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简直是潇洒出尘了。你看他,开天辟地到如今,在他眼里才过了一个早晨,人世间的一万年也只不过是一瞬间。日月是他的门窗,天地是他的庭院,院子里的道路可通向天外。行走时从不留下痕迹,住的时候也不用房屋,盖天铺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真乃神人也。何来这般神思?他接着说了,休息时端着酒杯,行动时也手里提着酒壶。饮酒是他的唯一追求,其余的事情一概不闻不问。

陆游《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也是醉后超常想象力的杰作:“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许愁亦当有许酒,吾酒酿尽银河流。酌之万斛玻璃舟,酣宴五城十二楼。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却驾白凤骖斑虬,下与麻姑戏玄洲。锦江吹笛余一念,再过剑南应小留。”即使是九州之外还有九州,那也仅仅可以容纳我无尽的忧愁。既然有这么多的忧愁就应该有这么多的酒,让银河也流满美酒。饮之万斛,宴遍昆仑山仙人居住的五城十二楼。以天为罗幕,把月当做玉钩,以织女织成的五色云为裘。长揖北斗星,表达酬献之意。一饮即是五百年,一醉即是三千秋。驾着白色虬龙拉的车,下到玄洲和麻姑游戏。醉的世界俨然就是一个神话构筑的美妙世界。endprint

酒能激发创作灵感。“灯花零落酒花秾,妙语一时飞动。”诗人借力于酒,激情迸涌,逸性勃发,雄放恣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这《西厢记》里的句子,姑且易一“诗”字:“酒是诗媒人。”岂独诗,完全可以充任各类文学艺术的触媒。

国画大师傅抱石有一枚闲章,朱文白底,镌刻着篆书“往往醉后”四字。平时很少用,通常有了满意的作品时,他才拿出来钤印。自得乎?自嘲乎?抑或自得复自嘲乎?抱石先生性嗜酒,朋友相聚,自是把盏痛饮。灯下夜读,也要有酒相伴。画界传闻,说他无酒不成画。构思时,借酒佐兴,思路畅达;运笔时,左手持杯,右手握笔,挥洒自如。一幅作品画毕,更当以酒庆贺。画得顺手时,喝酒助阵;画得不顺时,也拿酒浇开块垒。尼采说,艺术是生命的兴奋剂。我们可以接着说,酒是艺术的兴奋剂。

《江山如此多娇》是傅先生的代表作,据说创作此画时,曾为买不到好酒而苦恼,他给周总理写信求助,得到一箱特批的茅台,酒至微醺,下笔若有神助。他的《寒林沽酒图》,有人这样描绘:“疏林薄雾之间,陶渊明与书童沽酒、吟诗,缓步向前,画面静懿散淡,人物飘逸自然,情境与心境合一……”饮中君子,“往往醉后”,蕴蓄着巨大的创作潜能。

酒是失意者的知心朋友。借酒浇愁,以酒遣怀。“酒能消闷海愁山。酒到心头,春满人间。”可是他们又说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瞧,这些文人,这些酒疯子,因为爱酒,无论穷达得失,总能找到喝酒的理由。

限于篇幅,仅取中国文化符号量级的两位大诗人,作为标本,领略他们的诗酒风流。

开元盛世里最时尚的事,都有李白的份,吟诗,醉酒,任侠,炼丹。据陈寅恪先生说,他应是胡人,有游牧民族的性格基因。他自诩“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年轻时,虽屡事干谒,因个性傲岸,终不得进阶,便借酒浇愁。“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纵酒寻欢,难解郁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诗穷而后工。干谒不成,以酒作药引,苦闷酿出了好诗。“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就是这时的佳作。还有《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据说,《蜀道难》也是在酒桌上写的,慨叹仕途坎坷一如蜀道。余光中先生的《寻李白》,以诗解诗,逸韵风雅:“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金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羁旅行役,异处飘零,像浮萍一样。“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醉态成为常态,跌跌撞撞地走下酒楼,哪位搀扶他上的马,他都记不得了。

唐玄宗读了李白的诗,拍案激赏,诏李白进京。机会来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到得长安,春风得意,更离不开酒了。老诗人贺知章,已经八十多岁了,朝廷上的三品大员,礼贤下士,与李白携手登酒楼,夸赞李白“好个谪仙人啊”。许是太激动了,请客却忘了带钱,结账时,解下佩饰小金龟,冲抵酒钱。

供奉翰林,养尊处优,整日与皇族显贵一处游冶,好不快活。长安三年千余日,他自称醉倒八百天。有一次,宫里的牡丹花开了,玄宗携玉环游赏,宫廷乐师李龟年献颂歌。玄宗早听腻味了,说李白你来填词吧。李白宿酒未醒,一挥而就,交给乐师谱曲子。三首《清平乐》,献给杨玉环,其中一首写到:“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大概是酒壮诗人胆吧,竟敢以“云雨”暗示贵妃交欢事,当然也从一个侧面透露出李白所受到的宠爱。皇帝、贵妃没怪罪他,事后高力士却要从这儿找茬儿。高力士脱靴,《新唐书》有记载的。“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我高某人何许人也?我是伺候皇上的,让我给你脱靴,你算老几呀?走着瞧!本来,杨贵妃读了这首诗是很受用的,高力士却奏本说,赵飞燕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坏女人啊,祸国殃民的主儿,而且自杀身亡,不得善终。李白这小子拿她比娘娘您,这不是明摆着的居心不良吗?贵妃一听,是这么个理儿,老大不高兴。这枕头风一吹,李白还有好果子吃吗?等着赐金放还吧。

离开长安到任城,李白二话没说,就用皇帝给的钱建了一座酒楼。非为营业,图的是自己喝酒方便。受宠也好,见弃也罢,不能没有酒,有酒就有诗。“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是杜甫眼里的李白。杜甫回忆他们同游开封的情景,又写到:“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安陆十年,戏称“酒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经历牢狱之灾后,落魄、滞留金陵,靠朋友接济。为了能喝上酒,把随身佩带的宝剑也当出去了。李白的死因,其说不一,醉酒而死,就是有影响的一种说法。“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无论这故实真伪,这说法是能传达出李白的精神的。月光融融,水雾弥漫,朦胧的意境中,李白又一次踏上了漫游之路,却是永无归期的漫游。

李白酒名与诗名一样大,市井中有以他的名字为招牌的酒肆。当涂一位纪姓老翁,因为得到李白的一首诗,生意日隆,小酒馆开成了大酒楼。嗣后,沿江两岸,又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多家“太白遗风”、“太白酒家”来。

苏东坡精于茶道、厨艺,但他没有继承祖父苏序豪饮的基因,酒量不大,一杯即上脸,三杯酒下肚就有醉意了,平生引为憾事。老诗人张先常约他同饮,朝云就是喝酒时认识的,这个歌舞琴棋俱佳的小女子,陪伴了他二十多年。

苏东坡赴杭州通判任,他的表哥文与可赠诗告诫:“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题诗。”这位雄视古今的天纵之才,他怎能不问事?面对西湖美景,他又怎能不吟诗?一语成谶,不幸言中,沈括把他的诗集带回京城,果然酿成日后的乌台诗案。今人知道沈括的名字,因为他是《梦溪笔谈》的作者,是科学家。他的另一面,是个爱打小报告的阴险小人,据说他袖筒里时常藏着告密信。回到汴京,他打起了苏东坡诗集的主意,一番肆意曲解之后,以“词皆讪怼”、攻击新政的罪名告发。还好,遇上王安石这位君子,不予理睬。几年以后,还是没能逃脱李定等一干小人的算计,罗织罪名,蓄意陷害。“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惟有蛰龙知。”本是咏双桧的句子,王珪在神宗面前挑唆说,陛下犹如飞龙在天,苏轼公然声称与陛下合不来,反求知音于地底之蛰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笑复可鄙。这个王珪,官至宰相,却是势利小人,擅巴结逢迎。熙宁年间王安石当政,有一次上朝,虱子在王的胡须上爬来爬去,神宗也看见了,奈于情面没言声。后王安石自己察觉了伸手捉住,正要掐死,王珪说话了:荆公且慢,这是一只不同寻常的虱子!安石不解,何以见得?王珪的回答是:曾经御览,屡游相须。溜须拍马至此,无以复加,传为千古笑柄。

密州太守任上,东坡亲手绘图设计,建造超然台,并命笔《超然台记》,弟弟苏辙也从济南寄来《超然台赋》。中秋节时,和同僚一起登楼畅饮,酩酊大醉。皓月当空,身影如印,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传诵千古的《水调歌头》,表达对阔别五年的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把酒问天,踯躅于“人间”和“天上宫阙”之间,吐露内心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终而自我化解,直面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现实,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虽说没酒量,他是爱酒的,曾自酿蜜酒,供人品尝,还写下过“诗酒趁年华”的句子。酒至微醺,他每每吟醉诗、写醉书、画醉画。《临江仙》起首就写到:“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朋友们都知道,他见了好纸墨就技痒,喝了美酒必有醉书。他自己也说过:“吾醉后乘兴作数十字,觉酒气狒狒从指间出矣。”有一天,他醉酒后骑马外出,彻夜不归。亲友四处寻找,原来他睡在一座桥上,还在桥柱上写下一首词,并有自序云:“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少休,及觉,乱山葱茂,不谓人世矣。”

贬谪到儋州时,有一天与朋友喝了酒,回家时迷路了,当地的民居建筑都一个模样,好像进了迷宫。他吟诗说:“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他沾酒就上脸,小孩儿们好奇,追着撵着看他。他回头一笑,出口成诗:“寂寂东坡一病翁,白发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当我们捧读大文豪们留下来的诗文时,似乎闻到了酒的芳香。当我们叹赏他们自由放达、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时,不要忘了,该有酒的一份功劳。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白
李白,二十岁那年
李白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