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关联性的Meta分析

2015-01-22 03:28张黎缘钱盾李宁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关联性多态性

张黎缘,钱盾,李宁

• 循证理论与实践 • 论著 •

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关联性的Meta分析

张黎缘,钱盾,李宁

目的评价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ISI 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15年7月)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关于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遗传关联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NHI-NHGRI研究工作组推荐的遗传关联性研究报告规范为基础,评价所纳入的研究的质量。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累积冠心病2789例,对照组25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型RR较QQ患冠心病风险增加(RR vs. QQ,OR=1.710, 95%CI:1.109~2.637,P=0.015);同时基因型RQ较QQ患冠心病风险增加(RQ vs. QQ,OR=1.692,95%CI:1.074~2.655,P=0.023);基因型RR与RQ人群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1.008,95%CI:0.886~1.146,P=0.908)。结论现有研究证据显示,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具有明显的遗传关联性,且等位基因R为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凝血因子Ⅶ;冠心病;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当前研究认为冠心病是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发展的一种复杂的疾病,找到与该疾病遗传关联性基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凝血因子Ⅶ(FⅦ)是维生素K依赖性血浆糖蛋白,由肝脏细胞分泌,在凝血因子Ⅹa、凝血酶作用下成为活化的FⅦ。后者可与体内多种凝血因子作用形成外源性凝血活酶,促进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国内外报道FⅦ基因R353Q多态性与冠心病具有显著地遗传关联性,但受入选人群遗传背景、样本量大小、年龄、性别及是否有冠心病家族史等差异有关结果不大一致,但国内研究[1,2]倾向于等位基因Q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保护因子。为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方法对已发表的有关中国人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关联性的研究对杂合型基因与冠心病遗传关联性进行综合评估,以期为FⅦ基因R353Q多态性与冠心病的遗传关联性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FⅦ基因

R353Q多态性与人冠心病遗传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种不限;②纳入研究的研究方法、诊断标准相似;③研究对象均为中国人,民族不限,冠心病的诊断依据冠状动脉造影;④纳入研究人群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H-W)遗传平衡定律。排除标准:①纳入研究人群基因型分布未经(和)或不符合(H-W)遗传平衡检验;②纳入研究存在遗传连锁不平衡现象;③统计方法不恰当,数据不全。

1.2 检索策略以“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凝血酶FⅦ”、“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5.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1978~2015.7)、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5.7)、万方数据库(1990~2015.7);以“coagulation factors FⅦ”,“gene polymorphism”,“coronary heart disease”检索Pubmed(1990~2015.7)、Cochrane Library(2015第7期)、EMBASE(1990~2015.7)、ISI Web of knowledge(1990~2015.7)。检索词根据具体数据库调整,所有检索采用主题词[MEDLIN E(MeSH),EMBASE(EMTREE)]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所有检索策略通过多次预检索后确定。追查已经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与本领域的专家、通讯作者等联系以获取以上检索未发现的相关信息。同时使用百度、Google Scholar、Medical Matrix等搜索引擎查找相关文献,如试验报告不详或缺乏,通过信件与作者联系。

1.3 文献质量评价本研究参考NHI-NHGRI研究工作组制定的遗传关联性研究报告规范[3]的评价标准,并依据文献[4]的14条标准:①计算把握度:对于前瞻性及回顾性研究行把握度的计算,可以减少Ⅱ类错误的概率;②对照组特征:对照组和病例组是否来自同一人群,并且充分描述了具备可重复性的特征;③病例组特征:人口学及临床信息是否以文字或表格的形式描述,仅提供表型的定义标准是不充分的;④连锁不平衡检测:用于多态性的选择和(或)结果的解释;⑤多态性的鉴别:根据NCBI提供的序列准确鉴定多态性,仅提供扩增引物序列和(或)仅以之前的文献为参考依据是不充分的;⑥计算错误率:是否以相同或其他方法重复了基因型检测,以计算错误率;⑦Hardy-Weinberg(H-W)平衡检验:对照组是否进行了HWE检验或提供的数据可进行HWE检验;⑧盲法:对实验者和结果评价人员是否实施盲法;⑨多重检验校正:研究位点较多时,存在Ⅰ类错误的概率被扩大,是否调整水平来控制;⑩协变量调整:在协方差分析中是否进行协变量调整;⑪危险因素分析:是否采用回归模型对于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危险因素的OR值及其95%CI;⑫人群分层分析:根据独立的多态性是否进行人群分层的评估和校正;⑬重复性:是否在另外的独立样本中进行验证;⑭功能性实验:仅提供功能实验的参考文献的不充分的。每条标准以“是”(满足此条标准)、“否”(不满足)和“不清楚”(文献未描述)评价,对进入分析的每篇文献逐条进行评价,由一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偏倚,如遇不确定的研究与评价员讨论决定。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两名研究者独立阅读所获得文献题目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后,阅读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全文,以确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交叉核对纳入试验的结果,对有分歧而难以确定其是否纳入的研究通过讨论或由第三位研究者决定是否纳入。缺乏的资料通过电话或信件与作者联系予以补充。

1.5 统计学分析①对所选择的研究各组基因型进行H-W遗传平衡检验;②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Q检验描述试验间的异质性。P>0.1为研究间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P<0.1 为研究间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③应用漏斗图和Egger’s检验分析,判断纳入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初检相关文280篇,去重83篇。在阅读题目和摘要的基础上,排除无具体实质性内容64篇;在阅读全文基础上,排除同一研究重复发表9篇,最终10篇符合纳入标准(图1)。所纳入的10项研究累积冠心病2789例(诊断依据均为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组25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或健康人群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冠心病证据),纳入研究基本特征见表1。

2.2 Meta 分析结果

2.2.1 基因型RR vs. QQ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75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RR基因型较QQ型冠心病风险显著增加(OR=1.710,95%CI:1.109~2.637,P=0.015)(图2)。

2.2.2 基因型RQ vs. QQ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没有统计学异质性(P=0.899)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RQ基因型较QQ型冠心病风险显著增加(OR=1.692,95%CI:1.074~2.655,P=0.023)(图3)。

2.2.3 基因型RR vs. RQ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643)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RR基因型人群

冠心病的发病危险RQ基因型相当(OR=1.008,95%CI:0.886~1.146,P=0.908)。

2.3 发表偏倚检验和敏感性分析从漏斗图分析可知,纳入各组分析的漏斗图对称性均较好,表明Meta 分析结果发表偏倚较小。用Stata11.0进行Egger's检验分析(表2),结果显示,各组比较对象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各研究结果之间没有明显的发表偏倚。对合并的结果采用不同的合并方式(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式),合并OR值未见明显改变,说明本次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

3 讨论

本次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具有遗传关联性,基因型RR、RQ较QQ型患冠心病风险显著增加,基因型RR与RQ相比患冠心病风险没有统计学意义。

FⅦ在外源性凝血途径中起关键作用,兼有活化凝血因子Ⅸ而影响内源性凝血途径。FⅦ活化程度与机体促凝血功能有直接关系。研究[2,15]显示血浆FⅦ水平升高,尤其是FⅦa与FⅦc升高可能会促进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FⅦ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q34区,全长12.8Kb,含有8个内含子和8个外显子。FⅦ基因存在多种基因多态性,其中FⅦ基因R353Q多态性是8号外显子中353核苷酸发生G-A置换,造成碱性氨基酸-精氨酸(Arg,R)被酰胺类-谷氨酰胺所置换。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基因型RR、RQ相比较QQ基因型患冠心病风险显著降低,但RQ基因型并未降低冠心病发病的风险。FⅦ基因

R353Q多态性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可能机制是,基因多态性的存在,是具有功能的外显子核苷酸发生置换,进而造成不同氨基酸之间的置换,使由基因控制的蛋白质表达受到影响,血浆FⅦ水平升高,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增加了患冠心病的风险。限于本研究为二次研究且纳入各研究时未发现明显的可分层分析的因素,所以未行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同时也未曾有报道对该基因多态性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探索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本研究不足之处:①纳入的研究均为已发表文献,虽然进行了广泛的检索,但不能排除潜在的发表偏倚。②未对纳入的各个研究的性别和年龄进行匹配。③纳入的研究对象多为汉族人群,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其他少数民族较少,其结论对中国人群的其他民族有局限性。

当前研究证据显示:中国人群FⅦ基因R353Q多态性与冠心病具有遗传关联性,具有等位基因R的人群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由于纳入研究和研究对象的限制,上述结果尚需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严格设计符合国际关于遗传关联性研究报告的推荐标准[3]的病例对照或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以便更好的在分子水平阐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1] 徐耕,金国栋,傅国胜,等.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0):593-6.

[2] 康文英,王鸿利,熊立凡,等. 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23(9):457-9.

[3] Chanock SJ,Manolio T,Boehnke M,et al. Replicating Genotype-Phenotype Associations[J]. Nature,2007,447(7):655-60.

[4] 李卫国,刘丽君,李湘津,等.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遗传关联性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4):256-74.

[5] 徐耕,金国栋,傅国胜,等.凝血因子Ⅴ和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初步研究[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3,20(1):39-42.

[6] 管立学,季祥武,丁砚生,等. eNOS基因和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遗传学杂志,2008,31(15):88-92.

[7] 阿不都热依木,玉苏甫,阿衣木姑,等. 新疆维吾尔族冠心病ACE、eNOS和FⅦ及ICAM-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J]. 科技导报,2009,27(23):76-81.

[8] 黄晖,贾邵斌,沙勇,等.宁夏回族和汉族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1(8):573-7.

[9] 鹿庆华,杜贻萌,董兆强,等.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分析[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5,22(6)691-3.

[10] 陶蓉,于金德,陆林,等. 凝血因子Ⅶ活性与多态性关系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27-9.

[11] 张少峰,王廷会,魏宇淼,等. 老年人冠心病与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9):665-7.

[12] 王书杰,潘家绮,张之南,等.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F Ⅶ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研究[J].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2):1-4.

[13] 毋淑珍,赵杨,薛郑张,等. 河南汉族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的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8,23(2):86-89.

[14]于辉,郑红,赵洛沙,等.河南省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2):293-5.

[15] Folsom AR,Rosamond WD,Shahar E,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Markers of Hemostatic Function with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 Study Investigators[J]. Circulation,1999,100(7):736-42.

Genetic correl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Ⅶ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hinese population: a Meta-analysis

ZHANG Li-yuan*, QIAN Dun, LI Ning.*417 Hospital, Ministry of Nuclear Industry, Lintong 710600, China.

ObjectiveTo review the genetic correl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Ⅶ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in Chinese population.MethodsThe databases of CNKI, CBM, CSJD, WanFang Database, PubMed, EMbase, ISI Web of Knowledge and Cochrane Library (from establishment time Jul. 2015) were retrieved with computer assisted by manual retrieving.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 about the genetic correl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Ⅶ and CHD in Chinese population were included and the data were screened and extracted by 2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 The quality of included RCT was reviewed taking the study report standard recommended by NHI-NHGRI working group as base, and given a Meta-analysis by using Stata11.0 software.ResultsThere were totally 11 RCT included (2789 in CHD group and 2580 in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CHD risk increased in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genotype RR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ose with genotype QQ (OR=1.710, 95%CI: 1.109~2.637, P=0.015), and CHD risk increased in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genotype RQ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ose with genotype QQ (OR=1.692, 95%CI: 1.074~2.655, P=0.023). The difference in CHD risk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genotype RR and those with genotype RQ (OR=1.008, 95%CI: 0.886~1.146, P=0.908).ConclusionThe existing research evidences indicate that polymorphism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Ⅶ has definite genetic correlation with CHD in Chinese population, and allele R is an inherit susceptibility gene of CHD.

Coagulation factor Ⅶ;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olymorphism; Meta-analysis

R541.4

A

1674-4055(2015)05-0597-04

2015-05-12)

(责任编辑:田国祥)

710600 临潼,陕西临潼核工业417医院

钱盾,E-mail:qiandun602@163.com

10.3969/j.issn.1674-4055.2015.05.05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关联性多态性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ECG检查T波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的关联性分析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某区献血者人群中HCV阳性与HLA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