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体系构建*

2015-01-23 11:59青海大学凌蒙蒙秦嘉龙
财会通讯 2015年25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权重补偿

青海大学 凌蒙蒙 秦嘉龙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要地,具有特殊的生态战略地位,是长江黄河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实现生态环境安全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天然保护伞。然而,近年来由于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各级政府深刻认识到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应扮演的重要角色,并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2005年1月,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同年8月,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支撑三大类,22个子项目,总投资75亿元。截至2012年底,累计投资了76.9亿元。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划分为22个子项目,各个项目的投入与其产生的效益也各不相同,科学合理的对各个项目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值得深入探究。

一、文献回顾

国外对于生态效益补偿评价做了一定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由实物计量由转向价值计量,各国所参照的评价原则不同,加之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差异,对生态价值进行评估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美苏等国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市场价值法对森林的生态价值展开评价;韩国主要采用条件价值法和成本法进行森林生态价值研究;印度和南非等国主要采用资产价值法、费用支出法和机会成本法来评价森林的生态价值。

近年来,我国对生态效益补偿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黄兴文等(1999)初步剖析和探究生态资产评估与区划的理论和方法,并初步实践了综合评估法在拟订中国生态资产区划方案中的应用;陈志良等(2007)对生态资产估算技术的适用范围、特征与弊端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生态资产的困难和问题;郭兰勤等(2012)根据国家标准和示范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籍河示范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利用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对示范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虽然我国的会计学者在环境会计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但与国外相比仍是刚起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落后于国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多数研究结果来自国外,缺乏一定的理论创新。同时,国内学者在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加之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财务评价体系及配套的实践模式,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并且环境会计、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也相对落后,致使会计无法在环境保护中发挥充分作用。

本文在对三江源区构建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体系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并发放专家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将各个财务指标赋予权重系数。AHP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成为社会、经济和管理领域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分析工具,并取得了许多应用成果。目前层次分析方法被学者运用于生态系统评价,如贾慧聪,曹春香等(2011)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三江源地区湿地健康进行实证分析。层次分析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把两者更好的融入其中,能够提出一套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科学管理和理性决策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

二、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基础理论

(一)生态效益补偿的涵义 尽管目前国内外针对生态效益补偿有了一些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对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的界定并未达成共识。韩德培(2003)认为,生态效益补偿是为控制生态破坏,遏制资源衰竭而征收的费用,征收的范围是现行排污费没有覆盖到的,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各种行为。《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中对生态补偿的定义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要方式,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李爱年(2005)认为:生态效益补偿是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或生态价值,在一定的生态功能区,针对特定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所进行的补偿,包括直接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综合治理的直接投入,以及该生态功能区区域内的居民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丧失发展机会而给予的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扶植。

综上,本文采用李爱年(2005)对生态效益补偿的定义。这一定义由生态系统功能和价值的恢复的视角展开,界定了生态效益补偿的范畴,阐述了生态效益补偿的目的,介绍了生态效益补偿的渠道。这样对“生态效益补偿”是比较全面和具体的。

(二)生态效益补偿的主体与客体

(1)补偿主体。理论上,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补偿主体应该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但由于生态环境特有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所有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因此,其代表即国家就是补偿主体;地方政府在生态保护中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因此,地方政府也是补偿主体;同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取得高额利润的企业也是生态效益补偿的主体。

(2)补偿客体。生态效益补偿的客体应该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直接贡献的实施主体。国家、地区、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是补偿客体。

(三)生态效益补偿的特征

(1)生态效益补偿的主体和客体具有明确性。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生态效益补偿的主体应该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生态效益补偿的客体应该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直接贡献的实施主体。

(2)生态效益补偿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传统的补偿方式是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返还和减免收税提供金钱和物质方面的补偿。但伴随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视野愈加开阔,环保观念愈加增强,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企业利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节能减排,居民增强自律意识,爱护环境。

(3)生态效益补偿具有有限性。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生态效益补偿一方面要求人类对环境保护投入资金、技术、人才,以改善前期为发展经济所破坏的环境;而另一方面,社会在前进,经济在发展,人类社会不能止步不前,这又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使得生态补偿活动只能在较小范围内展开。

(4)生态效益补偿具有法定性。生态效益补偿仅依靠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护,政府应该运用法律手段确保其顺利、有效实施。

(5)生态效益补偿具有持续性。当前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生态效益补偿与这一理念刚好契合,通过生态效益补偿,治理被破坏的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为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三、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指标选择 财务评价首先需要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生态效率补偿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如图1所示的A-B-C层次结构:

图1 财务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1)资金筹集指标。

环保资金到位率。即本年实际到位的环保资金除以本年计划环保投资,该指标主要反映环保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筹集和落实情况。计算公式:

配套环保资金到位率。即地方政府实际到位的配套环保资金除以地方政府应到位的配套环保资金,该指标可以很好的反映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而客观评价地方政府配套责任的履行情况。计算公式:

财政投入乘数。即某一项目投入的资金总额占财政投入资金额的比例。计算公式:

(2)资金使用效益指标。

生态投资效益率。即投资于生态建设工程的每万元资金所能产生的生态成果、经济成果和社会成果的数量或价值。计算公式:

生态费用效益率。即生态工程所产生的每万元费用能够带来的生态成果、经济成果及社会成果的数量或价值。计算公式:

生态工资效益率。即服务于生态工程建设的职工发放的每万元工资所能产生的生态成果、经济成果及社会成果的数量或价值。计算公式:

生态物质生产率。即用于生态工程的每单位物资所能带来的生态成果、经济成果及社会成果的数量或价值。计算公式:

生态资金生产率。即用于生态工程建设的每万元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所提供的包括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全部收益。计算公式:

生态工程利润率。即进行生态工程投资所产生的利润与进行生态工程投资所发生的总费用之比。计算公式:

(3)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生态保护固定资产占比。即用于生态保护的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就资金运用而言该比率越低越好,表示资金得到较充分的利用,闲置资金较少。行业不同,固定资产比率不同。计算公式:

生态资产增长率。即是本年生态资产增长额同年初生态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本期生态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

计算公式:

(二)确定各财务指标的相对权数 项目选择的正确与否,不仅受到指标项的影响,而且受到每个指标项相对重要程度的影响。层次分析法(简称AHP)计算步骤如下:

(1)构建指标体系。对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指标体系。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2)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权重)计算的重要依据。判断矩阵的建立,是以评价结构模型中的上一级的某一要素作为评价准则,由专家对本级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后,用判断尺度进行判断,以确定矩阵元素。本文中判断矩阵根据专家咨询得到,例如以A为评价准则有2个要素的判断矩阵A,其形式如下:

上述判断矩阵A中的元素aij表示对评价准则A而言的要素B1、B2、B3的相对重要性。判断尺度如表1所示。

(3)确定指标权重。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的各目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向上述专家发放了问卷20份,请专家根据判断尺度定义表给各指标打分,然后取各分数的平均值整数,在此基础上利用yaahp层次分析法计算软件进行如下分析:

表1 判断尺度定义表

第一,一级指标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在筛选出无效调查表后,对有效问卷的各个数值分别求平均值,构造判断矩阵并分析一级指标权重(相对重要度)及相容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软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及相容性分析结果

WA=W1+W2+W3=0.275+0.472+0.253=1.000

C.I.=(λmax-n)/(n-1)=(3.044-3)/(3-1)=0.022

相容性指标C.I.的计算结果为0.022小于0.1,表明判断是合理的据此计算出的相对重要度(权重)的值是可以接受的。根据表2可以得出一级指标的权重,具体为:资金筹集指标的权重为0.275,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的权重为0.472,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的权重为0.253。

第二,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在筛选出无效调查表后,对有效问卷的各个数值分别求平均值,构造判断矩阵并分析二级指标相对重要度(权重)及相容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软件计算结果如表3、表4和表5所示。

表3 二级指标B1权重计算及相容性分析结果

WB1=W1+W2+W3=0.616+0.247+0.137=1.000

C.I.=(λmax-n)/(n-1)=(3.030-3)/(3-1)=0.015

相容性指标C.I.的计算结果为0.015小于0.1,表明判断是合理的据此计算出的相对重要度(权重)的值是可以接受的。根据表3可以得出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具体为:环保资金到位率的权重为0.616,配套环保资金到位率的权重为0.247,而财政投入乘数的权重为0.137。

WB2=W1+W2+W3+W4+W5+W6=0449+0.206+0.120+0.127+0.060+0.038=1.000

C.I.=(λmax-n)/(n-1)=(6.255-6)/(6-1)=0.0186

相容性指标C.I.的计算结果为0.051小于0.1,表明判断是合理的据此计算出的相对重要度(权重)的值是可以接受的。根据表4可以得出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具体为:生态投资效益率的权重为0.449,生态费用效益率的权重为0.206,生态工资效益率的权重为0.120,生态物质生产率的权重0.127,生态资金生产率的权重0.060,而生态工程利润率的权重0.038。

表4 二级指标B2权重计算及相容性分析结果

表5 二级指标B3权重计算及相容性分析结果

WB3=W1+W2+W3=0.6301+0.2231+0.1468=1.000

C.I.=(λmax-n)/(n-1)=(2.000-2)/(2-1)=0.000

相容性指标C.I.的计算结果为0小于0.1,表明判断是合理的据此计算出的相对重要度(权重)的值是可以接受的。根据表5可以得出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具体为:生态资产增长率的权重为0.800,而生态保护固定资产占比的权重为0.200。

(4)计算组合权重。即得到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利用yaahp层次分析法计算软件,可得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如表6所示。

表6 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表

由表6可以看出,B层各指标中,“资金使用效益指标”对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资金筹集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小。C层各评价指标中,对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前五个指标分别为“生态投资效益率”、“生态资产增长率”、“环保资金到位率”、“生态费用效益率”和“配套环保资金到位率”,“生态工程利润率”对其影响程度最小。

在计算出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值后,可以按照满分1000分为标准,为各权重设置满分值,如表7所示。

表7 各评价指标满分值

在判断生态效益补偿的各个财务评价指标的实际分值时,可设计财务评价量表,本文以资金使用效益一级指标为例,如表8所示。

表8 资金使用效益评价量表

在实际评价中,将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得分累加得出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的总得分数。判断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高低的标准应该因项目的类型不同、地区不同而变动,但原理是不变的。结合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具体数据,由表8可以算出该工程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核心指标的实际分值,同理可设计关于资金筹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量表,得出其实际分值,对三个财务评价指标的实际分值进行累计加总,进而得出该工程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的实际总得分。将求得的实际分值与该工程同类工程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的平均分值进行比较,并进行判断,得出结论。

四、结论

本文结合生态经济学与环境会计,选取财务指标并构建财务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各指标赋予权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突破性。相比传统的评价方法,该财务评价体系更加具体、直观,便于分析生态效益补偿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各项目资金分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当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关于三江源区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各项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尚需进行深入探究。其次,本文关于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指标的选取、各指标的权重赋予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有待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因此,还应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财务评价体系。

[1]陈志良、吴志峰、夏念和等:《中国生态资产估价研究进展》,《生态环境》2007年第2期。

[2]郭兰勤、杨勤科:《藉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第1期。

[3]贾慧聪、曹春香、马广仁等:《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湿地科学》2012年第3期。

[4]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7]沈满洪、高登奎:《生态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8]赵焕臣等:《层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权重补偿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权重常思“浮名轻”
疫情下的补偿式消费 引爆宠物氪金新时代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解读补偿心理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