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磁共振成像诊断教育模式的改进

2015-01-23 09:22娄昕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诊断学磁共振循证

娄昕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利用磁场与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内的氢核发生进动从而产生射频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1]。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成像不同,MRI没有放射性损伤,而且对于一些常见疾病,如脑血管病,MRI可以显示超早期的梗死病灶和较小的梗死灶,其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更有利于临床诊疗和随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磁共振扫描仪已从省级医院向地市级医院普及,从业医师数量剧增。但目前对MRI相关伦理学教育认识不足,培训制度不健全,教学模式缺乏标准化规范,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MRI临床与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MRI诊断相关伦理学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本研究旨在阐明,在加强MRI诊断相关伦理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从业医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万维网(World Wide Web,Web)技术等新教学模式,强调科研与临床有机结合的新教育模式是否能更适应新形势发展[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3年9月~2014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完成磁共振成像诊断学授课的进修医师68人,按学号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4人,分别进行新旧教育模式教学。

1.2 方法

1.2.1 旧教育模式 通过老师板书、挂图,胶片展示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前选择典型的、适合的教学图片,制作成幻灯片等方法进行教学。

1.2.2 新教育模式 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PACS、Web技术、加强循证医学教育在MRI原理及诊断教学中的作用、增加相关伦理学内容,加强伦理学教育有助于客观评价其诊断效果[3]、密切联系临床、建立亚专业科研小组进行教学。

1.3 评价比较两组学生基线成绩、学期考核成绩 考试改卷由非授课老师盲法完成;课程结束后采用匿名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授课老师的评价、对MRI原理及诊断理解的自我评价,将每项内容分为5个等级(0~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共纳入进修医师68人,新旧模式组均为34人,新旧模式组学生年龄分别为(31.3±0.9)岁、(31.2±0.9)岁(P>0.05),男生分别占61.8%(21/34)、55.9%(19/34)(P>0.05)。基线成绩分别为(71.3±6.8)分和(72.1±7.1)分,差异无显著性(P=0.830)。两组学生的学历、职称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学生的学期考核成绩比较 授课结束后经学期考核,并由非授课老师进行盲法判卷。旧教学模式组学期考核成绩为(81.2±7.8)分,新教学模式组学期考核成绩为(86.2±6.7)分;两组成绩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

2.3 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授课教师及自我评价比较 授课结束后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授课老师的评价、对MRI原理及诊断理解的自我评价后对两组学生调查结果进行秩和检验(表1)。

3 讨论

MRI诊断能否取得长久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能否加强对从业医师的培养,能否在基础教学、临床实习、继续教育各个环节上真正落实教学内容,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体系[4]。

表1 新旧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对老师及自我评价比较

成人继续教育面对的分别是即将进入临床和已经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医师。对于这一阶段的医师培养要强调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并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提高诊断技能,以促进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老师板书、挂图、胶片展示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前需要先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选择典型的、适合的教学图片,然后制作成幻灯片,费时耗力,使用、保存也不方便,远远不能适应现代MRI诊断学教学的需要。因此,要从以下方面改进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采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5]。MRI诊断学和其他影像学有所不同,它常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全方位的展示某一器官或组织的连续的影像,来判断病灶周围的联系,仅仅通过授课和图片的方式,很难使学生直观了解这种诊断方法,达不到预期的授课效果。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够较好地显示MRI诊断的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MRI诊断学的理解和掌握,能较好地解决MRI诊断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问题[6]。

PACS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MRI诊断教学方式的改进[7-8]。教师应用PACS便于对患者详细资料及图像的收集,保证MRI诊断学教学的质量。学生通过PACS不断增加病例,扩充内容来提高学习效果,将基础、临床和MRI诊断学知识相结合,为提高学习效果创造了条件,从而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疾病的特征及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9]。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Web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广泛地被认识,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在医学影像学教学领域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Web技术早已被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及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过程。利用互联网,使教学内容和手段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影像学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10]。学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Web技术更加便捷地了解国际上新技术的更新发展情况。Web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冲击,也将为MRI诊断学的教学提供更多、更好、更方便、更有价值的手段。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兴起的一门学科,是医学治疗学的决策指南和发展方向。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实践应以科学证据为指导,进行科学治病和客观研究。临床证据主要来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系统性研究或荟萃分析。它的出现使医学教育出现深刻的变革,使医学教育更贴近临床实践需要。而MRI诊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教科书的部分内容尚未得到循证医学的验证,结论不可靠或不准确。同时MRI新序列作为一种较新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新序列与算法层出不穷,统编教材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目前教科书的一些理论被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为错误的观点。循证医学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与主动参与者,有利于学生建立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行为模式,促进MRI诊断学教学的发展[11]。

本研究显示,针对MRI诊断学,着眼于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PACS和Web技术,并加强循证医学教育教学内容,较传统授课方式更能提高进修医师的诊断能力和学习兴趣。

总之,新形势下MRI诊断学的教学授课模式,只有积极改进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培养跟上时代发展的MRI诊断学医师,使其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李国栋. 核磁共振发现50周年[J]. 物理, 1995, 26:734-738.

2 谢独, 李圆, 李彩霞.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教学难点与教学技巧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9:374-375.

3 田雨, 马聪, 肖恩华, 等. 脑功能磁共振伦理学问题初探[J]. 医学与哲学, 2011, 32:69-70.

4 张秀丽. 浅谈现代医学模式在影像诊断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 2013, 34:82-84,87.

5 姜新雅, 仇斌, 廖伟华. 多媒体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859-861.

6 盖立平, 王桂莲, 刘铁利, 等. 多媒体技术在磁共振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07, 20:942-945.

7 彭少华, 王成伟. 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 农垦医学, 2013, 35:95-96.

8 朱涤潮, 高峰, 刘洪江, 等. 探讨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275-276.

9 杨明, 刘斌, 杨小庆, 等. 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作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 7:41-42.

10 高树明. Web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领域的应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 17:311-313.

11 胡大一, 顼志敏. 临床医学模式转变——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8, 18:50-51.

欢迎免费下载本刊iPad客户端

◎ 第一时间将电子杂志送到您掌上

◎ 免费阅读全文 ◎ 界面友好 ◎ 操作简单

◎ 随时随地 ◎ 在线阅读 ◎ 离线阅读

◎ 页码定位检索 ◎ 一键返回目录

◎ 自动缓存无需重复下载

阅读提示:进入客户端自动显示最新一期的杂志界面,左右滑动换期,单击所选期数的封面即可进入此期,左右滑动实现翻页,整期翻阅完毕即可自动缓存。

猜你喜欢
诊断学磁共振循证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