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阑尾炎的诊疗特点(附528例病例分析)

2015-01-23 05:45扎西次仁高志学刘晓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换药阑尾

扎西次仁 高志学 刘晓华

高原地区阑尾炎的诊疗特点(附528例病例分析)

扎西次仁 高志学 刘晓华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阑尾炎的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拉萨市当雄县人民医院528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高原地区阑尾炎的诊疗特点。结果单纯性阑尾炎78例,手术后一期愈合;化脓性阑尾炎241例,切口感染、液化、延迟愈合6例,手术后,需要换药,二期愈合;坏疽性阑尾炎合并穿孔95例,其中,切口感染、液化、延迟愈合18例,经多次换药后愈合;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14例,其中,切口感染、液化、延迟愈合11例,换药后二期逐渐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出现并发腹腔残余脓肿6例,二次手术后达到了痊愈。结论高原地区阑尾炎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阑尾排空功能与血运受阻,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给予必要的手术治疗。

高原地区;阑尾炎;诊疗特点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33

阑尾炎属于腹部外科常见病症。然而,对于长期处于低氧、低温、气候多变的高原环境下,本县居民很少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护理,就诊不及时,导致当地出现的阑尾炎就诊的几率增加。为此,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外科医疗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拉萨市当雄县人民医院的528例阑尾炎患者归纳和总结,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8例阑尾炎患者,男379例,女149例;藏族493例,其他35例;牧民311例,学生133例,其他8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31.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阑尾炎的诊断标准∶右下腹痛或者转移性右下腹痛,311例患者体温在37.2℃以下,183例患者体温在37.2~38.0℃,34例在38.0℃以上;所有患者均存在右下腹固定的压痛区以及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1];204例患者白细胞<10.0×109/L,292例患者的白细胞为(10.0~20.0)×109/L,32例患者的白细胞>20.0×109/L。术中,216患者腹腔出现积液,占40.9%;181例患者阑尾腔出现粪石或异物梗阻,占34.3%。

1.2 治疗方法 所有阑尾炎患者均采取阑尾切除术治疗,部分患者腹腔中出现渗液或者阑尾坏疽穿孔现象的,在腹腔或者盆腔处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交替冲洗及机化大网膜切除,并安置引流管。

2 结果

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积液、延迟愈合的患者35例,占6.63%;其中,78例患者属于单纯性阑尾炎,一期内达到了愈合;241例患者属于化脓性阑尾炎,有6例切口处出现感染、积液和延迟愈合的现象,占2.49%,患者经过换药后,二期达到了愈合;95例患者属于坏疽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症状,有18例患者切口处出现感染、积液和延迟愈合的现象,占18.95%,多次换药后愈合;114例患者属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有11例患者切口处出现感染、积液、延迟愈合的现象,占9.65%,多次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腹腔残余脓肿,二次手术后痊愈。

3 讨论

阑尾炎病症主要与阑尾腔梗塞、胃肠道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神经调节失调、阑尾血运障碍等有关,对于长期处于高原地区的人们,长期处于缺氧、低温的环境下,阑尾排空功能障碍、血运输障碍就成为阑尾炎的主要成因。通常情况下,成人静息状态下耗氧量250 ml/min左右,剧烈运动的过程中,耗氧量会增加到8~9倍,正常人的体内储氧量非常有限,必须依赖呼吸和血液循环等内环境的调节,完成氧气的运输和交换,维持机体的正常供氧量。然而,在藏区海拔4300 m高原环境下,氧气密度和温度都比较低,人体肺泡的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都会相应的降低,机体供氧能力不足,外加上温度低、体力负荷过重,就会导致严重缺氧,加剧疾病的发生。同时,在高原长期缺氧的环境下1~2年后,人体的免疫能力会下降,抗感染能力也会逐渐衰弱,极容易造成阑尾血运出现阻碍,发生细菌感染等病症[2]。为此,基于这点医护人员需要在当地加大宣传力度,提倡当地居民健康饮食和适当性运动,避免剧烈的耗体力运动项目,降低阑尾炎的发生。

阑尾手术后,并发症与阑尾病理的类型和手术时间的迟早密切相关。阑尾炎未穿孔,并发症复发几率5%,而穿孔后二次手术的几率增加到30%以上[3]。本次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平均值,其主要原因为∶高原气候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细菌的生长缓慢。所以,针对阑尾切除手术,医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除化脓、穿孔、坏疽等情况,避免使用抗生素[4-7]。

阑尾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与阑尾病理的类型、手术时间迟早有关,因为患者发病后的24 h和48 h,阑尾穿孔率分别为20%和70%,所以,患者必须在病发24 h内进行阑尾切除手术,尽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8,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中有6例出现术后腹腔残余脓肿,均为坏疽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本区属于纯牧区,大批的牧民缺乏固定的场所,并且,居住的地方离当地的医院和卫生所也比较远,导致好多患者的病情是多次发作之后,才到医院进行就诊,腹腔粘连现象非常的明显,这样,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此,医院提倡患者就诊时,务必要格外留意发病时间的问诊,通常确诊后72 h内必须进行手术。如果患者并发多日,并且伴有炎症、包块等,医护工作人员可以建议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加速炎症的吸收,3~6个月之后,如果患者仍存在问题,可实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在保守期内,如果脓肿有扩散或者破溃症状时,应进行急诊引流[10,11]。

总之,针对高原地区阑尾排空功能障碍及血运障碍导致的阑尾炎并发症,当地居民应该改善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降低剧烈性的运动;针对高原地区缺氧、低温的环境,医护工作人员可以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适量使用抗生素,当地居民应提高自我健康意识,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定期的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手术治疗。

[1]彭卫华,马宽军,戴高斌,等.藏北高原地区13例急性阑尾炎病因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5,7(10):1387.

[2]牟信兵,李素芝.高原病学.拉萨: 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331.

[3]韩家发.高原阑尾炎119例临床分析.西南国防医药,2006,16(1):71-72.

[4]齐阳卓玛.高原地区妊娠合并阑尾炎6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70-71.

[5]杨国鹏,黄新建,王继良.高原急性阑尾炎32例.武警医学,2011,22(10):891-892.

[6]赵安能,闫景全,刘存亮.高原地区女性急性阑尾炎112例发病诱因分析.临床军医杂志,2002,30(2):112.

[7]刘晓华.高原地区阑尾炎的诊疗特点(附528例病例分析).继续医学教育,2014(8):6-7.

[8]谢家雄,俞祥海,李向征,等.高原地区5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西藏医药,1995(2):17-18.

[9]刘大成,祁延杰.高原地区急性阑尾炎241例临床分析.西藏医药,2012(3):17-18.

[10]赵敬权,沈安利,阎景全,等.高原地区异位阑尾炎治疗11例体会.西南国防医药,2008,18(4):481.

[11]严伟,陈光,仲小舟,等.高原新兵集训致阑尾炎高发临床分析.西南国防医药,2008,18(4):549-550.

2015-04-27]

∶851500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人民医院外科(扎西次仁);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高志学);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刘晓华)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换药阑尾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阑尾真的无用吗?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手术治疗5例阑尾类癌临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