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2015-01-23 05:45郭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髋臼骨盆优良率

郭雷

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郭雷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48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4例中,优12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对照组24例中,优8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安全便捷、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手术入路;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体会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45

骨盆是一个完整的闭合骨环,附有众多肌肉,保护盆腔脏器,是躯干和下肢的桥梁[1]。骨盆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外力所引起,临床多见交通肇事、地震塌方及高空坠落时发生。按骨盆环损伤程度又可分为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约有50%以上伴多发伤或合并伤,也严重导致患者致残,临床救治不及时可造成多数患者死亡[2,3],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临床在治疗上也比较棘手[4]。为此,本文回顾了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48例,其中,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24例,效果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48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42.26±5.2)岁。其中,骨盆骨折14例,伴颅脑损伤3例,尿道损伤4例,胫骨骨折1例,脊柱损伤1例。髋臼骨折10例,伴颅脑损伤2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桡骨骨折1例。患者受伤至来院就诊时间6~18 d,平均间隔(8.24±3.4)d。对照组24例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44.24±8.4)岁,其中,骨盆骨折15例,伴颅脑损伤2例,尿道损伤3例,胫腓骨折2例,脊柱骨折1例。髋臼骨折9例,单纯颅脑损伤2例,胫骨远端骨折1例。骨盆骨折患者受伤至来院就诊时间5~17 d,平均间隔(9.36±2.4)d,上述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本文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治疗组∶患者取平卧位,术野区常规消毒,铺无菌中。在下腹正中作10~15 cm切口,按解剖层次进入盆腔。对横跨耻骨支根部的闭孔血管和髋外血管之间交通支给予结扎,然后将耻骨四边体或支体部分的骨膜剥离后即可显露髋臼骨折或骨盆耻骨支。对骨折部位常规复位后沿骨盆内缘放置已塑形弧形钢板固定,但应注意螺钉位置,避开髋臼关节部位。在治疗组24例患者中,14例骨盆骨折患者已采用此法治疗,在10例髋臼骨折患者中也单独采用Stoppa入路治疗。上述所有患者术后均放置引流管24~48 h,并嘱患者术后次日适当的渐进性做髋关节屈伸活动练习,在术后5周后离床活动[5]。

1.3 疗效判定标准[6]优∶术后骨盆X线片显示,骨折块分离最大距离<4 mm,术后髋臼骨折移位<2 mm;良∶骨折块分离最大距离为4~10 mm,术后髋臼骨折移位为2~3 mm;可∶骨折块分离最大距离为11~20 mm;差∶骨折块分离最大距离>20 mm,术后髋臼骨折移位>3 mm。总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24例中,优12例(50.0%),良10例(41.7%),可1例(4.2%),差1例(4.2%),优良率为91.7%;对照组24例中,优8例(33.3%),良11例(45.8%),可4例(16.7%),差1例(4.2%),优良率为7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盆髋臼骨折是骨科中较复杂的一种类型,在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如救治不及时死亡率较高。但多数患者根据骨折的外伤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不难做出诊断;特别在诊断骨折时应正确的来判断有无骨折、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和有无合并伤及并发症。正确及时现场急救能够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必备的能力;骨折的预后与外伤程度、骨折部位、骨折的类型及治疗方法等有关,正确的制定治疗方案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7-9]。而传统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主要适用于治疗前柱及前壁、耻骨高位骨折。此法,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若缝合不佳还可引起腹壁疝[10]。

本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不需显露股神经,髂腰肌及股动静脉,术中整个真骨盆缘完全显示在视野中,手术操作较便捷,也易使骨折复位。术中采用钢板不需多个平面弯曲,塑性简单,便于安放[11,12]。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疗效确切,安全便捷,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龙明,王立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546-547.

[2]梁力建.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4-505.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12-817.

[4]赵定麟.现代骨科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04-912.

[5]曹奇勇,吴新宝,蒋协远,等.Stoppa入路在骨盆髋臼骨折中的初步应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6):504-508.

[6]张云峰,段洪.骨盆骨折的临床诊治进展.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7,4(7):516-518.

[7]谢胜利,杨红梅.螺旋CT三维重建遮盖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8,11(1):26-27.

[8]曾祥彬,唐接福,满意旺.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1,8(22):162-163.

[9]熊进,陈一心,王骏飞,等.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骨科杂志,2010,13(4):375-377.

[10]张英泽,李明.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中国骨伤,2011,24(2):95-98.

[11]陈晓东,崔一民,沈超,等.Stoppa入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1):52.

[12]贾斌,张勇,曹国庆,等.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临床骨科杂志,2011,14(3):345-346.

2015-05-13]

∶137000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髋臼骨盆优良率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髋臼盂唇重建研究进展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