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药效分析

2015-01-23 05:45王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药效阿司匹林进展

王阳

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药效分析

王阳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药效。方法13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8例。常规治疗组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药效,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药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常规基础治疗相比,加用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更佳的改善效果,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药效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82

进展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急症,大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的重要措施[1]。为了探讨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药效,本研究选取了相关病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8例。常规治疗组男40例,女28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2.89±8.31)岁;体重52~82 kg,平均体重(65.16±11.41)kg;联合治疗组男40例,女28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1.29±8.41)岁;体重53~82 kg,平均体重(65.49±11.4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给予心电监护、给氧、适度脱水、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强化降脂等内科常规治疗,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静脉溶栓方案:阿替普酶(rtPA)0.9 mg/kg,总量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1 h内静脉泵入。

联合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51022603,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80~300 mg/d,1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2]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临床疗效的评价是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参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日常生活能力[使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的改善情况为依据,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评分减少程度>91%,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为痊愈;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为46%~90%,部分生活可以实现自理为显效;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为18%~45%为有效;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17%为无效,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程度>18%为恶化。临床药效=(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有20例治愈,8例显效,有效40例,临床药效100.00%(68例);常规治疗组有8例治愈,16例显效,有效36例,无效6例,恶化2例,临床药效88.24%(60例)。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药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治疗前平均(13.83±5.65)分,治疗后平均(10.96±4.34)分,而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平均(13.97±5.85)分,治疗后平均(8.62±3.18)分。治疗后,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内科急症,具有致死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特别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出现进展性脑梗死后,患者呈现神经功能缺失和局限性脑缺血逐渐发展,病情加重,可以持续6 h到几天。由于动脉硬化,内皮下胶原组织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之后暴露,且在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作用之下,血小板在破裂处粘附,并释放出凝血酶和血栓素A2以及二磷酸腺苷等,促进血小板的凝集,同时跟纤维蛋白发生交联,最后形成血栓,导致患者动脉管腔出现狭窄,而动脉管腔的狭窄又进一步减缓血流速度,从而加重狭窄,甚至出现血管闭塞,最终使得脑梗死范围逐渐变大。

进展性脑梗死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6 h后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变化的一类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威胁较大的疾病[3]。有学者研究表明,进展性脑梗死多是由于血栓的加重,患者出现脑水肿和新的栓塞所导致的,因此,进展性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抗血栓治疗对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4]。

阿司匹林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通过对环氧化酶的作用不可逆性地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同时,阿司匹林对抗动脉粥样硬化也有一定作用,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再次发作率[5]。

本研究对比常规基础治疗和加用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临床药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且NIHS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在脑梗死患者中,原发动脉血栓蔓延引起新的狭窄或者原有血栓扩大使血管由狭窄转变为闭塞,或者侧枝血管被阻断而导致侧枝供血消失,导致脑缺血区域扩大,引起病情进展。再者,大血管病变可导致狭窄远端血流灌注下降,在侧枝循环不良的部位发生梗死,即使有些患者的血压并不低,但是血压下降即可表现为症状加重,导致病情进展[6]。

综上所述,跟单纯常规基础治疗相比,加用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更佳的改善效果,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

[1]杨梅莉.阿司匹林、依达拉奉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140-1142.

[2]廉全荣,赵高峰.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93.

[3]李显宁,田小平.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8(16):1747-1749.

[4]林康,陈明磊.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及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90例临床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935-1936.

[5]胡文海.阿司匹林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25(5):631-633.

[6]张云峰.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治疗进展.河南医学研究,2009,18(2):189.

2015-04-27]

∶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药效阿司匹林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4种杀虫剂对草莓叶螨的田间药效研究
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