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2015-01-23 05:45李爱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肺源肺心病肝素

李爱敏

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李爱敏

目的探讨分析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常规吸氧、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扩张血管、平喘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7.2%、(6.5±1.8)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6.7%、(10.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低分子肝素;疗效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10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指由于肺动脉血管病变或者支气管-肺组织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所导致的心脏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晚期的主要并发症,该病发病率较高,在中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5.7%~49.8%,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老年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病发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患者因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痉挛导致机体长期缺氧,红细胞继发性增多,心脏负担增加,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心力衰竭,为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2]。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作者对本院部分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辅助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78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6.6±6.6)岁;其中男42例,女36例;病程1.5~17.0年,平均病程(7.0±4.3)年;合并高脂血5例,高血压5例,糖尿病9例,吸烟22例。依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心电图以及影像学表现诊断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符合心功能及肺心病分级标准,同时排除近期手术、有出血性疾病以及妊娠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对不能卧床者,嘱半卧位或坐位休息。给予西地兰强心,静脉注射或滴注速尿进行利尿,常规大流量吸氧,依据经验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3],沙丁胺醇或β2受体阻断剂平喘,儿茶酚胺类药物扩张血管,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内科治疗。②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家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钠(法国 Laboratoire GlaxoSmithKline,批准文号∶H20080479),用法用量∶低分子肝素钠5000 IU,皮下注射,2次/d,共计2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皮肤及口唇发绀现象较前明显减轻,咳嗽、咳痰以及喘息症状显著缓解,颈静脉怒张消退,听诊肺部啰音显著减少或逐渐消失,下肢水肿消失,患者可以平卧,心功能评级较前恢复1~2级,心脏听诊见心率<100次/min。有效∶患者可以平卧,心功能评级较前恢复1~2级,其余指标较前好转,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表现。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积极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2%(34/39);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5±1.8)d。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6.7%(26/39),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4±2.3)d。两组疗效及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222,t=2.5390,P<0.05)。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其他慢性肺部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发病主要原因为各种因素引起肺组织发生病变,肺血管功能及结构发生异常,肺血管收缩痉挛,严重影响肺循环功能,从而造成肺动脉高压,气体交换功能障碍,导致机体二氧化碳潴留,组织细胞缺氧,长期缺氧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以及高碳酸血症[4]。右心房和右心室接受肺动脉血液,肺动脉高压后,右心压力增大可导致右心肥大,功能障碍,最终引起心力衰竭。此外,肺动脉高压以及机体缺氧可引起机体继发性代偿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呈现高凝状态。

肝素是一种有二种多糖相互连接组成的多聚体,在体内体外均有较强的抗凝活性。因其首先在肝脏中发现,从而命名为肝素。目前除肝脏外,已经在其他器官和组织如肠黏膜、血管壁以及肺部发现该物质。因其具有较好的抗凝作用,临床上主要将肝素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肌梗死、血栓栓塞性疾病以及心脏导管检查等。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生物利用率高[5],在降低出血性风险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凝活性,其可通过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阻碍红细胞聚集,降低肺动脉压以及血液粘稠度,防止微小血管内血栓形成,降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抑制白细胞趋化性,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改善患者微循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作者对本院部分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表明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董火林.多巴酚丁胺联合氯沙坦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社区医学杂志,2011,9(18):77-78.

[2]程秀丽,马永辉,冯晓红.低分子肝素、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中国伤残医学,2011,19(2):69.

[3]詹永忠,陈建永.低分子肝素在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0,7(23):82-83.

[4]曾而焕.59例慢性肺心病临床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07,5(1): 86-87.

[5]马葛明.低分子肝素钙加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46例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81-1182.

2015-03-23]

∶471500 栾川县人民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肺源肺心病肝素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你了解肺心病吗?4个常见症状应提前知晓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肺结核可以引起肺心病吗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