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2015-01-23 05:45黄露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淋巴结

黄露敏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黄露敏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方法9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接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接受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以及发热、手足僵硬、淋巴结肿大和黏膜充血的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小儿川崎病过程中比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效果显著,同时缩短了患者发热、手足僵硬、淋巴结肿大和黏膜充血的缓解时间,应予以推广和运用。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小儿川崎病;淋巴结肿大;手足僵硬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128

川崎病为我国临床上较常发于小儿的一种病因和机制尚未明确的良性疾病,属于急性发热性和出疹性疾病,主要累及患儿的全身血管,尤其以小儿冠状动脉和心肌者的后果更为严重,同时患儿在临床上会有发热、手足僵硬、淋巴结肿大和黏膜充血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儿发生心血管病变,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均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应该对更好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1,2]。本文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36例;年龄最大5岁,最小5个月,平均年龄2.38岁;患儿入院时发热天数2~7 d,平均发热天数3.4 d。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病程>10 d、伴有其他严重疾病以及对本次用药有禁忌的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常规的心电图、血沉淀以及血常规检查,并给予定期的各项指标复查,在此基础上给及两组患儿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42)治疗。

1.2.1 观察组 患儿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实施治疗,单次静脉滴注的剂量为2.0 g/kg,浓度为20%,8~10 h内完成滴注。

1.2.2 对照组 患儿应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实施治疗,单次静脉滴注的剂量为1.0 g/kg。两组患儿在丙种球蛋白治疗基础上均联合阿司匹林90 mg/(kg·d)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以及发热、手足僵硬、淋巴结肿大和黏膜充血的缓解时间均进行全面的观察和监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患儿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在75%以上为有效;患儿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在45%以上为改善;患儿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低于45%为无效。有效率=(有效+改善)/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有效24例,改善1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18例,改善21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儿发热、手足僵硬、淋巴结肿大和黏膜充血的缓解时间分别为(1.4±0.5)d、(0.9±0.3)d、(1.4±0.5)d、(1.2±0.2)d;对照组患儿发热、手足僵硬、淋巴结肿大和黏膜充血的缓解时间分别为(4.5±1.2)d、(3.7±1.2)d、(5.0±0.4)d、(4.2±0.4)d,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川崎病患儿会发生较多不良的临床症状,而多数患儿最终会有全身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发生,因此,这一疾病也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在对这一疾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为药物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药物使用的最佳剂量一直是医学工作者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质量的关键[3]。

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小儿川崎病过程中的应用属于一种被动的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将免疫球蛋白中的大量抗体输注给患儿,进而将患儿低免疫或者无免疫状态很快的提高到暂时的免疫保护状态,中和病毒和毒素,达到免疫调节的目的,而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的运用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以大剂量的运用为最佳[4,5]。在本次试验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以及发热、手足僵硬、淋巴结肿大和黏膜充血的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小儿川崎病过程中比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效果显著,同时缩短了患者发热、手足僵硬、淋巴结肿大和黏膜充血的缓解时间,应予以推广和运用。

[1]刘仁颂,黄胜奇,曾俊峰.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09-110.

[2]丁艳,尹薇,熊越华,等.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及免疫学效应比较.临床儿科杂志,2011,30(10):948-952.

[3]张永兰,杜忠东,付培培,等.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或加甲泼尼龙治疗无反应川崎病患儿疗效观察.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3):220-223.

[4]王华平.不同剂量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50-52.

[5]张清友,简佩君,杜军保,等.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川崎病委员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儿科学会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指南介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3):1049-1056.

2015-05-28]

∶111000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淋巴结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