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5-01-23 05:45徐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急性期肢体康复

徐伟

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徐伟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4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82.58±12.38)分,对照组为(43.37±13.64)分,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康复护理;脑卒中;急性期;日常生活能力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171

脑卒中是常见病,发病率高达217/10万[1],据报道,3/4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2],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本科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取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14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所有患者均经过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3]。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67.5±3.5)岁;对照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7.9±3.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一般护理 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让患者感到舒适,让家属及患者掌握正确的饮食方式,告诉患者或家属饮食的禁忌证,监测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了解患者血糖、血压水平,定时给患者翻身以免形成压疮,保持患者处于健侧卧位,即健侧肢体在下,患侧肢体在上。保持患者各关节处于功能位,这有利于患者日后关节功能恢复。

1.2.2 理疗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电脑中频电治疗,也可为患者进行超声短波治疗,这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是有利的。

1.2.3 针灸治疗 将无菌消毒后的毫针,选取患者的髑、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等穴位进行刺激,每次留针0.5 h,1次/d[4]。

1.2.4 按摩疗法 一般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肢体按摩,对患者上肢的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等穴位进行按摩,按摩可以进行2~3次/d,每次持续0.5 h,在肢体按摩的同时可以配合进行上肢关节被动运动,例如肩关节外展、内收等,肘关节屈伸运动,以及腕关节及指关节的运动。对患者下肢的血海、梁丘、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按摩,按摩可以进行2~3次/d,每次持续0.5 h,在肢体按摩的同时可以配合进行下肢的关节被动运动,例如髋关节屈伸、旋内、旋外等运动,膝关节屈伸,踝关节屈伸、旋转等动作。

1.2.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为技巧性的训练,让患者逐渐的恢复部分运动功能,例如让患者先站立,长期锻炼站稳后可以原地踏步,再逐渐地过渡到有人搀扶的情况下行走,直至最后自己能够独立行走。患者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其他一些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1.2.6 语言功能锻炼 先从简单的汉语拼音、数字练起,鼓励患者练习发音,逐步过渡到词语以及短句,鼓励患者多与家属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2.7 心理护理 由于大多数患者发病较急,病情往往较重,患者清醒后可能一时接受不了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障碍,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如悲观、抑郁、焦躁易怒等,护理人员要密切地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首先让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耐心的向患者解释本病的预后,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同时建立家庭支持系统,鼓励患者的家属多为患者着想,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和护理。

1.3 评定标准 采用Barthel指数法评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干预前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8.14±11.69)、(37.56±11.5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82.58± 12.38)分,对照组为(43.37±13.64)分,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小结

现代脑卒中康复理论认为,大脑具有可塑性及功能重组性[5-7],多项研究表明[8,9],在脑卒中早期开展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本研究通过在患者患病后的早期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包括一般病情护理、对患者进行理疗及针灸治疗、按摩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语言功能锻炼、心理护理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指导患者按时作息、规律生活、劳逸结合,通过肢体按摩、针灸能够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耐心的向患者解释本病的预后,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同时建立家庭支持系统,鼓励患者的家属多为患者着想,关心体贴患者,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82.58±12.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37±13.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的早期,给予患者中医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赵琦.我国脑血管意外护理新进展.上海护理,2010,6(3):33-34.

[2]梁志,赵超男,董云英.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护理研究,2009,117(11):1249-1250.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丁燕洪,丁英如.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3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515.

[5]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38-39.

[6]于靖,于洋,都福春,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3):221-223.

[7]席明霞,张亚林,徐泽兰,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3):11-13.

[8]蒋亚斌,朱宁.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预后的影响因素.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56-1957.

[9]方定华,王茂斌.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5):266-272.

2015-04-14]

∶473000 南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

猜你喜欢
急性期肢体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