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

2015-01-23 05:45赵香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伤情性休克休克

赵香玲

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

赵香玲

目的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措施。方法选取5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院前急救方法及转运过程。结果54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2.6%,4例患者死亡,1例在急救人员赶至现场前已死亡,2例现场抢救无效而死,1例在转运中出现循环衰竭而死。结论为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展开及时有效的急救,在转运过程中展开病情监测并给予有效护理十分重要,可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转运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199

创伤性休克为机体遭受重创后出现的应激反应,是因创伤造成的大量失液、失血、剧烈疼痛、组织破坏之后毒素吸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引发[1]。近年来在我国交通意外事故发生率逐渐升高的背景下,意外性创伤性休克发生率不断提高,其病情变化较快且伤情复杂,对人类生命有严重威胁[2],救援者在抵达现场后需及时采取有效院前急救并做好患者转运,尽可能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为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措施,作者对54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2月~2015年4月诊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4例,其中男41例,女13例,年龄9~58岁,平均年龄(36.5±6.7)岁;受伤原因∶砸伤9例,钝锐器损伤12例,交通意外伤33例;受伤部位∶单纯胸部12例,单纯腹部13例,单纯颅脑13例,多发伤16例;所有患者均处于休克状态,其中14例患者为重度休克。

1.2 方法 在现场评估患者伤情并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案,转运中做好患者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患者院前抢救与转运方案具体如下。

1.2.1 院前抢救 ①迅速反应∶值班人员接到急救电话之后简单了解患者病史、受伤经过,迅速告知出诊人员,且出诊人员应尽快赶至事故现场。②评估病情∶医护人员抵达现场后观察患者心率、脉搏、呼吸、意识、血压,对伤情判断并给予合理有效抢救。若伤情紧急则应迅速处理,评估患者休克程度。③迅速清除患者口腔异物并将紧身衣物解开,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已停止,则应实施心肺复苏术;对于呼吸衰竭患者以便携式呼吸机性气管插管给予辅助呼吸,注意避免患者吸入呕吐物。④止痛与止血∶休克的主要原因为出血,因此应及时控制出血。应根据患者伤情采用不同方法止血,主要采用加压包扎,大血管止血时应对止血带捆绑压力予以注意。疼痛可促使休克加重,应结合患者病情合理的使用止痛药。⑤静脉通道建立∶为急性休克患者迅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短时间内开通有效静脉输液通道并给予静脉输液及输血,扩充患者血容量。

1.2.2 转运 在转运中动态观察、监测患者病情,以监护仪器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转运过程中妥善安置患者并做好骨折固定、止痛与止血,避免患者伤情加重。患者足部应朝向车头,以免在车惯性作用下导致脑缺血。司机在停车前缓慢减速不可骤停。转运中对抢救记录如实填写,时刻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告知其做好患者抢救准备。急救过程中不可做过多的语言交流,而应借助于非语言进行交流,如可适当抚摸患者或握手,给予患者鼓励、关切。

2 结果

本组54例患者中,50例被安全、顺利送至医院接受治疗,经治疗后均成功脱险,抢救成功率为92.6%;4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在急救人员赶至现场前已死亡,2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例在转运中出现循环衰竭死亡。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为院前急救中发生率较高的急重症,休克是致使气管功能衰竭或不全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3]。创伤性休克病情变化快且伤情复杂,抢救工作若稍有延迟则会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院前急救、转运为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的重要步骤,及时展开院前急救及转运可为患者争取抢救的宝贵时间[4]。院前急救任务为∶救命、保肢、感染预防及安全转送,其中保证患者生命为最首要任务。“黄金1 h”理论强调,患者伤后1 h内应及时、有效、正确的采取救治措施,而国内有研究人员认为,在伤后10 min内(白金10 min)对致命、严重的伤情予以阻断,可促使患者获得进一步救治的机会大大提高。在院前急救中,出诊人员迅速反应十分重要,出诊人员应具有高度急救意识、迅速反应能力、较强的病情观察能力,在接到报案后应尽快到达事发现场,在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迅速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做好止血处理,避免患者因大量失血而进一步加剧休克。同时,院前急救人员应具备娴熟的救治技能并对抢救流程、程序、急救仪器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有准确了解,掌握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为患者积极展开急救处理,尽可能为患者争取抢救生命的时间。在转运患者时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应和相关科室做好交接。院前和院内技术衔接为医院急救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转运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和急诊科、ICU之间做好联系,简单而准确的介绍患者基本情况,以便相应科室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医院相应科室在接到出诊人员提供的患者信息之后,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设备的准备,确保各项设备性能良好、药品准备齐全。

在本次研究中,54例患者有50例成功送至医院接受治疗,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1例在急救人员赶至现场前已死亡,2例现场抢救无效而死,1例在转运中出现循环衰竭死亡。

综上所述,为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展开及时有效的急救,在转运过程中展开病情监测并给予有效护理十分重要,可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1]梁鹏冲.盐酸戊乙奎醚对创伤性休克兔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2):1084.

[2]卢义琼.急救康复在创伤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84.

[3]吴隆延,尹述洲,秦洋,等.创伤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常见原因分析.广东医学,2014,35(12):1904-1905.

[4]赖俊浩,张翀,胡斌,等.大量输血程序对腹部外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探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9):715-718.

2015-05-06]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伤情性休克休克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研究
短信
小山余梦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