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车伤二级医院的急诊救护

2015-01-23 05:45周丰华马维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标识牌危重急诊科

周丰华 马维疆

群体车伤二级医院的急诊救护

周丰华 马维疆

目的探讨群体车伤在二级医院急诊救护的组织与管理经验。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12月44批次群体车伤、291例车伤患者的急诊救护,通过启动急诊护理应急预案,实行急诊二级护士总负责制,通过合理的救治流程,对群体车祸患者施实了有效的救护。结果危重症患者通过与院前的有效衔接,在到达急诊科后迅速抢救、治疗,所有车伤患者均在30~50 min内完成门诊检查、治疗,保证了患者在“伤后黄金1 h”完成规范的急救程序。结论对群体伤患者的急诊救护要达到各环节有效、规范地链接,需要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群体车伤;急诊救护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211

群体车伤患者一般属于突发应急事件,有病情急、进展快、病情复杂等特点。本院地处广东湖南交界地区,群体车伤时有发生。而本院属于县级市二级医院,是本地区医疗救助中心,急诊科基本承担了本县市的所有院前突发急救工作,对于群体车伤的救治[1],本院更是首当其冲。所以急诊救护的组织与管理,对于患者的急救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的群体车伤患者的急诊救护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 2014年12月急诊科共接诊群体车伤患者44批次,共计患者291例,其中重伤(严重的损伤、休克、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需抢救等)56例,抢救无效死亡3例,中度损伤(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定,需入院进行专科治疗)共126例,轻度损伤(门诊观察治疗)109例。这些群体车伤中3~6例患者共27批次,7~12例患者共12批次,24例特大车伤1次。启动急诊护理应急预案,增加上班人数的共16次,占群体伤急救次数的36%。

1.2 护理管理

1.2.1 人员情况 本院急诊科共有16名护士,人员相对不足。白天有6名在岗,夜班实行3名在岗,一人二线值班的编班方法,二线值班组长由高年资护士(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在急诊科工作5年以上)担任,实行24 h负责制,遇有突发应急事件二线值班要及时返回科室担任总指挥,负责人员、物资调配及应急处理。

1.2.2 成立护理应急小组,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要求∶于每年初即重新审核修改急诊科应急预案,调整应急小组成员,根据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居住地离医院的远近等情况,将科室应急小组分为三组,小组成员要保证通讯畅通,接到支援电话后要在5~10 min内回到科室参加急救工作,确保应急的人力资源充足。

1.3 群体车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流程

1.3.1 院内准备

1.3.1.1 急诊当班护士在接到有群体车伤通知后,要第一时间报告给二线值班组长,并根据收到的信息作好相关的基本准备工作,如抢救药物、止血包扎、固定材料、运送车床等。二线值班组长指挥做好人员调配,并报告上级领导。在必要地情况下二线组长可立即启动科室应预案,要求应急小组成员回院支援。

1.3.1.2 绿色通道的开通,急诊当班护士根据了解到大致患者数后立即为患者以“×年×月×日1、2、3”等先办理就诊卡,并开放绿色通道[2],保证患者到达医院后能立即进行检查、治疗。

1.3.2 院前救治

1.3.2.1 现场救治 120到达现场后医务人员首先要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准确评估伤情,确定损伤救治的先后顺序,尽快发现并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患者。对有生命危险的患者采用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有心脏、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维护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对活动性出血给予止血包扎;对有四肢骨折的尽快给予夹板外固定,对于有伤口的要注意包扎保护保伤口减少污染,有颈椎骨折的给予颈托固定,同时注意搬运时要使头、颈、躯干呈一直线;脊柱骨折应用脊柱板搬运,大部分患者在生命体征未受到威胁时均迅速转回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1.3.2.2 安全转运 现场救治后应迅速将患者转送医院,途中要做到快速、稳托,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4],危重患者途中要注意加强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抢救。

1.3.3 急诊科救治

1.3.3.1 院前与急诊科的有效衔接 接诊工作由经验丰富护士担任,通过与120院前医护人员的沟通,优先处理急、危重患者,使危重患者快速进入院内急救过程。对于超过6例以上的群体车伤,接诊护士要给每个患者身上贴标识牌,标识牌上要有号码,标识牌上号码与就诊卡、门诊病历本上号码要一致,以便于在检查、治疗时的查对,急危重患者标识牌用红笔书写。而在随后的治疗、辅助检查过程中,只要是看到红色的标识牌,医务人员都将给予绝对的优先处理。

1.3.3.2 加强危急、危重患者处理 对于有颅脑外伤、腹痛、胸痛、呼吸困难、四肢开放性损伤、全身多发骨折、复合伤、休克、有潜在生命危险状态的患者均要有专人负责抢救、用药、处理伤口、陪护检查,送ICU或专科治疗。56例急、危重患者除3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在急诊科停留时间均<30 min。

1.3.3.3 针对性救治 在291例车伤患者中有235例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仍须要进行检查救治的患者,可由1名护士负责1~2例患者,完成相关的检查工作,包括基本的包扎固定、辅助检查工作,这些患者平均在急诊停留时间为30~60 min。

2 结果

危重症患者通过与院前的有效衔接,在到达急诊科后迅速抢救、治疗,所有车伤患者均在30~50 min内完成门诊检查、治疗,保证了患者在“伤后黄金1 h”完成规范的急救程序。

3 小结

面对突发群发性车伤患者,通过院前的合理救治、院内的完善准备、急危重患者的应急处理、人员的合理调配科学安排、院内与院前的有效衔接,尽量确保患者在“伤后黄金1 h”对伤员实施规范的急救程序[4],使整个急救工作准确、迅速、连续,确保了群伤患者急诊救治、检查各环节规范地链接。

综上所述,对群体伤患者的急诊救护要达到各环节有效、规范地链接,需要科学的组织与管理,规范严谨的救治流程是保证急诊救护高效、有序的核心所在。

[1]王巍,段菊生.谈大批伤员的卫勤保障.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6):564-565.

[2]汤杰,何超,李文放,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模式对创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31(8):928-929.

[3]林育林,孙付召,傅桂锋.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的流行.病学分析与院前急救.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5,7(1): 37-39.

[4]甘小红.浅谈车祸伤的急救与护理.延边医学,2015(12):97.

2015-04-26]

∶513400 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标识牌危重急诊科
南方沿海地区电网标识牌褪色模糊机理分析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电杆标识牌安装器研制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给你的宠物戴上二维码
佛罗伦萨的交通标识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