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体会

2015-01-23 06:59王曦堃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腹肌尿管源性

王曦堃 郑 蔚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郑州 450014

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体会

王曦堃 郑 蔚△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郑州 450014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较佳的护理方法。方法 治疗期间重点做好留置尿管并配合潮式引流膀胱,持续时间约1周,此后应用Crede压迫法排尿加间歇性导尿治疗,同时加强膀胱功能的再训练,并注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以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结果 26例患者均能正常排尿,出院后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及泌尿系感染。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促进膀胱功能尽快恢复。

直肠癌根治术;神经源性膀胱;护理体会

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直肠后壁与盆壁相贴,该处有下腹神经丛(交感神经)通过,直肠的两侧为副交感神经,后为阴部神经。这些神经均分布于膀胱,尿道,盆底诸肌。腹会阴联合切口直肠癌根治术不可避免地要损伤副交感神经,手术范围向上扩大可损伤交感神经,向下扩大可损伤阴部神经,故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0%~68%,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后亦高达20%~25%[1],因此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对发生术后排尿异常情况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13-06—2014-09收治的26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36~74岁,平均55岁。留置尿管7~10d,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尿意丧失、大量残余尿、尿潴留等症状,有的病例出现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其中10例逼尿肌无反射,但尿道压力图像正常,尿道括约肌功能正常,膀胱感觉消失,容量增大,残余尿多;9例逼尿肌无反射,尿道压力普遍降低,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膀胱感觉消失,容量增大,残余尿多;7例患者逼尿肌反射亢进,尿频、尿急症状明显。术前检查未发现有泌尿系统疾病。

26例患者术后均能正常排尿,15例术后20d内恢复正常排尿,11例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排尿。出院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出现神经性膀胱及并发泌尿系统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逼尿肌无反射致术后排尿困难的处理 术后排尿困难极常见,但几乎均是可恢复的,但若处理不当则可延缓恢复,甚至遗留永久性症状。合理的处理为:手术后近期均应留置尿管并配合进行潮式引流。持续时间约1周,此后用排尿加间歇性导尿,直到排尿功能恢复,残余尿量<100mL,此期间可加用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尿道阻力。

2.2 逼尿肌反射亢进致尿频、尿急、尿失禁的处理 可应用抑制逼尿肌收缩的抗胆碱药,对残余尿在100mL以上,应合并使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或间歇性清洁导尿;而对尿道括约肌功能丧失表现为尿失禁者,可根据情况采用尿道内注射,人工尿道括约肌及外集尿装置。

3 护理措施

3.1 留置尿管并潮式引流膀胱的护理 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和堵塞,间断夹闭尿管,开放引流管的次数与正常生理排尿次数一样,一般日间每3~4h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与排空,防止逆行感染,集尿袋每日更换,保持尿道口清洁,消毒1~2次/d,更换导尿管1次/周。

3.2 Crede压迫法排尿 手掌触摸胀大的膀胱,将双手重叠放于膀胱上,由底部向体部环行按摩2~5min后,再双手重叠放于膀胱上慢慢向耻骨后下方挤压膀胱,手法由轻到重直到排出尿液。施行Crede压迫法排尿时应尽量放松盆底肌肉,以手压迫下腹部进行排尿。每次排尿过可出现2次或3次排尿现象,不要误认为1次排尿即可排尽尿液。

3.3 间歇性导尿的护理 此措施可不用留置导尿管,患者易于接受,且可让患者自行进行操作。实施间歇性导尿初期的患者,由护士采用无菌技术实施间歇性导尿,2周后指导患者、家属或护工实施清洁间歇性导尿。每次导尿前嘱患者自行排尿,如不能自行排尿,可嘱患者屏气扣击和挤压下腹部,尿排出,再行导尿,记录导尿的时间,自行排尿量和残余尿量。操作方法:首先让患者进行会阴部和手部的清洗,并使用无黏膜刺激性的医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操作者手持导尿管插入尿道,并渐渐推入,直到导尿完成将导尿管拔出。开始行间歇性导尿每4~6h1次,每次引流尿量<400mL,逐渐延长为每隔8h1次,当残余尿在200mL左右时,导尿2次/d;当残余尿在100mL左右时,导尿1次/d;当残余尿在80mL以内,导尿1次/周;2周后停止间歇性导尿,并间断测残余尿量[2],残余尿量为50mL左右时可结束治疗。在间歇导尿开始阶段,每周查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1个月后视情况改为每2~4周检查1次。

3.4 膀胱功能训练 早期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定时排尿,无论有无尿意,每隔3~4h定时排尿1次,可有效刺激膀胱反射性收缩。排尿时需耐心等待,并用压迫下腹部,协助将尿液排尽。同时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在重建正常排尿功能的过程中,腹肌收缩产生的腹压对促进排尿非常重要。腹肌训练方法:呼气时收缩腹肌,吸气时放松腹肌,练习4~6次/d,坚持10~20下/次。目的是当膀胱胀满时利用横膈和腹肌的收缩,使膀胱内压力增高而引起排尿。

3.5 心理护理 直肠癌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可以说经受了双重打击,大手术后刚进入了恢复期,又出现了排尿障碍的新问题,很多患者会觉得无法接受,常表现为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病情,使患者了解神经源性膀胱这一病情的基本情况,使患者明白只要通过一定的锻炼和治疗,大多是可以治愈的,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家属应多陪伴和鼓励患者,解除患者过重的心理包袱,使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以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4 小结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26例患者均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改善了疾病的预后,且可操作性较强,适合广泛推广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1]金锡御,宋波.临床尿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3-294.

[2]刘桂新.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6):853-855.

(收稿2014-08-12)

R473.74

B

1673-5110(2015)05-0135-02

河南省科技厅项目(142102310352)

△通讯作者:郑蔚,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E-mail:zw11268zy@sina.com

猜你喜欢
腹肌尿管源性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大笑多少声能笑出腹肌?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笑话
每天卷腹,为什么还是看不到腹肌
法国八旬老翁蝉联“腹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