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厥阴病欲解时”治疗胸痹验案举隅※

2015-01-23 16:46吴春丽王兴臣
中医药通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口苦厥阴乌梅

● 吴春丽 王兴臣



基于“厥阴病欲解时”治疗胸痹验案举隅※

● 吴春丽1王兴臣2▲

厥阴病 乌梅丸 胸痹

胸痹是临床常见的心系疾病,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属难治性疾病。历代医家常从气滞、血瘀、寒凝、痰浊、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等证论治。笔者跟随导师王兴臣教授学习以来,发现老师擅从六经欲解时入手,每获良效,深受启发,兹举案例如下。

1 验案举例

胡某,女,61岁,2015年2月14日初诊。主诉胸闷胸痛阵作2余年,于当地服用益气活血之中药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近来症状加重,尤以生气后明显,用手揉按后减轻,仔细询问病史,诉常常于凌晨2~3点左右因阵发胸闷胸痛而惊醒,下半夜发作频繁,伴口苦口干,舌红,苔白,脉沉弦。处方:乌梅丸加减。药用:乌梅45g(去核,醋泡),黄连6g,黄柏6g,当归9g,细辛3g,桂枝9g,人参12g,干姜9g,川椒3g,炮附子9g(先煎)。共7剂,水煎服,日1剂。

2015年2月21日复诊:药后胸闷好转,夜间不易惊醒,自述服药后关节疼痛,伴口苦,口干,舌红,苔白,脉沉。予上方合小柴胡汤加减,即上方加入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大枣15g,生甘草6g。使邪从少阳出。

三诊时诸症平妥,后随访一月病情逐步向愈。

2 讨论

患者发病初期,拘泥于一般的辨证分型治疗常法,治疗效果不佳,未能切中病机要点。后从“六经病欲解时”的思路入手,考虑到患者胸闷加重时间是在下半夜,据《伤寒论》云:“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即凌晨1~7点均为厥阴主时,患者病情加重时间是在凌晨2~3点,符合“厥阴病欲解时”的特点。“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厥阴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病入厥阴则木火上炎,疏泄失常,影响心神,导致半夜惊醒。此时,阴之初尽,阳之欲张,厥阴欲解而阳气虚衰致不解,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胸阳失于温煦致胸闷胸痛加重。既属厥阴病,当考虑其代表方剂乌梅丸,用乌梅丸辅助以助其解。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和《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为厥阴病的主方。《伤寒论》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乌梅丸主之。”常规认为,乌梅丸主要治疗蛔厥或久利,并非治疗胸痹之主方,实则大大局限了该方的临床应用。吴鞠通提出:“乌梅丸为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清代叶天士在其《临证指南医案》中,广泛运用本方于外感、内伤诸疾等近二十种病症。刘芳等[1]曾对临床运用乌梅丸的文献和资料进行了探讨,选取CNK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1958~2009年)中医药临床报道,结果发现,乌梅丸共涉及58种中医病名,75种西医病名,覆盖多个系统。2014年《第三届龙砂医学国际论坛论文汇编》中收录的乌梅丸验案,涉及内、外、妇、儿各科,亦有诸多疑难顽证等[2],可见其辨证应用乌梅丸之广泛,充分说明乌梅丸为一首屡试不爽的亘古奇方。

本例患者紧紧围绕胸闷胸痛症状于下半夜加重及凌晨2~3点惊醒的特点,以厥阴病欲解时病症未解为机,从厥阴论治。全方重用乌梅,取其“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神农本草经》)之效,味酸以防阳气外越,使阳气内敛;入厥阴肝经以补厥阴之体;清上温下,主调理厥阴枢机不利。附子、川椒、细辛、干姜大温大热之品以温下寒;黄连、黄柏以清上热;人参、当归益气养血;合桂枝以温通经脉。全方从厥阴病机立法,寒温并用,诸药配伍,故可奏效。复诊时患者自述关节疼痛伴口苦口干,《伤寒论》少阳病篇263条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说明此时邪气由厥阴转入少阳,符合六经传变之规律,阴极阳复,疾病向愈。

运用六经欲解时的理论,观察某一疾病加重或减轻的时辰,便可推之为何经之病。《伤寒论》云:“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临床上凡症状主要在这个时间段发生及加重的病,均可从厥阴病论治。《素问·阴阳离合论》云:“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两阴交尽谓之厥,厥为阴之初尽,即是阳之初生,病至厥阴,表明阴寒至极,物极则反。两阴交尽,由阴出阳,若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阳气不出,疾病不能向愈或逆传少阴转为危重;若阴极阳复,阴尽而阳生,使邪气从少阳出,则病愈。

[1]刘 芳,谢 鸣,朱丽瑶.乌梅丸现代主治病证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8(4):37-40.

[2]陶国水,顾植山.当“厥阴病欲解时”用乌梅丸[J].中国中医药报,2015,4(1):1-3.

山东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齐鲁内科时病学术流派研究(No.2013Z003-4)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50001)

▲通讯作者 王兴臣,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及头痛辨治规律研究。E-mail:sdlcwxc@163.com

猜你喜欢
口苦厥阴乌梅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厥阴病篇再论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口苦是怎么回事?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