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诱导在罐内鉴别训练中的运用

2015-01-23 18:18樊金录
中国工作犬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训导所求口令

樊金录 刘 煦

正诱导就是在犬的训练中采取施以手段、诱发犬产生兴奋,正确作出某一动作或使犬本能地作出符合训练要求的行为,达到训练目的的一种诱导方式,它贯穿于鉴别训练的始终。结合罐内鉴别训练实际,正确运用正诱导,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嗅嗅源能力培养中的正诱导运用

正诱导就是培养犬的嗅嗅源能力,必须充分利用犬的探求反射进行培养。训练的步骤按照先平面、再罐内、后痕迹的方式逐步深化,训练方式多样,只要方法科学、得当,一两周之内便可以培养出犬的巩固的嗅嗅源能力。运用正诱导的方式培养嗅源,训导员必须注意3 点:1.嗅源物品必须能够充分引起犬的探求反射,使犬因为好奇而主动嗅闻。2.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嗅和衔的区别,绝对不允许犬出现衔、咬、舔、扒等破坏嗅源举动,一般用牵引带进行控制,但注意刺激和控制要适当。3.训导员要注意真嗅与假嗅的区别,要防止犬出现假嗅,不嗅而骗取训导员奖励的情况,后期奖励要以口令和抚拍奖励为主,以利于往后的鉴别训练。

二、主人气味鉴别式衔取中的正诱导运用

正诱导就是引导犬分化主人气味与其他气味或者无气味物品的区别,使犬正确判断衔取主人气味物品后,实施奖励。进行鉴别式衔取训练,必须在犬具备较稳定的送物衔取和隐蔽式衔取能力后才能完成过渡。运用正诱导进行训练鉴别式衔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训练物品要力求多样化,决不可总是使用单一物品进行训练,但在单次训练中,使用的物品要相一致,以激发犬依靠嗅觉嗅认寻找出主人气味物品的意识。2.依据犬的神经类型,训练前要调整犬的兴奋性,安静型犬适当逗引,增加兴奋,防不衔;兴奋型犬适当运动和散放,降低其兴奋性,使其兴奋与抑制平衡,防乱衔。3.初期训练时,要注意引导,“帮助”犬顺利找到物品。具体方法是提前设置好物品(配物),将犬牵引到距离物品5 ~10 米固定,用沾染主人气味的物品(所求物)稍加逗引,然后迅速放入配物之中,放犬前去寻找,当犬嗅认时,下“嗅”、“好”的口令进行鼓励,当犬发现所求物,并反应兴奋时,加重“好”口令并下“衔”口令,充分奖励后,结束一次训练。训练中要注意3 点:1.训导员的口令、手势、表情要正常,不能因为犬正确或错误,有不同表示。2.对于乱衔、错衔的犬,训导员要注意观察是否是因为犬嗅认不仔细造成错误,必要时用牵引带引导,使犬能够顺利找到所求物,并反复训练。3.实施奖励时,要先拉扯,后抛物,充分满足犬的衔取欲望,保留犬的余兴,以利于下一次训练。

三、主人气味鉴别中的正诱导运用

鉴别训练根据训练的难度由低到高主要分为:1.配物无气味的主人气味鉴别;2.配物他人气味的主人气味鉴别;3.配物无气味的他人气味鉴别;4.配物他人气味的他人气味鉴别四个步骤。其中,步骤2 与1、步骤4与3 为简单过渡关系,步骤3 与1、步骤4 与2 训练方法基本一致。由主人气味鉴别式衔取过渡到步骤1 的训练,是犬鉴别能力培养的最关键阶段,正诱导方式运用主要分为两步。

(一)训练准备。1.场地设置。训练场地应选择清净、无异味的硬质地面,将干净的鉴别罐摆放成前期鉴别衔取训练常用的形式。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外界环境对鉴别训练的干扰,使犬更加专心训练,利于训导员在训练中实施诱导。2.物品准备。准备若干犬前期鉴别式衔取训练常用的物品,将其中2 件感染主人气味,一件作为嗅源、一件作为所求物,然后将物品按照鉴别要求放入鉴别罐中。刚开始训练时,准备的物品要既能引起犬的探求反射,又能够激发犬的衔取欲望,以利于犬自动作出一些符合训练目的的动作。

(二)训练实施。牵犬到嗅源处指嗅嗅源(口令“嗅”),而后令犬坐好(口令“坐”),下“去”的口令,牵犬进入形式,逐个嗅认被鉴物,由于探求反射和前期鉴别式衔取的巩固,犬一般都会主动嗅闻罐内物品,训导员对于犬的正确动作要以口令进行鼓励(口令“嗅”、“好”)。当犬嗅闻到所求物时,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注意观察,训导员此时下“好”、“衔”的口令,由于犬衔不到罐内物品,会本能地作出前脚掌扒罐的动作,一旦所求物罐被扒到,训导员立刻结合口令、抚拍、物品拉扯的方式予以充分奖励。

正诱导在此期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引导犬作出正确的动作。例如,指嗅嗅源,引导犬进入鉴别形式,并进行逐个嗅认。2.对犬本能作出的正确动作予以肯定和鼓励。3.防止犬作出错误动作。主要是防止犬破坏嗅源、乱扒罐(兴奋型犬居多)的现象。因此,前期训练,牵引带必须控制到位。4.帮助犬进行分化。

在训练中,我们也发现有的犬在嗅闻到所求物后反应兴奋,甚至不能够作出积极反应的现象,对于这样的犬(安静型犬居多),可采用2 种方式帮助分化:1.采用“嗅嗅源,找嗅源”的方式训练。即当犬嗅闻感受完嗅源后,当犬面将嗅源物品取出,稍加逗引,引起犬的衔取欲望后放入所求物罐中,再放犬去嗅认,当犬找到所求物和嗅源,作出正确反应后,施以口令和抚拍奖励,将嗅源取出,重新放入嗅源罐,再重复之前的正常训练的动作。这样一来,在一次训练中诱导犬进行了两次分化,有利于“帮助”顺利完成过渡。2.采用假放物的方式,在犬感受嗅源后,训导员将犬固定,然后到形式中,用奖励物品做假放物的动作,犬对罐内的物品就产生了兴奋,再令犬前去嗅认,犬就会更加细致,再施以有效的诱导,就会作出正确的反应动作。根据犬的不同神经类型,每周训练5 ~6 次,待步骤1 巩固后,就可以逐步增加配物,并逐步增加配物气味浓度,过渡到步骤2的训练。

四、运用正诱导培养犬鉴别环节的动力定型

鉴别环节主要包含5个方面内容:1.犬能够充分细致感受嗅源;2.犬能够顺利进入鉴别形式;3.犬能够逐个依次嗅认被鉴物;4.犬对被鉴物的反应果断准确(认定或者否定);5.犬在做出正确反应后,能够依据训导员的口令、手势回到训导员身边。以上五个环节,缺一不可。鉴别环节的动力定型是指犬经过训练,对鉴别各环节形成一个规范化的系列动作,且动作稳定、顺序正确、不会出现偏差。培养动力定型应当结合鉴别步骤的训练1 同时进行,并在步骤2、3、4 中得到巩固。

需要注意的是:

(一)训练中要经常变换所求物的位置。每次鉴别,所求物的位置不能固定,防止犬“记”罐。无论采取何种鉴别形式,要尽量避免将所求物放在形式的两端。

(二)适时更换鉴别形式和被鉴物。在训练中,可以主要采取某一种鉴别形式进行训练,但不能总是固定使用同一种形式进行训练。适当更换形式,可以使犬保持对鉴别训练的新鲜感。

(三)后期训练,训导员要减少进入鉴别形式和在形式中实施奖励。初期训练时,培养鉴别环节的动力定型,可以重点突出前四步,而第五步不做硬性要求,这样犬可以在反应正确后及时得到奖励,兴奋性得到增强。但后期训练主要是提高犬主动嗅认的准确性,训导员的出现,会让犬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比如犬通过观察训导员的表情作出反应,这不利于未知所求物的实际应用。

正诱导应用的核心就是使犬在训练和使用中能够达到最佳工作状态,作为训导员正确掌握正诱导的训练方法,是鉴别训练成功的关键,必须认真把握。

猜你喜欢
训导所求口令
无所求
黑子,对不起
高矮胖瘦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口 令
警犬守护春运路 每天工作12小时
好玩的“反口令”游戏
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口令
军犬黑子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