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国际镍钴工业年会在杭州召开

2015-01-24 08:06顾楠
中国有色金属 2015年22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

【本刊讯】中国镍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世界镍钴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因素的推动。11月9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2015年中国国际镍钴工业年会”在杭州召开。

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党委书记陈全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主持开幕式,党委副书记范顺科出席开幕式;国际镍研究小组市场研究和统计部主任萨尔瓦多、国际镍协会市场开发副主管兼亚洲总经理理查德•麦瑟森、国际钴发展协会会长戴维、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雪华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来自海内外的10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全球宏观经济形势、镍钴供应、消费以及贸易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陈全训在致辞中指出,受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调整影响,今年以来,我国镍钴产业发展都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特别是镍行业的压力更加突出,价格下跌、效益滑坡、投资减少、消费不旺。今年1~9月,国内市场镍价格平均为9.68万元/吨,同比下降11.4%,比2011年价格下降43%;钴价格平均为21.5万元/吨,同比也仅上涨2.4%。受市场价格下跌影响,1~9月,中国镍钴行业亏损24.5亿元,一些大型企业也出现较大幅度亏损。镍钴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8亿元,同比下降39.4%。受钢铁行业经营困难影响,预计今年全年国内镍消费量同比仅增长3%左右,这将是2009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

陈全训强调,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相互融合、包容发展成为主流。当前中国镍钴产业正在从单纯地引进原料、技术和开放市场,向开展国际资本、技术、管理、品牌等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转变。他表示,镍钴行业仍是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产业,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可以克服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迎来新起点上的发展春天。

在随后的论坛上,弘则弥道(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王沛、国际镍研究小组市场研究和统计部主任萨尔瓦多、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首席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钴业分会秘书长徐爱东、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雪华、国际镍协会市场开发副主管兼亚洲总经理理查德•麦瑟森、印度尼西亚SSEK公司迈克尔•斯科特•卡尔、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部总监助理蒋晓全、香港交易所内地事务科副总裁任重、中国五矿集团张荣辉、英美资源集团张剑枫等分别就全球宏观框架下的国内经济与大类资产交易逻辑、2016年的全球镍市场、钴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镍金属的未来与价值、印尼镍资源现状与投资前景、上期所镍合约、利用香港市场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镍市场价格等话题做了精彩的演讲报告。 (顾楠)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铅锌年会在西安召开

【本刊讯】11月3日至5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铅锌年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承办。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党委书记陈全训,协会常务副会长任旭东,协会副会长尚福山,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晓平,汉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朝斌,国际铅锌研究小组市场与统计部主任Paul White,云南大泽电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义等出席会议。

陈全训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过去一个时期,中国是世界铅锌工业中增长最快、体量最大的板块,2014年产量、消费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44%、45%。但是,近年来,中国铅锌工业发展也出现了明显变化,如:发展速度放缓,原料保障提升,技术进步明显,国际合作加快,产融结合密切。当前,随着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进入调整周期,中国铅锌工业发展也遇到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结构矛盾凸显、行业效益不高、环保压力加大、比较优势下降等四个方面。

从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来看,大宗商品市场的调整还将持续,铅锌市场底部震荡格局短时间内不会改变。陈全训强调,在谋划下一步发展时,在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时,首先要谨慎投资,控制规模;其次要加强管理,激发活力;三是要坚持绿色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四是推动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金属部铅锌分会常务秘书长彭涛所作《在新常态下的中国铅锌工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铅锌行业存在以下主要特征:承接世界铅锌业的分工;资源与环境发展遇瓶颈;生产放缓,投资下降;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成本高企,利润下降。新常态下的中国铅锌业发展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铅锌联合冶炼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基本途径。

CHR金属有限公司负责人Huw Roberts表示,中国铅锌消费集中度均远高于成熟经济体,这意味着对于中国铅锌内需来说,未来需求进一步大幅增长的空间有限;新兴市场及低收入国家则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国际铅锌年会作为全球最大的铅锌行业会议,是业内人士探讨经济走势、研究行业发展的平台。本次会议共有1000余位代表参加。 (张博)

中芬有色金属工作组第29次会议在西安举行

【本刊讯】11月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芬兰共和国签署的两国在经济、工业、科学和技术合作协议框架下,中芬有色金属工作组第29次会议在陕西西安举行。

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任旭东带领的中国代表团和由奥图泰芬兰公司有色副总裁于尔基•马克宁为首的芬兰代表团出席会议。双方回顾了上一年度中芬两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情况并介绍了今后的发展计划。

中方主席任旭东在发言中说,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有色金属生产平稳增长,但受产能过剩制约,投资出现下降,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双重压力使企业经营困难,基本金属价格下行使进出口贸易额下降。未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转型升级、扩大消费、化解过剩、绿色发展等几个方面。中方建议今后可加强在以下六方面的合作:

加大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培育新的增长点;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坚持统筹规划,促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加大产品和技术双向的出口力度;双方产学研紧密协作,推进协同创新;共同推进芬兰冶炼烟气处理技术以及除汞除砷技术在中国冶炼企业中的应用。

芬方主席于尔基•马克宁在发言中说,过去一年,因为金属价格低迷等因素,有色金属行业的投资已经开始减缓,这种情况导致行业很多公司遇到困难,但同时也为那些在资源高效利用领域已经开展工作的企业带来了机会,“进化论”在有色金属工业领域再一次得到体现,即随着时代的改变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生存下来的公司不一定是最大的公司,而是最为灵活最能适应变化的公司,这样的规律和需求也影响了中、芬两国的商业关系,创造出彼此之间新的合作机会。马克宁强调,工作组会议是一个改善和维持中芬双方有色金属公司之间关系非常重要的途径,未来,奥图泰希望能够与中国相关企业在环保项目上开展更多合作,比如在能够提高金属回收率的渣处理技术以及工业水处理等方面。

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国际合作部主任李宇圣主持。会上,中、芬与会代表就烟气处理、废渣处理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会后,双方签署了会议备忘录。

出席会议的中方企业主要有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白银有色集团、阳谷祥光铜业、金川集团等;芬方企业主要有芬兰苏尔寿泵业公司、芬兰波利顿公司等。( 张小红)

第十五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在宁波召开

11月8日,“第十五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以下简称“CMRA年会”)在宁波召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任旭东,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马荣,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凌江,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国际回收局(BIR)秘书长亚历山大•德拉库、美国废料工业协会(ISRI)会长道格拉斯•迈克可拉梅、中东回收局(BMR)主席萨拉姆莎瑞夫应邀出席年会。来自国内外再生有色金属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近1200多人参加了本届CMRA年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再生金属分会会长尚福山主持开幕式。

任旭东在讲话中指出,2015年上半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保持持续增长,主要再生有色金属(铜、铝、铅、锌)总产量为533万吨,同比增长4.1%;其中再生铜产量约为130万吨,同比下降7.1%;再生铝产量约为248万吨,同比增长5.5%;再生铅产量约为75万吨,同比增长15.4%;再生锌产量约为80万吨,同比增长11.1%。这些数据反映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状况。党中央、国务院在全球经济发展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先后提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推进“十三五”期间深度发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突破和转型创新,绿色发展理念也必将助推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进一步发展,可以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任旭东与再生金属分会秘书长王吉位为“再生有色金属创新发展示范工程(第二批)”获奖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会上,来自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优秀骨干企业、投融资机构、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紧紧围绕企业关注的“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固废进口形势”、“国际贸易发展”、“一带一路”、“精尖技术装备”、“资本市场运作”等近30个热点话题进行交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铝业分会二届四次理事会召开

10月26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铝业分会二届四次理事会在青岛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以及铝业分会理事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铝业分会理事长刘祥民作了题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强中国铝工业》的报告,重点回顾了一年来铝业分会围绕化解过剩产能、扩大铝的应用以及围绕铝工业发展为政府、行业和理事单位所做的工作;总结了当前我国铝工业的运行态势;分析了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下一步铝业分会的重点工作。

文献军在讲话中重点分析了当前铝工业面临的运行环境,指出了中国铝工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明确了面对当前形势,铝业分会应当开展的工作。文献军指出,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铝行业已进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目前铝价走势来看,行业面临的压力远比2008年金融危机要大,他希望铝企业对当前形势要有正确的研判,要给与高度重视,要求铝企业主动进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同时,文献军指出,对当前的形势不可一味悲观。首先,铝行业的大规模投资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基本完成,未来产能的增长将有所放缓;其次,我国尚在发展时期,未来国内铝消费的增速将必然大于电解铝产能的增速,有许多领域铝的应用还有很大潜力。根据当前铝工业的内外部运行环境,铝业分会要积极引导行业自律,鼓励没有竞争力的电解铝企业开展转型升级或彻底退出市场;继续宣传扩大铝应用;代表企业向有关部委反映铝行业相关财税问题;关注“十三五”期间铝加工企业间的兼并重组。

理事会还通过了《铝业分会二届四次理事会关于增补、调整理事的决议》和《铝业分会二届四次理事会关于增补、调整副理事长的决议》等有关议题。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铝用炭素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召开

【本刊讯】10月2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铝用炭素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在河南焦作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协会党委副书记、铝用炭素分会会长范顺科主持会议,铝用炭素分会常务副会长、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郎光辉以及理事或代表约30余人参会。

文献军首先简要通报了近期铝工业的运行情况。他指出,由于近年来电解铝产能过剩,随着价格下降,导致铝企业的盈利能力分化,可以预期“十三五”期间兼并重组将是铝行业的重头戏。电解铝企业效益的下降,导致与其密切相关的铝用炭素行业运营艰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刚刚组建一年的铝用炭素分会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为铝用炭素行业发展争取了比较公平的市场运营环境。对于今后工作,他希望骨干企业继续给予分会大力支持,同心同德,抱团取暖;深入与电解铝行业等上下游行业交流,协同创新,促进铝用炭素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本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了分会秘书长陈维胜作的《铝用炭素分会秘书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增补焦作万都(沁阳)炭素有限公司、包头森都炭素有限公司、洛阳万基炭素有限公司、万基控股集团石墨制品有限公司、河南中铝炭素有限公司、洛阳龙泉天松炭素有限公司、济南海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东阿海韵有限公司、山东金利达炭素制品有限公司和山西祁县宇通炭素有限公司等十家单位为理事单位。 (齐守智)

赞比亚总统伦古到中色非洲矿业公司视察

当地时间11月2日,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阁下一行到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中国有色矿业有限公司所属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简称中色非矿)视察。赞比亚铜带省省长穆森盖,矿业、能源与水利发展部部长亚卢马,劳工部部长沙曼达,信息部部长坎布维利,中国驻赞比亚大使杨优明等陪同视察。中国有色集团副总经理陶星虎、中色非矿总经理王春来热情接待了伦古总统一行。

汇报会上,听取了王春来总经理关于中色非矿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东南矿体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后,伦古总统对中色非矿在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赞比亚政府将积极研究解决中色非矿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希望中色非矿进一步加强技术转移与赞方员工的培训、教育,让更多的赞方员工掌握矿山生产所需的各项技能。

随后,伦古总统一行对东南矿体建设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资本与劳动力是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两者应相互支持。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各方要善于改变思路,积极寻求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途径,实现共赢。赞比亚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的投资发展,保护投资者和广大员工的利益。

华刚矿业世界级特大铜钴矿在刚果(金)正式投产

11月6日,由中刚合资的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刚矿业”)在刚果(金)科卢韦齐宣布,该公司储量达868万吨金属铜的世界级特大铜钴矿采选冶一期工程正式投产。该生产线达产后每年能处理矿石量455万吨,每年产金属铜12.5万吨。

应刚果(金)政府及有关方面的要求,华刚矿业于11月6日在矿区现场举行了投产庆祝大会。中国中铁总裁张宗言、中国驻刚果(金)大使馆经商参赞周芒胜以及中国电建、中国银行、华友钴业等有关代表应邀出席,刚果(金)国资部部长、矿业部长、中刚协秘书长以及卢阿拉巴省和科卢韦齐市有关领导等政府官员到场祝贺。刚果政府国资部部长路易斯•梦噶女士和中国中铁总裁张宗言共同为华刚矿业首批阴极铜揭幕。

华刚矿业是由中国中铁、中国电建、华友钴业组成的中国企业集团,在积极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投资开发海外矿业资源的背景下,根据中刚“资源财政化一揽子合作模式”与刚果矿业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国际化矿业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美元,项目总投资67亿美元,是目前中国在非洲投资最大的非能源类矿业企业。

中国恩菲参展国际矿业大会

【本刊讯】10月21日至23日,2015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中国恩菲连续6年参展,以展位为窗口、以系列宣传册为载体,充分展示国际化工程公司形象。

此次大会以“新常态、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矿业企业、金融机构的代表8000余人,企业、单位600多家,齐聚一堂,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矿业发展。

中国恩菲董事长陆志方、总经理伍绍辉受邀参加开幕式,并与金川集团、紫金矿业等国内外知名矿业领域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期间,矿业管理部部长、中冶矿业集团总经理宗绍兴到恩菲展位指导工作,金川集团副总经理姚维信莅临恩菲展位参观。

展会期间,中国恩菲副总工程师刘育明、邓朝安出席同期论坛,并分别作了题为《超大规模深井矿山设计案例——思山岭铁矿》和《瑞木红土镍矿洗矿工艺和实践》的发言,反响热烈。矿山事业部副总经理朱维根受邀主持矿山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论坛。

展会在对中国恩菲主体业务及矿山、冶炼工程业务进行宣传推介的同时,结合“扫微信送礼品”等活动加强恩菲品牌推广,为中国恩菲加速市场开发、拓宽市场渠道提供助力,进一步扩大了行业和社会影响力。 (李嫚)

全球首条低温还原镍铁合金生产技术通过技术评价

11月6日,全球首条“红土镍矿低温还原+微波晶粒长大生产镍铁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在盐城大丰区大丰港召开。评价会由中国金属学会组织,按照国家有关科研成果转化的法规要求,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任组长的七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该技术进行评价。

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试生产记录的查询、国际技术查新等规范程序,以公平、公正、公开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形成了专家组意见:该项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采用大功率微波设备生产镍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低温还原镍铁合金生产工艺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旗下的新冶集团研究的专利技术,由江苏大丰海港控股集团旗下的江苏大丰港和顺科技有限公司与专利持有单位合作,进行产业化投入。项目总投资1.7亿元,已建成年产10%镍铁合金3万吨生产线,经5个月试生产,各项生产指标基本达到要求。该生产线具有能源消耗低、环保设施好、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与传统工艺相比,冶炼温度降低300℃左右,冶炼电耗降低50%左右,无须高温熔分条件下,镍收得率高达92%以上;可经济处理含镍1.2%左右的红土镍矿;生产1吨镍铁合金(含镍10%),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96千克,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9.2千克,减少粉尘量排放544千克,并且省略了污染较重的烧结、熔炼等工艺,彻底改变了传统冶金工艺浓烟滚滚、粉尘飞扬的工作面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大冶有色集团公司启动《高纯银锭》国标起草工作

根据大冶有色集团公司工作部署,10月28日集团公司所属稀贵冶炼厂启动了《高纯银锭》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这表明大冶集团的高纯银锭生产工艺、技术已跻身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由高品质银锭产品的提供者一跃成为先进技术标准的制定、输出者。

据了解,此次《高纯银锭》国标起草工作,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决定,交由大冶有色集团公司负责完成。国标起草内容包括:国标编制说明、工作计划编制及调研意见收集、意见处理;银锭生产技术标准,如规范性引用文件、要求、产品分类、表面质量、检验规则等。起草工作完成后将由公司进行初审,审核通过后再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完成,稀贵厂成立了由厂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国标起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工作组,负责高纯银锭生产企业和市场用户调研及国标具体内容的起草。该厂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完成国标起草工作,以此展示大冶公司技术实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大江”牌产品影响力,为实现大冶公司“一流铜业、国际品牌”企业愿景做贡献。

超威集团获国家知识产权两项大奖

【本刊讯】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超威集团荣获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一种三维双极型高功率铅蓄电池”专利技术摘得第十七届中国专利金奖。据悉,全国有20家企业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此外,集团旗下子分公司——长兴金太阳公司研发的“一种纳米碳及气相法二氧化硅电池加工设备”专利技术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据了解,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的“一种三维双极型高功率铅蓄电池”专利技术是超威集团潜心研究多年并于2009年研发成功的领先型创新技术,已形成了成熟的工艺,2011年投入产业化生产。该专利技术由于产品具有功率性能高、充电性能快速、安全性能优、循环利用率高等优点,能在低铅量的情况下,使电池具备重量轻、导电界面大、比能量大、比功率大、电池寿命长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启停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还可拓展应用于高功率、长寿命储能系统中。目前,通过该技术开发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用系列动力电池产品,已同国内多家整车厂家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

近年来,超威集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加大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力度,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应用、管理投入,建成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使科研创新与知识产权成果产出不断涌现,有效地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超威集团获得授权专利1030项,其中发明专利78项,并相继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中国专利优秀奖等荣誉。 (张博)

中铝公司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晋升五星级

11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前沿论坛”。论坛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5》,公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中铝公司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总得分80.7分,首次跃上五星级,跨入社会责任领域卓越者行列。

自2009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每年都组织专家对中国企业300强(国有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外资企业100强)的社会责任发展水平进行调研、评分,先从市场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责任管理四类指标中打出基础分,再根据公众调查和负面新闻情况进行加分或扣分,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总得分,从而评定出星级企业。一星级为旁观者,二星级为起步者,三星级为追赶者,四星级为领先者,五星级为卓越者。中铝公司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以72分、78.8分和78.9分被评为四星半级,居于领先者行列,此次成功晋升五星级,变身卓越者。据悉,2015年中国企业3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分数为34.4分,整体处于起步者阶段,近5成企业处在一星级水平。

中铝山西分公司三大管理体系通过外部审核

【本刊讯】近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甘肃中心一行9人对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称“三大管理体系”)进行了监督审核。

本次审核依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目的是评价中铝山西分公司三大管理体系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以确定是否推荐保持认证。

经过审核组现场审核,审核发现一般不符合项3项、改进项64项,这标志着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三大管理体系顺利通过监督审核。 (屈建峰)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
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征订
201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征订
201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征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欢迎订阅2018年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俄罗斯发明出生产有色金属的新方法
2016年全国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及2017年展望
筑底企稳有色金属行业已过最难阶段
《有色金属设计》期刊入网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