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膜移植与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早期美容效果观察

2015-01-24 06:13徐彦单良卢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羊膜

徐彦 单良 卢山

羊膜移植与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早期美容效果观察

徐彦 单良 卢山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对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的早期美容效果, 寻求改善美观的治疗方法。方法初发翼状胬肉患者100例(124眼)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64眼)和对照组51例(60眼), 实验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术中切除范围均达泪阜外2 mm, 术中使用设备及器械相同, 术后用药及治疗相同。在移植区充血、瓣下积液、移植瓣不透明三方面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美观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13个月, 实验组方法移植区充血0眼, 瓣下积液1眼, 发生率1.56%, 移植瓣不透明0眼;对照组移植区充血50眼, 发生率83.33%, 瓣下积液3眼, 发生率5.00%, 移植瓣不透明4眼, 发生率6.67%,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发翼状胬肉患者来说, 羊膜移植可以明显改善早期术后美容效果, 临床可积极应用。

翼状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自体结膜移植术;美容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 是一种发生于眼部的非感染性慢性炎性反应病变, 是眼球睑裂区的球结膜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增生而形成, 形状一般呈三角形翼状。它不仅可引起眼部的刺激症状还同时影响美观, 现阶段, 影响美观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追求治愈的基础上术后美容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 有研究表明:城镇人口中罕见影响视力的翼状胬肉, 但头部侵入角膜2 mm以内轻微症状的就诊患者明显增多[1]。本院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124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来治疗, 比较其临床早期美容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初发鼻侧翼状胬肉患者100例(124眼)。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49例(64眼)和对照组51例(60眼)。实验组患者单眼34例, 双眼15例, 男23例, 女28例, 年龄最大78岁, 最小43岁, 平均年龄(61.2±5.7)岁, 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缘内3~5 mm, 平均(3.17±0.62)mm。对照组患者单眼42例,双眼9例, 男21例, 女30例,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39岁,平均年龄(63.1±5.3)岁, 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缘内3~5 mm, 平均(3.21±0.87)mm。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性别、临床表现、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因为翼状胬肉范围过大会因为结膜瓣不足而不适合自体结膜移植, 所以所有患者翼状胬肉头部均侵入角膜缘3~5 mm;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施行翼状胬肉治疗,未经过手术、注射、激光、药物等治疗;③患者无睑球粘连、眼球转动受限等眼部相关疾病合并症, 并无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 眼表疾病炎症患者和慢性泪囊炎患者需相关疾病临床治愈后方可入组进行手术治疗;④排除假性胬肉的患者;⑤要求患者随访均能超过12个月;⑥所有患者心、肝、肾功能均在未超出危急值的安全范围内,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 排除免疫缺陷疾病、血糖过高的患者。

1.3 手术方法 术前使用抗生素滴眼液4次/d点双眼, 连用3 d, 冲洗双泪道, 完善常规检查。甘油保存羊膜。入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名手术医师完成, 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标准化手术方法。0.5%丙美卡因滴眼液点眼后清洗眼周皮肤及睫毛区, 碘伏行眼部皮肤消毒, 铺一次性孔巾, 开睑器支撑眼睑, 冲洗结膜囊, 再次丙美卡因滴眼液点眼, 角膜盖片遮盖瞳孔区角膜。

1.3.1 实验组 自胬肉体部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0.3 ml, 行局部浸润麻醉。提起结膜自颈部至体部剪开, 越过半月皱襞处, 达泪阜外2 mm, 之后对应区减除结膜下筋膜组织, 上下方扩大筋膜切除范围, 适当保留结膜, 使之宽度较胬肉颈部上下各扩大1 mm, 可见巩膜干净暴露, 无巩膜及内直肌血管破裂出血。无需止血或棉条压迫止血。角膜刀刮除胬肉头部。按巩膜暴露区大小及形状剪取羊膜植片, 其范围大于暴露区2 mm。羊膜上皮面向上, 基底膜面贴于巩膜表面,周边置于结膜下, 使植床边缘覆盖于羊膜植片之上, 无巩膜暴露。10-0尼龙缝线透过结膜、羊膜带浅层巩膜间断缝合8针。使羊膜植片绷紧平铺于巩膜表面, 羊膜与巩膜贴附良好,眼球转动时无结膜、羊膜、巩膜分离现象。术毕。结膜囊涂抗生素凝胶后包盖术眼。

1.3.2 对照组 同法切除翼状胬肉后, 同侧眼上方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0.3 ml局部浸润麻醉并使结膜隆起,便于取瓣。分离结膜及结膜下筋膜组织, 按照巩膜暴露区大小取带角膜缘的游离结膜瓣, 取下之游离瓣仅保留结膜层,清除筋膜组织。以角膜缘为对应区,10-0尼龙缝线透过结膜带浅层巩膜间断缝合8针。使结膜植片绷紧平铺于巩膜表面,结膜瓣与巩膜贴附良好, 无皱缩、偏位, 眼球转动时无结膜、巩膜分离现象。术毕。结膜囊涂抗生素凝胶后包盖术眼。

1.4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均为术后第1天打开眼罩并开放点眼。局部应用相同抗生素滴眼液及激素滴眼液点眼, 每2小时1滴, 睡前涂抗生素眼膏。术后第10天拆除全部缝线并开始激素药物逐渐减少次数至停药。记录术后情况, 并包括移植区充血、瓣下积液、移植瓣不透明。嘱患者分别在术后第1、2、3、7、14、30天随诊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后每月随诊1次, 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并记录术后美容效果。

1.5 观察指标 ①角膜有无胬肉残留;②移植区有无充血;③瓣下有无积液; ④移植瓣是否透明。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区均为一期愈合, 无感染发生。术后随访12~13个月, 平均随访12.2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部刺激症状, 两组患者均未见移植片的排斥反应及植片坏死脱落情况。实验组方法移植区充血0眼, 瓣下积液1眼, 发生率1.56%, 移植瓣不透明0眼;对照组移植区充血50眼, 发生率83.33%, 瓣下积液3眼, 发生率5.00%, 移植瓣不透明4眼, 发生率6.67%。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将翼状胬肉大致分为初发胬肉和术后胬肉两大类, 初发胬肉又分为安静期胬肉和进展期胬肉, 而术后胬肉又分为治愈胬肉和复发胬肉。目前其发病因素仍有许多争议,一般认为可能是内因(遗传因素)和外因(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2]。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 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 复发率高、角膜上皮修复慢,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4]。随着生活水平和审美要求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患者不仅要求提高生活质量, 更要求最大程度的恢复容貌, 因此翼状胬肉的治疗已从单纯性的眼病治疗逐渐过渡到以美容性为目的手术治疗方式。

翼状胬肉术后达到美容的效果仅不复发尚不够, 更要求反应轻、无排异、恢复更自然的要求。有文献报道, 自体结膜移植在翼状胬肉的治疗过程中疗效肯定[5]。自体结膜瓣移植, 就是通过自体结膜植片的正常干细胞增生, 分化及细胞的向心性移行, 以重建角膜缘干细胞受损区的角膜表面和角膜缘屏障, 从而为防止翼状胬肉的再发提供了保证[6]。但自体结膜移植的结膜植片尽管去除筋膜组织, 可其结膜血管仍旧可见, 并且结膜血管是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 这便影响术后早期美观效果, 且植片与植床的愈合过程中血管的生长也是手术区充血, 影响美观。结膜淋巴管的异常生长也出现淋巴液积存于移植瓣中, 代谢异常, 可观察结膜瓣淡黄色增厚,移植瓣不透明, 影响美观。个别结膜瓣交通血管出血积存于结膜瓣层间及瓣下, 影响美观。亦有极少数老年人筋膜萎缩,结膜移植瓣菲薄, 外观似羊膜, 术后效果可与羊膜移植类似。

羊膜由一层基底膜及无血管的基质构成, 薄而透明, 无血管, 无免疫原性, 具有许多功能[7]。在胬肉手术中, 使用生物羊膜覆盖手术所造成的巩膜创口, 不仅可以明显减轻手术后的炎症反应, 还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纤维组织的增生, 为眼表重建打下有利基础——提供健康的上皮下基质环境, 以促进正常上皮细胞的移行、黏附和分化, 并能阻止结膜入侵角膜, 从而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且促进创面愈合[8]。羊膜移植术进行移植所使用羊膜植片为去掉绒毛膜的羊膜组织, 是无血管及淋巴组织的。因此术后不会发生充血及瓣下淋巴液积存, 仅有1例瓣下积血系术中筋膜与巩膜表面形成的交通血管破裂出血未使用任何止血设备所致, 此例患者于术后10 d拆线时瓣下积血已经吸收。羊膜组织本身为透明膜, 术后观察时可明显透见瓷白色巩膜及表面规则血管,并且手术切除采取扩大范围可使上下方移植边界被上下眼睑遮盖, 因此术后第1天便可达到美观效果, 睑裂区似未做过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组的患者美容效果明显好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组的患者。因此, 对于初发翼状胬肉患者来说, 羊膜移植可以明显改善早期术后美容效果, 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1]范春生, 陶勇, 朱璇, 等.自体结膜在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中的美容效果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61-162.

[2]张薇玮, 谢平.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伴睑球粘连的疗效对比.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286-2288.

[3]李翼, 孙兰萍, 刘桂芬, 等.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研究进展.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333-1335.

[4]方秋云, 沙翔垠, 彭娟, 等.翼状胬肉根治手术预防结膜复发的效果观察.眼科新进展,2010,30(4):346-348.

[5]Vincenzo S, Lorenzo V, Paolo AM. Recurrence Rate Using Fibrin Glue-Assisted Ipsilateral Conjunctival Autograft in Peterygium Surgery. Cornea,2010,29(11):1211-1214.

[6]韦玉玲.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181-1182.

[7]刘颖达.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4):61-62.

[8]Liang WH, Li RR, Deng X.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pterygium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conjunctival autograft versus pterygium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Eye Sci,2012,27(2):102-10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42

2015-02-02]

116000 大连何氏眼科医院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羊膜
产前超声诊断羊膜带综合征2例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
羊膜载体对人子宫内膜细胞HGF、MMP-9、VEGF表达的影响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