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

2015-01-24 06:13姜妍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角型虹膜晶状体

姜妍妍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

姜妍妍

目的讨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61眼)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 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并对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及房角的变化进行6~1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8.25±3.12)mm Hg (1 mm Hg= 0.133 kPa), 术后(12.1±2.09)mm Hg, 术前周边房角深度<1/2 CT者42例, 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 CT者39例;术后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术中及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 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加深前房。

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青光眼是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的眼科疾病, 并且它的致盲率在眼部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随着患者在年龄上不断增长, 患者在单纯小梁切除术时间延长, 术后眼压稳定性逐渐降低, 晶状体会随着年龄增长和抗青光眼手术刺激因素影响加速混浊。随着对于青光眼疾病发病原理的深入研究, 以及白内障手术设施的完善和操作技术规范的发展, 通过手术方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有了较快的提高、发展。现收集本院眼科病房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 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58例(61眼), 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前房角分离联合术应用到治疗中, 并且已经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8例(61眼)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男29例(29眼), 女29例(32眼)。年龄55~70岁。术前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 眼压下降, 控制在30 mm Hg以内, 或正常范围。患者晶状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混浊, 术前视力0.02~0.4,据LOCSⅡ白内障分级晶体核硬度Ⅱ~Ⅳ级, 裂隙灯检查均可见浅前房, 虹膜膨隆, 周边房角深度变窄。

1.2 治疗方法 所以患者在手术前, 通过局部或全身使用降眼压药物, 以最大可能来降低原有高眼压状态, 以便于减轻接下来的手术操作风险及术后严重反应。手术前30 min常规给药美多丽(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准备;眼部消毒,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每隔5 min1次连续给予点眼3次进行表面麻醉后, 于角膜缘11~12点方位做3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透明质酸钠眼用凝胶注入前房, 侧方做角膜侧切口, 连续环形前囊膜撕囊, 给以充分水分层、水分离, 超声乳化吸出晶体核, 注吸残留皮质, 后囊抛光,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入囊袋, 卡巴胆碱稀释液适当缩瞳, 观察瞳孔情况,接近正常范围时, 前房角360°注入透明质酸钠, 用钝性针头或虹膜复位器轻压虹膜根部分离房角, 注吸置换出透明质酸钠, 并同时轻轻吸住虹膜, 背离房角方向反牵拉, 促进房角分离程度, 恢复前房深度及眼压, 水密切口。术后给以典必殊眼膏涂眼包扎, 每日给以抗生素滴眼液及激素类滴眼液应用,1周后逐渐减量。术后随访6~10个月。

2 结果

2.1 视力 术前视力在0.05~0.1范围的有10眼, 0.1~0.3有32眼, 0.3~0.5有19眼;术后视力<0.1有1眼, 0.1~0.3有28眼, 0.3~0.5有20眼, >0.6有12眼, 视力有明显提高。

2.2 眼压 术前平均眼压为(18.25±3.12)mm Hg, 术后平均眼压为(12.1±2.09)mm Hg, 眼压升高有2眼(均<28 mm Hg),术后眼压较术前有明显下降。

2.3 前房角 术前周边房角深度<1/2 CT者42例, 虹膜膨隆明显, 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 CT者39例, 有较明显的改善,虹膜平坦。

2.4 术后并发症61眼中术后角膜水肿10眼, 术前晶体核均为Ⅳ级核, 经药物治疗后,1周水肿吸收良好。无后囊破裂, 前房出现虹膜炎症反应, 渗出者有5眼, 药物治疗后吸收。无重大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亚洲人种中是最为常见的青光眼类型, 瞳孔阻滞和房角关闭患病因素基本明确, 主要为瞳孔阻滞及房角粘连关闭[1]。而在引起瞳孔阻滞的因素中, 晶状体本身起到重要影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前节空间本已较为狭窄, 晶状体结构上又过于增厚, 位置相对偏前,因此, 综合了各种因素, 更加容易引起瞳孔的阻滞程度, 导致眼压不断升高[2]。

并非所有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者都需要联合术, 对于部分急性发作的病例, 应用药物控制能够较快的降低眼压至正常范围, 并且稳定, 不出现短期内反弹, 前房角开放>180°, 可以选择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术后大多数患者效果还是比较理想[3]。

对于药物不能稳定控制眼压者, 在临床中治疗方法也是比较多样化的。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对青光眼解剖机制的进一步了解,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形成的手术方式已逐渐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4]。该治疗方法的优越处在于其手术切口呈隧道状, 恢复眼压后可自行闭合, 密闭性较好,眼内干扰少, 前房内的稳定性良好, 尤其对小梁切除术后者的滤过泡影响小, 同时兼具眼部反应轻微、因手术导致的角膜散光小、术后恢复快等多种优点[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是一种重建性手术, 分离闭角型青光眼周边粘连的房角, 人为恢复房角的正常结构, 改善并尽可能小梁网的正常滤过功能, 从不同方面降低了眼压, 透明质酸钠在本手术中的应用、术中有意识的钝性牵拉虹膜组织更大程度的开放房角, 形成对房角粘连的分离作用, 使得房角可不同程度增宽或再开放, 共同降低了眼压, 有更利于青光眼的降眼压作用[4]。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通过约1 mm厚的人工晶状体取代了约5.5 mm厚的自身晶状体组织, 晶状体摘除后, 可彻底解除瞳孔阻滞, 加深前房, 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房角的拥挤。多位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此等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使得术后前房加深, 房角开放、增宽[6]。

综上所述,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具有开放房角、加深前房、解除瞳孔阻滞、有控制眼压、有效提高视力的作用, 此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易于普及。对于术后效果不佳, 眼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并不影响再次做滤过手术, 可作为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1]王宁利, 周文炳, 叶天才, 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中华眼科杂志,1995,31(2):133-136.

[2]葛坚, 郭彦, 刘奕志, 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中华眼科杂志,2001,37(5):355-357.

[3]刘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10):1088-1090.

[4]Khokhar S, Sindhu N, Pangtey MS. Phacoemulsification in filtered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 eyes. Clin Experiment Ophthalmol,2002(30):256-260.

[5]张俊峰, 李林, 李俊.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合并白内障.临床眼科杂志,2012,20(4):322-324.

[6]谭吉林, 龚力力, 贺翔鸽, 等.两种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12):1337-13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58

2015-03-16]

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眼科

猜你喜欢
角型虹膜晶状体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车辆启动系统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